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恨不能“在路上” 又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给我留言。希望我在课堂上讲一讲《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垮掉的一代”,虽然他也承认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或是任何其他“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多年以来,数不清的中国大学生把《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放在自己的必读书单上,但却迟迟提不起精神去读它们,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不再年轻。《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好像是他们青春冲动的一种象征,虽在心底萌动,但并没有真正开始就悄悄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蓟汉”解     
李昱 《晋阳学刊》2008,(1):123-124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又名炳麟,别号太炎(按:顾炎武初名绛)。他还曾用过几个笔名,“蓟汉阁主”是其中之一。1899年章太炎在《清议报》上首次以“蓟汉阁主”为笔名发表《儒冠》一文,同年又以此为笔名在《亚东时报》上发表《游西京记》和《今古文辨义》等文。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时,将其寓所名为“蓟汉章寓”。章太炎还以“蓟汉”名其著作,有《蓟汉微言》(1916)、《蓟汉昌言》(1935)、《蓟汉闲话》(1936)等。看来,章太炎对“蓟汉”二字是有所偏爱的。也正因为他对“蓟汉”的偏爱,他晚年的弟子们称其为“蓟汉大师”。那么“蓟汉”二字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3.
荆振初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6):F0003-F0003,F0004
1944年出生于山东海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专业画家。擅画花鸟动物。近年来于“黑虎苑”潜心研究画虎艺术,探索出工笔、意笔相结合的“丝被法”,作品追求激情雄浑。苍润博大,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中央电视台及黑龙江电视台曾有专题报道,作品及文章发表于《美术》、《国画家》、《美术界》、《美术大观》、《中国书画报》、《黑龙江画报》、《收藏》等期刊。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鲁迅又成为学界热门话题中的热门话题。其因导源某些人对鲁迅的挑战。首先,一群自称“是喝狼奶长大的”“新生代”作家在《北京文学》(1998年第10期)发表了由朱文发起并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在问及鲁迅时,韩东说:“鲁迅是一块老石头。”“他的反动性也不证自明。”朱文则狂傲地说:“让鲁迅到一边歇一歇吧。”这之后,葛红兵连续发表了《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芙蓉》1999年第6期)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写一份悼词》(《芙蓉》2000年第1期)两篇文章,鲁迅成了他首…  相似文献   

5.
侯字燕(2004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主要著作:《夏完淳》《清华往事》。在《文学评论》《读书》《随笔》《光明日报》《百花洲》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以下简称“燕”):宗璞老师,您好。春色已深,天气依然不暖和,您在小说里提过的“醒树风”却刮起来了。这几日您精神好吗?我们可以随便谈谈《红楼梦》么?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的气候变化1884年2月,约翰·罗斯金在伦敦学院发表两次演讲(随后以《19世纪的乌云》为题出版),他声称,人为的气候变化始于1871年。罗斯金说,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形成了“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在未来气象学史上肯定会被认为是迄今在自然过程中尚无记载的特殊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09,(4):151-151
《周易本义》(李红著)于2009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三编:上编是《周易》经文,以传世通行本与马王堆帛书本逐卦对照,附以《彖传》、《象传》和《文言》;中编是《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以上两编均有白话译释。下编则“是参悟《易》道和《周易》入门的知识”,有《悟(易)本相》、《读(易)举隅》及《读(易)入门》三篇。这三篇更能看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文本阅读:从《朝花夕拾》到《野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应将《朝花夕拾》、《野草》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朝花夕拾》里的回忆,始终有一个“他者”的存在,所要创造的儿时的民间世界是与现代评论派“绅士”的世界相抗衡的。而《野草》所展示的,是鲁迅在被整个学界、社会放逐,他也自我放逐时所达到的境界:由对“现有”的社会秩序、思想秩序、语言秩序的整体性怀疑和拒绝,达到“空“和“无”;由独自对黑暗的承担,而达到更大的“有”与“实”,获得更为丰富、博大而自由的“欣然”而“坦然”的生命体认,同时服从于不计后果,不抱希望的,永远不停地“向前走”的生命的绝对命令。这是可以通向最后十年的鲁迅的。  相似文献   

9.
苏共20大之后,中共中央先后于1956年4月5日和12月29日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名义,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习惯上称为“一论”“再论”或者“两论”)。这两篇文章不论是在中苏关系史上,还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间过去近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0.
一、笔者于2005年3月18目起,曾以《九洲老人回忆周恩来皖南之行》为题撰写文章,先后发表于《徽州社会科学》、《黄山日报》、《丰碑》(周恩来纪念馆主办)。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和开一代文风的语言大师。他于20年代因接连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和《永别了,武器》(192)而誉满欧美文坛,被公认为是“迷惆的一代”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194O年,他发表反映西班牙战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标志着海明威的思想与创作上的重大转变。1952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问世,使他荣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个在哈瓦拉近海以捕鱼为生的古巴老人。他60多岁,无儿无女,贫穷倒运,平时跟他…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诗》学观大致基于汉儒“诗言志”说,但又融汇了自己的身世遭遇。他的《诗》史观,主要坚持“孔子删诗说,”但亦不完全否认流行于先秦的“献诗说”。在对《诗》的使用方面,主要承绪先秦“赋诗言志”和“诗载史”传统,又颇多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刘德彬:被时代推上文学岗位的作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起长篇小说《红岩》和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四十岁左右及以上的人们都耳熟能详。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小萝卜头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罗广斌、杨益言也因是《红岩》的作者而广为人知。然而,《红岩》主创人之一的刘德彬却因为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犯有“严重错误”,被剥夺了公开出版于1961年的《红岩》的署名权。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07年第5期)发表了王文元先生的一篇文章——“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王文”),文章的摘要中说:“本文从语言起源、音响与音位、语言与思维三个方面批判了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谬说.正本清源,还汉语特别是汉字以本来面貌。”看到“批判索绪尔谬说”几个字,  相似文献   

15.
西藏游记     
《西藏游记》为刘曼卿第一次入藏归来后所写,发表于具有国民政府官方背景的《时事月报》1930年第3卷第1期.文前有“编者誌”对刘曼卿进藏及归来均有简要介绍.本文堪称是刘曼卿自己最早介绍入藏经过及在藏的主要事迹,按刘在文末所讲“余于六月一日,始行离藏,由印度经香港,海道返京,时已七月二十五日矣”,而本文即发表于《时事月报》当年7月号.刘曼卿《西藏游记》文虽短,但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可与其后来所著《康藏軺征》相印证.  相似文献   

16.
任俊华 《船山学刊》2000,(4):94-100
熊十力创立了自己的新儒家思想体系——新易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大师。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家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归本《大易》”,完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建构。他的哲学本体论建构,学术界一般认为1932年其《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原名《境论》)正式出版就已宣告完成,这是不妥的。他自己在1952年删定的《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的《删定记》中就明确指出:“《新论》文言本,犹融《易》以入佛。至语体本,则宗主在《易》。”即使1944年出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其哲学本体论建…  相似文献   

17.
《浮现》是当代加拿大杰出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女性被客体化和生殖技术对女性的压迫两方面的描述,批判了男权社会里女性“他者”的地位,对当今的女性政治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重要的学术期刊信息检索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2011年4月提供的信息检索报告,“2010年全国理工类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转载篇目排序表”显示,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刊发的论文在2010年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妇匕京大学学报》等文摘转载收录数量居全国理工类高校文科学报第7位,连续3年居全省理工类高校文科学报第1位。  相似文献   

19.
进入1957年,新中国的文学力量和文学版图都随着政治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施蛰存在“双百方针”的大背景下,积极为上海《文汇报》撰文,发表个人对文化和政治的观点。反右运动开始后,《文汇报》集中批判施蛰存,发表的系列批判文章,实际在不断解构施蛰存从现代文学史中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本。这一现象具有代表性,可以作为理解当代文学发生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写作时间】《闲情赋》写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陶渊明22岁。据丁洁然先生“《闲情赋》当作于《五柳先生传》以前,即21岁到28岁之间”之论(见《闲情赋》新探,载《江海学刊)1987年6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