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字经》的成书过程与作者归属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的成书与《礼记》及《急就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而陈淳撰写的《启蒙初诵》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都直接影响《三字经》。该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蒙学读物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字经》相传为宋末王应麟所作,但该书中存在着史实疏误、观点与自己其它作品相左等瑕疵,同时《宋史》本传及《宋元学案·深宁学案》均不载《三字经》,故笔者认为《三字经》并非宋末王应麟所作,而是宋末元初广东人区适子撰写。  相似文献   

2.
中国昔时启蒙读物之一——《三字经》,最近首次由83岁高龄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潘世兹译成英文,由新加坡教育出版社出版,向世界各地发行,并在西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展出,备受瞩目。《三字经》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所编,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和《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齐名,有“三、百、千、千”之称,是广泛采用的蒙学课本。《三字经》英译者潘世兹认为:“要了解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基本道德观念,它是一本  相似文献   

3.
王应麟一生怀有"词科"情结,影响到他的行为选择和著述取向。他的《辞学指南》是现存唯一一部研究宋代词科的专书,在中国科举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又在文体形态研究、骈文批评思想和文话著作体裁特点等方面,为中国古代文章学史增添了重要的篇章。这就是此书在学术史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竞泽 《兰州学刊》2011,(2):129-132
真德秀丰富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主要从《文章正宗》的编纂中体现出来。真德秀的文体学思想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文章正宗纲目》所体现出来的,二是王应麟《辞学指南》和吴讷《文章辨体》中所引真德秀文体言论的文献中体现出来,三是《文章正宗》“四分法”的文体分类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宋代疑经思潮与三家《诗》的辑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茂林 《云梦学刊》2005,26(6):87-90
三家《诗》的辑佚始自宋代王应麟的《诗考》。《诗考》的撰写受朱熹的启发,但更是宋代疑经思潮的表现。《诗考》一书虽存在不少缺点,但王应麟的辑佚方法,《诗考》的内容、编写体例对清代三家《诗》的辑佚有示范意义,王应麟辑佚所得也成为清代三家《诗》辑佚的校勘材料。  相似文献   

6.
李健明 《学术研究》2007,(8):104-109
本文从历代文献对王应麟著述《三字经》的缺失、古今学者对王著《三字经》的质疑与对区适子为作者的提出、地方文献对区适子著述《三字经》的记录、民间族谱、历代《三字经》版本对区适子的记载以及邵晋涵对黎贞撰写《三字经》叙述的分析等方面论证了《三字经》的真正作者为区适子而非王应麟。  相似文献   

7.
《中外名战与名帅———兼论东西方兵学文化意识》一书已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读物。该书的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军事辩证法与中国传统兵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文儒。作者以十余年的功夫爬抓资料,考证史实,提炼观点,从古代西方的希腊罗马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开...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罗忼烈教授在《话柳永》(《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一文中说:“两个月前,偶然看到梁丽芬女士所著《柳永及其词之研究》,发现了宋元间著名学者王应麟《镇江府志》中关于柳永墓的材料。”罗先生把明万历《镇江府志》的修撰者说成是“宋元间著名学者”,是不确的。宋朝的王应麟《宋史》有传,是浙江庆元人,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举进士,官至  相似文献   

9.
宋徽宗大兴学校,给予学生优厚待遇。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五引邓志宏谓“崇宁以来,蔡京群天下学者,纳之黉舍,校其文艺,等为三品,饮食之给,因而有差,旌别人材,止付于鱼肉铢两间,学者不以为羞,且逐逐然贪之。”其实岂止分给以饮食而已。朱瑞熙在《再谈宋墓出土的太学生牒》(《考古》1977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太学生至少在北宋末年,可以免除本人的差役”,但是他又否定了宋代太学生可免除本户差役的说法,他说,根据记载,宋代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汉文帝置经博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文帝置经博士考曹金华《后汉书·翟传》:初,之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章怀太子李贤注曰:“武帝建元五年始置《五经》博士,文帝之时未遑序之事,之此言,不知何据。”此后对文帝曾置几经博士,遂为千载难解之谜。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经说》:...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一个人就教了三千个学生。他在晚年,在编纂教材和读物中,同时对中国远古文献典籍作了整理和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内《乐经》失传,故亦称《五经》。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的小名叫毛伢子,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8岁时,父母把他接回韶山开始读书。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从《三字经》、《百家姓》等浅显的读物开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逐步深入。“四书”、“五经”等书,他都读过,甚至包括《左传》。正是因为《左传》这部书,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还保存着他小时候读过的《诗经》和《论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七月二十九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优秀通俗政治理论读物授奖大会,有四十九种读物的作者、责任编辑获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讲话》、《社会学问答》获二等奖。《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讲话》一书,包括绪论和十三讲,全书讲述了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制度、热爱中国共产党到树立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树立集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4,(1)
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牟世金是主要的核心人物和真正的功臣。他能够在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中起这么大的作用,又是和他在《文心雕龙》研究中的成就紧密相关的。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牟世金是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他的成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三部主要著作中:《文心雕龙译注》、《刘勰年谱汇考》、《文心雕龙研究》。他对刘勰生平家世的研究、《文心雕龙》文本的研究、《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研究,都有相当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他不愧是"龙学"发展的一位卓越的功臣,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当忘记牟世金的功绩,让我们永远怀念他!  相似文献   

15.
在南宋王朝狂热地尊儒反法、攻击北宋进步政治家王安石的浊浪里,当时的礼部尚书王应麟编纂了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它鼓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人性论、反动的唯心史观、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和“读书做官论”,活象一个贩卖孔孟之道的杂货鋪。它的宗旨就是为地主阶级的统治辩护,用孔孟之道的枯木朽株去支撑封建社会摇摇欲墜的大廈。因此,它得到了历代反动派的贊賞,被称为“小百科”、“小纲鉴”,纷  相似文献   

16.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浙江鄞人,是我国著名的类书编纂家兼目录学家。他的遗著有三十一种,七百多卷。其中有目录著作两种:《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玉海》二百卷,内有《艺文》二十八卷。《玉海·艺文》在我国古代目录中不但保存了丰富的目录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它的编纂方法和其它目录有些不同,反映着一种向主题目录过渡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7.
《参同契》和《悟真篇》都是道教重要的内丹经,两者成书相距九百余年。本文主要探讨其间道教内丹术的发展历程。《参同契》的作者为东汉会稽上虞人魏伯阳。他是一位精于《易》理,长于气功,卓有成效的实践家。他在天人一体思想的影响下,总结汉以前的养生成就,第一次将《易》学引入养生学领域,作《周易参同契》三卷,借易道明丹道,开一学之先河。书中除总结了当时的练  相似文献   

18.
《公安送李晋肃》亦题为《公安送李二十九弟入蜀余下沔鄂》。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三年秋末冬初将要离开湖北公安南下洞庭的时候写给李晋肃的送行诗。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杜甫的经历和思想,而且是研究中唐著名青年诗人李贺的一份宝贵资料。(见一九八○年《湖南师院学报》第一期,拙稿。)本文仅就李贺家世的问题,对杜诗作一些探究。先从诗题说起。早在宋代,蔡梦弼《增修杜工部草堂诗笺》在《公安送李晋肃》题注中就已指明:“晋肃即李贺之父,韩退之尝为贺作《讳辩》”。稍晚,王应麟《困学纪闻》,请代仇兆鳌《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早完成的大著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后者向来被认为是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合著,前者被视为罗贯中作。但我认为“施耐庵”乃是明嘉靖初年撰写《忠义水浒》的一个文人托名或笔名,其人实不可考。至于罗贯中,根据贾仲明的《录鬼薄续编》其人固非子虚,但其生卒年则不易断定。他是一位戏曲家,是肯定的,但却没有确凿的材料证明他既是《水浒》的始撰人,又是《三国演义》的唯一作者。  相似文献   

20.
我校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副教授、《阴山学刊》副主编张福勋先生,倾十年心血撰就的宋代诗话研究的专著——《宋代诗话选读》,最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我国著名学者、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吴调公先生亲为作序。序称:“《宋代诗话》的指归,决不限于为诗话作介绍,或仅仅作为诗话学习、研究的辅导读物。它对于古代诗歌美学、古代诗歌鉴赏以至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等等研究来说,也都是一本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