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基于1970-2020年欧盟27国及新家坡、日本、韩国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生育支持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隐性家庭代际责任的差异,儒家文化传统地区与欧盟国家的生育支持政策效果差异显著。欧盟国家的生育政策显著促进了地区生育率的提升,且当生育率回升至1.5附近,生育政策的效果更加稳定;而儒家文化传统国家的生育支持政策与生育率变动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其背后反映的是不同地区家庭隐性代际责任的差异,以欧盟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家庭隐性代际责任较弱,这使得生育支持政策可以更好的对接家庭生育需求,进而推动地区生育率回升;而儒家文化传统国家的强家庭代际责任使得这一地区的隐性家庭生育成本更高,导致该地区的生育支持政策效果不显著。同时,由于隐性家庭代际责任的长期性与连续性,城镇化进程中,隐性家庭代际责任对生育率转变产生了长期且显著的影响。不同地区生育支持政策效果的差异,凸显出儒家文化传统地区在提升低生育率方面面临的特殊困境,这一地区的生育支持政策需要社会支持体系的辅助,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措施,有助于系统性降低长期家庭生育成本,促进低生育率回升。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政策选择与中国未来人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不同生育政策的假定条件出发,对我国未来人口进行了百年模拟预测,分析研究了不同生育政策的选择与未来人口趋势之间的关系。面对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庞大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两难境地,主张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大前提下,选择适度调整人口年龄结构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3.
稳定低生育水平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的要求与农村居民生育意愿存在差距 ,转变生育观念 ,消弥这一差距成为政府执行人口政策的焦点。传统的计划生育政策手段不支持生育观念的转变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为转变生育观念的重要基础与手段 ,也成为计划生育政策手段的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振军 《西北人口》2017,(6):104-110
本文选取不同年龄、不同级别城市和乡村的适龄生育人口,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甘肃省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的生育行为和“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独生子女”政策时的生育水平,单纯的“全面两孩”政策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甘肃省的人口生育水平,且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应调整当前我国实施的人口控制政策,同时针对甘肃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男女比例失衡及后续劳动力资源紧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利于甘肃省及全国人口生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政策改革背景下,育龄女性的二胎生育意愿是决定政策目标能否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新制度理论框架,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就业性质和养老观念对育龄女性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业性质对女性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对于较年轻的“无子女”女性或“90”后女性,体制内就业对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有孩”女性或“80”后女性,体制内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呈现出体制庇护作用;持有“子女养老”观念的女性二胎生育意愿显著高于持有其他养老观念的女性,但是养老观念的影响会随着代际交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生育政策与经济水平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出生性别比为基础数据,分析它和人口生育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人口生育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与出生性别比偏高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而是三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浙东越村的社会人类学实地研究,首次指出了农民亲子关系中明显与“反馈模式”并存的“代际倾斜”现象,说明他们生养孩子,并不全然是基于市场理性的行为,由此揭示出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作为生命逻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他们此生不可推卸的生命任务,是他们对于祖先的“还债”。正由于生育连带着农民人生的终极意义,因此:①在理论上,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圆满地解释中国农民的生育行为;②在现实上,农民会在实际的生育态度与行为上,与政府的人口政策产生深刻的矛盾,从而使行政手段在人口控制中必不可少;③在政策措施上,“养儿防老”问题的解决,只是改变农民这种生育观念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学界一般认为,从当前农村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看,生育行为和生育政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个地方的生育政策越"宽松",人们的生育水平就越高.湖北省恩施州的人口计划生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反的案例,该地区实行二孩生育政策,但生育率很低.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计划生育调查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关数据对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人口“计划外生育”(超生)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基础、生育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强度是影响不同地区“计划外生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生育水平实际上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事实上,“计划外生育”或“超生”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同界定标准有很大关系,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超生”现象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贫困地区现行人口政策面临的困境、计划生育障碍因子分析和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作了些分析和探讨。认为利用发展政策,改变现有的生育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农民的生育观,是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erations can be manifested both within the family and in the public arena.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s levels of support between age groups 40-49,50-59, 60-69, 70-79, and 80+ on a series of attitudes about “appropriate” parent-child relations and governmental programs for older people. On both kinds of measures, older people tend consistently to be least likely to adopt the “pro-elderly” position. This association is maintained when controls are introduced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 Altruism, not self-interest, seems to govern the attitudes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in this sample. This finding should mitigate potential conflicts over issues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fairness, both within the family and in public policy.  相似文献   

12.
J Liang  Z Peng 《人口研究》1984,(3):11-15
Recently,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held numerous meetings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family planning. The main goal of these meetings was to find a correct family planning policy, 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common sense, support from the people, and reasonable work from the cadres.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realistic and creativ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different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for varied situations, and there should also be appropriat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different categories. To cope with a new situation, creativ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should be chose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he correct method will ensure compl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n family planning work, the first step is the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so that the people may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 for family planning. In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work of family planning, a constant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service should be the goal. Through practical working experience in family planning, some rules and regulations will be found, and they should be used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level of family planning work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各省成文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选择数据,本文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数量影响效应的面板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数量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远不及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数量的影响,更不及生育约束政策对生育数量的影响;利益导向政策内部不同措施出现与政策设计相背离的情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多推行易于落实的利益导向政策、改变利益导向政策的作用范围、政策设计区分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以及维护政府公信力等四条有效提升利益导向政策导向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主生育论     
穆治锟 《南方人口》2003,18(4):26-30
本文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定义为“民主生育”,凸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民主性。民主生育是指由民作主、群众自治的生育活动,属于政策性自主生育活动。通过“三自四民”,民主生育正在重构基层的社会关系,正在开创人本主义计划生育的新格局。但在实践过程中,民主生育还面临着真民主还是假民主的严峻挑战。捍卫群众的话语权是村民自治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基层民主建设在计划生育公务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通过调整生育政策来提高生育率水平以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成为公众的愿望。调整生育政策最大的可能是全面放开二胎。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别设定总和生育率保持目前水平1.64、从2015年、2030年和2050年起调整至更替水平四条路径,对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适度放宽生育政策可以显著降低本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减轻老年抚养负担;而且越早调整生育政策对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及老年抚养负担的作用越显著,应在生育率失去弹性之前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永涛 《南方人口》2013,28(1):73-80,18
通过对全国几个村庄的田野调查,探索当前中国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行为不再具有兼业性质,而具有职业性质,农村出现结婚即分家、自己养老、隔代抚养等新的代际规范,表现为失衡的代际关系。这可称为代际关系的辅助模式,是亲代尽一切努力辅助子代向城市移民,人口和生产的再生产在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空间完成。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和传统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在共同形塑着代际关系的辅助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朱秀杰 《西北人口》2010,31(1):8-12,16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力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梳理、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与出生性别比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育政策的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鸣 《南方人口》2011,26(2):1-12
本文从我国生育政策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及其潜伏或将造成一定的风险等问题,在法律层面上作一些初步探究,提出建立健全生育政策调整机制和风险防范制度的见解和建议,有助于推进科学的、完善的生育政策调整机制和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口安全的定义出发,简单的分析了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人口安全问题,并发现这些问题大部分都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产生过程和主要内容。结合我国现行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我国主要的人口安全问题,从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安全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要抓住现在的机遇期,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最终实现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泉 《南方人口》2014,(4):35-46
本文研究了我国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男子(55岁及以上)生活幸福度的影响。根据代际连带理论,代际关系取决于不同的方面:居住安排,代际支持交换,代际情感以及代际准则。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发现代际关系对老年男子生活幸福度有显著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曾指出老年父母在代际关系中充当给予者时,其生活幸福度会提高;然而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父母得到子女支持越多时其幸福感越高。同时,代际情感也会显著地提高老年父母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