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福利政策的重大突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于2010年11月出台,国家第一次直接通过现金补贴的形式为福利机构内外的孤儿提供制度性保障,标志着中国在儿童福利政策方面的重大突破,也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儿童福利的观念和认识发生重要转变。从福利理念上看  相似文献   

2.
正首先,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有系统化的思维所谓系统化,就是把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的工作纳入到中国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中去思考,去设计和推动。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有两大支撑:一是各类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主要包含儿童福利的保障对象、保障内容、保障标准。它是以津贴的形式,通过现金发放到困境儿童或其监护人手中。二是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基层福利服务机构、站点、人员和其他专业化服务机构,解决提供服务的问题。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纳人中国儿童福利体系这个大框架中去定位和思考,在政府制度性保障的基础上,着力提供福利服务,发挥补充作用。其次,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有规范化的举措所谓规范化,就是民间机构要像政府举办的儿童福利机构一样,规范运行、按章办事。为此必须做到三个规范:一是理念要规范。对待养育孤儿、弃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福利机构儿童残疾比例高、残疾种类多、营养需求大、医疗康复依赖程度高的特点,民政部制定了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民政部关于制定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77号),对于推进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14,(3):F0002-F0002
正创办于2002年的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是宝安区政府为解决本区养老、弃婴、孤儿收养等社会问题而建的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与亲切关怀下,福利中心秉承"仁爱立业、止于至善"的方针,以"不是子女胜似子女、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为根本宗旨,累计接收安置孤残儿童1300余名,接收入住老人200余人次。目前在院儿童300余人,老人近百人。以综合评分最高分通过广东省一级福利机构达标评审,以孤残儿童"六师"服务为核心的"阳光之家"服务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优质服务品牌",在全国福利机构率先引入并建立"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涉外收养先进福利机构称号。  相似文献   

6.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全国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是对孤儿群体给予稳定的、制度。陛的资金保障,制定这一标准是构筑服务保障与资金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儿童福利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独立面向孤儿群体福利制度的重大进展。从保障对象上看,儿童福利不再局限于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弃婴,而是拓展到所有失去父母、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是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福利保障对象的范围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而逐步拓展的,从孤儿到困境儿童最终目标是所有儿童,儿童福利呈现从补缺型向普惠性不断转型的轨迹。过去,儿童福利仅限于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现在已进入了以全体孤儿为福利保障对象的新时期,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已将机构内和社会散居孤儿统一纳入,并确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各级民政部门积极贯彻国办精神,努力构建完善的孤儿福利保障制度。同时,积极探索、拓展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加快中国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于2013年3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社会福利系统应对舆情培训视频会议,会上,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就加强和改进儿童福利院管理工作发表意见时指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无小事,儿童福利机构工作者务必做到临深履薄、谨言慎行,当前,一要从"坚持一个原则,落实三项要求"出发,加强和改进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夯实基础,修炼内功,实现养护康教质量的全面提升;二要强调办好儿童福利机构,保护好儿童合法权益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儿童福利机构如果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儿童福利机构领导班子的责任,也要建议地方政府追究民政部门的领导责任和监护责任。民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对儿童福利机构的领导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成海军 《社会福利》2003,(10):57-59
导 言 院舍照顾(亦称为机构照顾),是儿童福利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指儿童离开自己的亲身家庭,24小时地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接受机构为他们提供的衣、食、住、行、医的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儿童院舍照顾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封闭型转向了开放型,从救济型转向了福利  相似文献   

10.
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就是在儿童服务提供及管理过程中,对现实或潜在的服务和管理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通过标准化的运用,达到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使儿童获得优质的服务。随着标准化的推进,使机构切实地感到在儿童福利机构,建立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地都有非政府的儿童福利机构在自发地利用非政府资源来养护失去父母照顾的孤儿。根据现行政策,绝大多数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不能合法注册登记。同时,由于国家无力养护这么多的孤儿,各地政府都不可能关闭这些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对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很难行使必要的监督、管理和支持,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也很难生存或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福利,从广义上讲,包括负责儿童社会福利工作的组织机构、儿童生存和母婴保健措施及机构、有关儿童工作的法律和相关保护政策、儿童受教育权益等保障措施。从狭义上讲,主要指政府为收容“三无”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而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孤残儿童福利的主要力量,机构不断扩大发展,职能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3.
赵锦云 《社会福利》2002,(12):43-45
儿童福利事业转型经历三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50年代末期,是体制改造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接管“育婴堂”、“孤儿院”等旧式民间儿童福利机构,并对之进行改造,构建起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拨付资金、统一配置人力资源和固定资产的儿童福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华 《社会福利》2014,(3):34-36
正改革开放以来,儿童福利机构的"三个转变"、即由救济型向福利型转变、供养型向"养、治、教、康"型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维护了孤残儿童的基本权益,但是随着新形势发展需要,需要新的发展模式来指导儿童福利机构转型。浙江省民政厅在实践过程中着力探索服务理念、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创新、一切设计遵循"四类服务"的内涵,为儿童福利机构进一步转型提供了有效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0,(5):63-63
经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批准,第六届全国儿童福利政策研讨会将于2010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办。本届研讨会以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儿童福利机构功能,推动儿童福利机构面向社区提供服务为主题展开,立足新形势下儿童福利工作的新任务、儿童福利服务的新对象、  相似文献   

16.
健全救助制度 构筑新型模式 工作重点:构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儿童福利模式 对于孤儿的救助,绝不能等同于低保,它是政府对特定群体的特殊保障,本质上是一项福利制度。在2008年底召开的全国民政会议上,李学举部长明确要求:“对孤儿,要根据儿童发育成长的需要,科学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养育标准。”为此,民政部制定并颁布了两个标准,即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  相似文献   

17.
时讯快递     
浙江省落实救助安置政策着力孤儿保障工作浙江省现有孤儿近1万人,其中有3000多名孤儿安置在儿童福利机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孤儿保障工作,近几年来,通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不断提高孤儿保障水平。一是不断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  相似文献   

18.
杨婷婷 《社会福利》2014,(10):35-36
正浙江省丽水市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的原则,着力构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动态管理和多部门协作推进三大运行机制,儿童福利保障对象从单一的孤儿、弃婴群体向适度普惠的孤儿和困境儿童群体转变,儿童福利保障机制从传统的困难救助体系向儿童福利普惠制度转变。目前,全市九县(市、区)均建立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景宁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儿童,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或残疾,院舍集中养育的模式决定了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养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等服务。在儿童福利机构实行标准化的服务,以标准化的技术要求规范机构长效性的工作内容,是提升机构养育和管理水平,促进儿童福利事业转型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北京市自2011年起,相继出台儿童福利相关技术标准,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养育、康复、教育等进行规范。结合标准,分期介绍儿童福利机构常见传染性疾病(麻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结膜炎)患儿的养护。  相似文献   

20.
“孤儿救助”——福利特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儿救助工作是指对孤儿群体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权益的全面保障。我国的儿童福利具有补缺型特征,这里的“补缺”是指福利保障对象是补缺的,不是覆盖所有儿童,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局限于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现阶段逐步扩大到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孤儿。但儿童福利的标准和内容不应是补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