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还是语言民俗旅游资源,均具有浓郁的渔猎文化特色。在当前城镇化深入推进的社会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具有适应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塑造民族旅游文化品牌、促进赫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针对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主题旅游和特色旅游,是增强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深度,加深游客旅游体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随之而来的各地纷纷开拓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似乎更受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但是民俗旅游和旅游民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旅游主体通过对异域民俗文化的游览和探秘,来满足自己旅游审美意愿的一种文化休闲行为.而旅游民俗则是某一区域的一种具有旅游影响力的民俗活动.民俗只有保持原生态,才对旅游主体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民俗旅游有多种形式,它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给民族民俗文化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如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和商品化等.在处理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关系时,既要保护原有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闽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通过SWOT分析法对闽北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以期为闽北民俗旅游的成功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浅析全面提升新疆民俗旅游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全面提升新疆民俗旅游发展水平 ,须对民族文化体系中的民俗有一个再认识 ;以民俗旅游整合新疆民族、宗教、民俗、自然等旅游资源 ,提升新疆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须认识到民俗旅游在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位于四川省西部的藏族和羌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多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本文通过分析藏羌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消极影响,探讨了四川藏羌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东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大省,也是民俗文化大省,有着广饶丰厚的旅游资源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回顾山东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民俗文化的传播对山东旅游产业的双向效益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今的网络化时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本文以网络传播为研究视角,对山东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现状予以分析,提出了网络传播趋势下山东民俗旅游文化产业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湿地生态变迁与保护的研究多从地理及环境治理的角度着手,很少有学者从人居方式、民风民俗的角度来考察湿地生态的变迁。笔者通过对鄱阳湖区乐亭村湿地生态变迁的田野调查发现,不仅湿地生态对民风民俗有着极强的制约性,民风民俗也对湿地生态环境有着极为显著的反作用,村居风俗的变迁与湿地生态变迁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进而给湿地生态治理及保护提供一点新思路:保护湿地生态在推行行政手段、正式法规制度的同时,还应利用民俗保护与民俗传承的手段,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积极生态意义,激活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海南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表现在: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特殊贡献尚未凸现;旅游市场中民族民俗文化发展部分总体实力不够强,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现阶段海南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线路单一,产品不够丰富;现有民族民俗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品牌效应不突出。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趋势分析,提出如下对策:做好民族民俗产品市场定位,选准目标市场;树立海南文化旅游整体新形象,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挖掘海南民族文化旅游的内在潜力,突出文化旅游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开发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加强旅游开发是新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正确引导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工作 ;开发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应着眼于整个文化建设 ;更新观念 ,加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加快文化建设 ;增强协作、联合促销 ,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  相似文献   

11.
《中文信息》2007,(12):4-7
中国的民俗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了它的辉煌时期。各地民俗旅游项目如同雨后暮笋不断涌现,民俗旅游的项目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t品牌经营模式。社区一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民俗节庆活动模式。对于旅游摄影爱好者来说,民俗节庆活动是最值得一去的。它是以传统的民俗节日活动为主题。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民俗节日和民俗活动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保护与开发:民俗旅游的文化反思--以湘西民俗旅游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俗旅游已成为当今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头戏,也成为现代旅游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重点开发的对象.一些地方和单位把解决贫困问题寄托于民俗旅游的开发之中,因而造成盲目开发甚至破坏性的开发.近几年来民俗旅游发展中暴露出来的文化问题,同样存在于湘西民俗旅游开发之中.本文结合湘西民俗旅游的实例,从保护与开发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的6种模式,即原生形态模式、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模式、专项旅游模式和旅游商品模式.并且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3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浮山歌节是桂东临贺故城独具特色的以歌抒情的狂欢盛会,亦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对浮山歌节进行旅游开发,能够提升临贺故城的知名度,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传承、保护丰富的地方历史、民俗文化,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旅游开发者若能遵循科学的开发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歌节旅游活动内容,加大推介营销,提高社区参与,浮山歌节旅游将成为贺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中文信息》2007,(12):1-1
又到岁末,各地的各种民俗活动多了起来,民俗旅游也逐渐升温。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民族性。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中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各地都可以看到精彩的活动场面,喜欢旅游摄影的朋友真的是不愁没节目可赶。同时,民俗学分类在各国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民俗旅游开发在海南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意义,给出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开发民族民俗旅游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民俗的复兴及其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使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越来越成为各个地域招揽游客的重要的筹码。通过对祁县民俗博物馆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掘,展示出以祁县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晋商给我们现代人带来的对于民俗旅游的一系列的启示。以此来唤醒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晋商大院的民俗旅游,进而投入到发展民俗旅游的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18.
庙会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定期集市。它融宗教、艺术、民俗、经贸和游乐为一体。南岳庙会是衡山地区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庆典活动。是衡山地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有着重要的旅游价值。南岳旅游业要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其旅游价值,以吸引远道而来的朝圣者.招徕四面八方的观光游客。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的必要性;探讨了该区域应以延边州为中心点,各个地区都有当地不同的主推的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的设计对策,即延吉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节庆产品,图们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饮食产品,珲春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购物产品,龙井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娱乐产品,安图县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住宿产品,长春市、吉林市应联袂推出朝鲜族民俗旅游餐饮、购物产品;并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出发,提出了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巫文化已渗透于土家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并具有历史久远、渗透广泛、巫医结合、与民俗相融、功利性与世俗化等特点。土家民族地区的巫文化是土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土家民俗文化中的不成文法典,是土家民间医药、科技等的重要补充,是武陵民族地区现代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应对巫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