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 ,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 ,熠熠生辉。其原因除了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文教政策有关外 ,最重要的还在于历史为宋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迁为宋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活力 ,国内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又为宋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成的宋文化 ,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服饰意象是宋词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它作为客观审美物象的感性载体,不仅显示出宋人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体验,还因内涵、意蕴的扩展延伸而具有新颖别致的象征意义,从侧面反映出宋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对宋词服饰意象给予充分关注及全面研究,既有助于深入认识宋词产生的文化背景与呈现的文体特征,也有助于对全宋词作出科学、客观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3.
现存最早的铭文是商代的,镌刻在青铜器等器物上,文辞简朴。周代铭文出现四言韵语,篇幅有长达291字者。秦汉铭文刻石者大增,以四言韵语为主。汉末至六朝出现不刻于金石的铭文,文学性增强,用于私人生活的铭文增多。宋代铭文远多于前代之总和,用途广泛,文体形态多样,虽然仍以四言韵语和骚体为主,但各种语体都有,甚至有散体无韵者。仍然有刻于金石者,但多数都只是写在纸上的阅读文章。建筑物和日常文化用品是铭文写作最多见的题材。宋铭不是以颂德叙功为主,而是追求理趣,崇尚议论。不过不同身份的作者理趣有所不同,理学家一味说理,文士兼求美感,释子偏重禅悟。  相似文献   

4.
舟曲藏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服饰.对舟曲藏族服饰进行分类,探索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揭示舟曲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力图向世人展示舟曲藏族服饰最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苗族姊妹节有三种代表性服饰,这些服饰具有展示苗族文化艺术、突显苗族历史印迹、识别苗族女性社会角色的三大文化功能,体现了社会的评判、认同的从众、文化与财产的传承、民族的审美四种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李怡 《殷都学刊》2006,(4):44-47
唐代文官服饰质料优良、色彩华丽、纹样精巧,是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反映,更是古代服饰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它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是大唐帝国继承传统、内部调整的产物;它是汉族传统服装与来自西域胡服的完美结合,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文明大交汇的直接反映;它具有极强的礼仪性和等级性,是以皇帝为核心的贵族政治格局影响之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文县白马藏族传统服饰.传统服饰体现着白马人的民族文化特征并承担了符号象征、信息承载、伦理教化等社会文化功能.在这些功能的作用下,白马人的身份等级、族徽标识、宗教信仰、经济文化类型、伦理心态等被其传统服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是一部瑶族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瑶族服饰具有文化符号功能和性别符号功能。瑶族服饰文化随着瑶族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审美方式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代视觉文化冲击下,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受到极大冲击,瑶族的审美标准已不是以往的审美模式了,而是带有大众化和潮流的特征,其审美变化是一种新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讨论作为日常生活物的服饰化时也有必然要讨论消费文化,这两者之间唇齿相依,后者不仅是前者赖以产生的氛围,也是前者的必要社会条件。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一种不仅关乎物,而且关乎于社会积极的系统行为和总体反映的关系方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服饰被媒体作为信息源所促使的消费文化,为大众传媒提供了各种信息渠道,其影响力是至深至远的,也是较为大众和普遍的。  相似文献   

10.
晚清民国是服饰传统、规制、风格和文化发生剧变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形态、社会认识、女性社会角色发生转轨的关键历史阶段。人衣关系经历了抗争与冲突、困顿与反思,在张力和矛盾中蜕变和进化。人衣关系的历史脉动及文化嬗变的探讨,对于解析近代女性服饰变革的潮流性特征及服饰文化的价值依归,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明 《齐鲁学刊》2002,(4):97-100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生成与发展 ,呈现出较为复杂和特殊的表现形态。在融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过程中 ,新时期作家的本土文化意识介入并影响了其艺术感知方式的转化和创作文本的哲学性超越。这里试以 80年代上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为对象 ,在与中国当代历史现实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联系中 ,对其发展形态及其内在逻辑作一些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李娜 《北方论丛》2011,(6):119-121
个体是文化的个体,文化是个体的存在方式。文化与个体的相互统一和协调是文化个体生成的逻辑起点。文化的个体生成,主要指在人与自然关系系统中,作为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之统一的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生成,这是一种文化的再现过程,是已有文化在每个个体中的生成。文化的个体生成包括重复性生成和创造性生成。文化自觉是文化的个体生成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胡友峰 《社会科学》2020,(11):160-170
20世纪中后期,由于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生态世界观的兴起,以及理论层面上分析美学对自然美的忽视,西方生态美学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生态美学是在西方生态美学的启发和影响下诞生的,西方生态美学思潮构成了中国生态美学的一个生成语境。同时,中国生态美学也具有其本己的生成语境,包括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超越实践美学以及建构中国学派的需要。中国生态美学的自觉的理论体系建构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理论形态,分别为曾繁仁的从生态存在论美学到生生美学、陈望衡的从环境美学到生态文明美学和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中国生态美学的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寻求生生美学与存在论美学的互释与会通,并建构以实践为中心的生态存在论美学。  相似文献   

14.
陈国灿 《中州学刊》2001,(1):148-152
历史学归根到底无非是人类社会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形式,故其功能本质上也是一种合精神性、中介性和传播性于一体的文化性功能.它首先表现为文化形态,即由史学的文化特性所决定的对人类文化意识领域所具有潜在作用与影响,包括促进人类的自我认识和把握,进行人类文化知识的保存和增殖,提供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统一起来的双向思维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进而转化为社会表现形态,即史学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所起的具体作用.在史学功能由文化形态向社会表现形态的转化过程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史学研究者的思想观念和史学受众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涛 《文史哲》2004,(5):42-46
服饰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客观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所具有的历史信息含量是巨大的。古代服饰的发明和流传,初衷是御寒和生存,而后逐渐增加了舒适美观的功能。古人思索服饰与生存的关系而出厚生的观念。统治者推广服饰,关怀民生,同时又通过服饰辨等威而定秩序。上述理解也是对《易经·系辞下》"垂衣裳而天下治"一语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兴起标志着由等级文化形态向平等化的文化形态的转型,是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重要实现形式.大众文化具有民主和多元化的品格;大众文化形态下的文化真理性在于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在于通过文本间的比较来揭示彼此的真理性限度.我们既要正视大众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又要对它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宋一 《天府新论》2006,3(5):108-110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需要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对文化的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离不开对文化的科学认识和理解,离不开对文化的推进和发展。一、三维形态:文化的历时性从文化与人的发展角度看,文化是人在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审美文化的主要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尝试提出了从物质形式、行为状态、精神存在这三个方面来概括城市审美文化的主要形态,并对每一种形态进行了具体的类别划分,从而使城市审美文化的形态既有各自的确定内容和适当的容量又具有开放性。以期推进美学领域对城市文化的整体关注与城市审美文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形态体现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与文化个性。石油文化、移民文化、生态文化构成大庆城市多样化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成为大庆具有导向性、方向性的主题文化资源,它引领大庆始终如一地沿着这一主题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坐标前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到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现代转型是通过三个阶段完成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实现了对旧传统文化的解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中国新文化产生的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的邓小平理论则意味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