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信息》2007,(2):27-130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江南美丽的水乡景色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实江南的美丽不仅仅如此而已,在水乡温柔情怀的掩映下,一股股潺潺惬意的暖流。让喜欢江南的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跌宕激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杨盼 《南方论刊》2012,(5):87-90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通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苏州成功的经验使得其他相对落后的城市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有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社是件好事,广大农民欢天喜地的欢迎人民公社。他們把共产主义比作天堂,把人民公社比作登上共产主义天堂的天梯。可是在城市里面,特別是在資产阶級知識分子中間,对于人民公社却有不少的顧虑。他們怕参加劳动,怕降低生活水平,怕公共食堂的小菜不合口味,怕拆散家庭,怕参加了集体化生活沒有自由,等等。正如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所指出的:“……三則目前城市中的資本家和知識  相似文献   

4.
苏州气候温和湿润,物产富饶,人文荟萃,堪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园林之都,从宋时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苏州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回回民族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郑和就是从苏州浏家港七下南洋。苏州回族到了1996年人口总数仅为2300人,但它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发达的商品经济及从商业资本积累转化为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在国内回族研究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旨在对伊斯兰文化、回族经济两个方面作一论述,以求教于学界。苏州主体回回是从元代开始的,主要山两部分组成:一是随蒙古军队而来;二是经商定居于…  相似文献   

5.
在《大乘起信论》中 ,“真如”是人们本已具备的能够体证诸法“实相”的大智慧 ;“真如”缘起的“无明” ,是人们执“性空之诸法为真实”的原因。“真如缘起” ,是对佛教原有的“性空假有”等理论的进一步解说 ,是对人们“执性空之诸法为真实”的原因的阐释。“真如缘起”理论 ,融传统佛教心性理论与中国传统“性静情动”之思维方式于一体 ,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是我国佛教重要的一支,与汉传佛教(汉语系经典)、云南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经典)共为我国佛教的三大系统。藏传佛教又俗称喇嘛教,是该教上层僧侣统称“喇嘛”,因而有此俗称。藏语“喇嘛”意为“上师”。  相似文献   

7.
业报轮回主体在印度佛教发展中经历了由“业”的承受者转移到“补特伽罗”,由“胜义补特伽罗”转移到“阿赖耶识”的发展路径;业报轮回主体理论在中国佛教的引入与发展是由慧远完成的,创立了业报轮回主体的“灵者”说,后来被昙鸾、道绰和善导运用于“往生”这一净土理论特质,对“灵者”作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得“阿毗跋致”的安置,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佛教中的业报轮回思想;本文从业报轮回主体理论在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的不同发展,进而指出中印佛教在神灵观、轮回主体产生与发展路径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形象思维的精神协同作用维——“第四维”·朱旗把形象思维比作思维科学的“斯芬克司之谜”,至今谁也不会感到过分。由于其对天才创作产生的神奇昭示,以及人们进而探索其真旨时又深感的困扰与迷惑,百多年来,对形象思维的推崇及质疑成了最热门的学术现象之一。这对增进...  相似文献   

9.
<正> 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从柳氏在世直到今天,人们就此问题一直辩论不休。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可归结为两种:一是认为柳氏是佛教信徒。同代人韩愈说柳宗元“嗜浮图言”,“与浮图游”,“不斥浮图”,还没说他是佛教信徒。后来,佛教徒把柳氏列入天台宗的传法世系之中,柳氏就成了佛教的俗弟子。近几年,有些同志著文说柳宗元“真诚地信仰”佛教,是“狂热”地“迷信佛教”的“佛教徒”,佛教思想“决定了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另一是认为柳宗元是伟大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不是佛教信徒。笔者持后一种观点。对此,很多同志已做过论述,本文只就五个问题,做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0.
释“和尚”──兼谈中印文化交流初期西域佛教的作用陈国光一“和尚”(又称“和上”)在汉传佛教中原为对佛教师长的尊称,后来成为对佛教僧人的通称。无论是在我国文化著述中,还是在民间,这一称谓都使用得极其普遍,而且“和尚”之称还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国,流布很广...  相似文献   

11.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化经济交流中的作用杨学政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巴利语系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因由印度向南传人,故又名“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在南亚、东南亚各国有深远的影响,现今,仍然是伊斯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佛教的“阿赖耶识缘起”论的特质入手,论述了佛教的“唯识无境”论对美学意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吐蕃时期佛教寺院发展状况及政教关系公元八世纪,莲花生主持建成桑耶寺。这是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前虽建造了一些小寺,但仅有佛像而没有增伽组织,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寺院)。此后,佛教寺院发展速度似乎并不很快。赤松德赞时期,规定“赐给寺院民户150户,给每名僧人3产属民,总计赐给桑耶寺和305名僧人寺属奴户1065户”,①而并未提及其它寺院。可以推测,当时吐着王朝虽极力推崇佛教,但寺院建设似乎并不随他们对佛教的热情增长而同步发展。而当赤热巴巾的大臣尚蔡邦·多日在堆龙地方建了一个有4名僧人的江浦寺时,则要立碑为…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与佛道文化王平作为文化形态的佛教、道家与道教,有各自的宇宙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从思维方式来看,佛教主要是以非理性的神秘的直觉主义为特征。在价值观念上,佛教以“四圣谛”为基本内容,认为“诸法皆空”,...  相似文献   

15.
《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与北凉高昌佛教贾应逸1902—1903年德国印度学学者格伦威德尔率领的普鲁士第一次吐鲁番探险队,在高昌故城中发掘,于其中部偏北、被称为“可汗堡”附近东南面一处寺院遗址、德国人编号“M”的地方发现了一幢石碑,将之运回柏林,藏于国立...  相似文献   

16.
马健 《理论界》2008,(12):128-129
人们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中国拍卖业始于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但是敦煌出土的文献资料和中国寺院经济史料证明,公元7世纪已在中国佛教寺庙里流行的处理亡僧衣物的“唱衣”与现代意义上的拍卖其实非常相似。“唱衣”甚至还曾一度影响到了世俗社会的商业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唱衣”实际上是中国拍卖业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天堂》是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延续了古尔纳“用英语书写非洲故事”的特点,借由非洲孩子优素福的被奴役经历,再现了非洲殖民史。小说运用大量隐喻进行隐含叙事,以揭露殖民给非洲带来的创伤,从而聚焦身份认同的多重危机,对探究后殖民时代处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异邦流散群体的去向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印度佛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佛”为本。中国佛教虽来自印度,但经过禅宗慧能的六祖革命,却实现了由“佛本”到“人本”的转变,这一转变宣告了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完成。至近代,太虚大师等人致力于佛教改良运动,将传统重“神”重“死”的佛教改造成重“人”重“生”的“人生佛教”,实现了由“人本”到“人生”的转变。到现代,以赵朴初为代表的佛教界人士在新形势下弘扬“人间佛教”,倡导“去恶行善”的道德精神、“平等慈悲”的平等精神、“利乐有情”的利他精神和“人间净土”的现实精神,而这些精神均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所以由近代“人生佛教”向现代“人间佛教”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佛教实现了由“人生”向“人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浙江的“小孩”由谁来养?这是关于企业制度的思考,主要想通过晋商和浙商的一些比较,就企业制度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先做一个解释:把企业比作“小孩”,把股东、老板比作“小孩”的“父母”,把直接经纪人比作养“小孩”的“阿姨”。因此,在这个比方的前提下提出一个问题:浙江的“小孩”由谁来养?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很普遍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九华山佛教圣地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它不是以佛教理论研究的基地——经院学园而著称于世,而是作为一个宗教活动的场所为人们所向往。九华山自辟为“地藏王道场”以来,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