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输入型通胀通过国际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原料价格的传导途径对我国CPI和PPI的压力较大;通过国际金属价格和原油价格对我国CPI和PPI的压力相对较小;由于央行的积极调控和汇率制度改革,输入型通胀通过贸易收入和稳定汇率的货币供给途径对我国CPI和PPI的压力较弱。鉴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对缓解输入型通胀所起的积极效果,我国政府应在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深化改革,完善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汇率对国际收支,特别是对贸易收支的调节效果,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极为关注且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汇率下调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基本原理 汇率下调对贸易收支调节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起作用,它通过改变汇率下调国家与相对上调国家进出口商品与劳务的相对价格,贸易条件等因素,使一国汇率下调后,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降低,外国对其出口货物的需求上升,从而使出口增加;同时,其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从而起到抑制需求,减少进口的作用。或者,汇率下调以后,其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虽不降低,但出口所获得的同样数量的外汇收入,现在可以换得较多的本国货币,这样就使出口商和出口货物制造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对出口起促进作用,即使由于各种原因,汇率下调后下调国对进口货物的需求并未减少,但由于进口货物价格的上升,会刺激其国内替代工业或同进口货物相竞争的工业发展起来,从而仍可能对进口起抑制作用。所以总起来  相似文献   

3.
以汇率政策来推动产业发展,拓展贸易,其实质是要紧密追随价格信号,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不断更新产业定位,推动自身生产要素的动态发展和生产力进步。在此,日益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非常关键,惟有市场化的均衡汇率水平,才能真实地指导和刺激产业界努力寻求新市场和新商品,并不断调整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长远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关于汇率传递效应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进出口价格的贸易条件,以及与此相关的反映汇率传递程度的产品替代性、地域性特征和市场组织等方面,而没有对引发汇率传递效应的厂商决策行为予以关注。其实,汇率传递效应是特定汇率制度下厂商决策行为的结果。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出口产品定价,可以在理论上看成是受汇率波动驱动而关联于物价水平、产品结构、技术梯度、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函数;厂商是出口产品定价者的事实,会涉及对上述函数中各因素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会形成厂商的选择偏好和效用期望,从而决定厂商的决策行为。作为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出口产品定价的一种理论探讨,可以围绕汇率波动来刻画厂商在出口产品定价中的选择偏好和效用期望,以说明汇率传递效应与厂商决策行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的突出问题,国际收支失衡是国际经济失衡的重要成因及表现.国际收支失衡、乃至国际经济失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导致经常项目连年顺差;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导致资本项目多年顺差;内部经济失衡,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际因素等.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策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扩大内需;改变“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积极扩大进口,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进出口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外商投资政策;继续推进汇率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金融市场,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传递效应看,在人民币面临升值预期的情形下,过度的控制汇率水平破坏了市场的价格传递进程,人民币的升值不仅没有减轻中国的贸易顺差和欧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反而使中国的经济和政策陷入了升值—出口增加—国际压力继续加大的泥潭之中,而且持续的单向升值预期促发了投机活动的增加,更加加大了宏观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难度.因此,中国应该适度降低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国际技术扩散的路径影响中国创新能力。文章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技术扩散渠道剖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创新能力的路径并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传递渠道包括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文章进一步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表明国内经济政策主要通过研发投入路径影响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国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人民币汇率和对外直接投资两条路径影响中国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汇率升值问题与国内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格局变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汇率升值反映出国内产业政策导向、美国经济走势以及国际货币基金流动的新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外资流入的增强、贸易顺差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的扩大,我国的汇率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汇率升值会推升出口产品价格,恶化出口贸易条件,使内资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下降,造成出口量的下降、贸易盈余的缩小。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出现高达6.5%的通货膨胀率以来,我国再次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压力,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泛滥,控通胀成为近期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目标。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效应自2005年汇改以来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较多的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但从新汇制运行90多个月的宏观数据来看,抑制效应并不明显。本文从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角度,构建汇率的成本传递与流动性传递两种传导路径,剖析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的结构性特征。结果显示,汇率的流动性传递效应为负,而从长期看,成本传递效应在2005年汇改后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传递效应方向为正,弹性更显著。这说明人民币升值不仅没有抑制通货膨胀,反而驱动了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的通货膨胀效应在不同传递渠道中的方向与弹性各异。  相似文献   

10.
汇率可通过影响能源价格和对外贸易,进而冲击碳交易价格。在汇率、能源和碳市场动态联动的框架下,构建汇率冲击碳价的理论框架,基于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的分析表明:汇率波动对碳价的正向和负向冲击存在区域差异,但各区域低波动和高波动状态下的冲击方向一致,而且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各碳市场的碳价均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且非对称性存在着区域差异。人民币升值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碳价的传递效应更大;而人民币贬值对天津、湖北和广东碳价的传递效应更大。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汇率对碳价的非对称冲击效应,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到区域差异,探索提高中国的碳定价权,进而提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汇价是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这一价格受供应关系的影响在经常不断地变化着。这种变化在一定时期内,使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交易双方的任何一方所可能蒙受的损失,就是外汇风险。因此,注意汇率风险,避免汇价损失,已引起各国贸易、金融界普遍关注。 自七十年代初,以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固定利率制渐被浮动利率制所替代,汇率变化频度高、幅度大。八十年代以来,美元的地位出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  相似文献   

12.
自从境外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来,国际投机资本通过贸易、单方面转移等渠道大量进入我国。我国外汇储备的巨大存量和快速增长趋势,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的信用等级和偿付能力,但也给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应采取更加积极的管理措施完善外汇储备管理:转变国际储备管理的传统理念、根据外汇储备的需求动机实施多层次管理、加快完善与汇率相关的各种配套制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略论汇率因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汇率因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万颖汇率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串,是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价格之一,它把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联结起来,并且决定了一国从事国际贸易的货物和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汇率因素对一国的国际贸易会产生巨大影响。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上升,但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且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对以摩根士丹利和汇丰银行估算权重值计算的一篮子货币是贬值的。然而,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和日元的升值幅度较大,而且以美元和日元结算的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了绝对大的比重,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化降低了我国的进口价格,提高了出口价格。  相似文献   

15.
在存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贸易余额并非"单纯的"贸易余额,而是包含了部分短期国际投机资本。文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资本管制背景下贸易余额、汇率预期、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建立VAR模型,使用1999年1月到2009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化对贸易余额影响微弱;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在短期内对贸易余额无影响;贸易余额月增量的变化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降可引起汇率预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和东亚国家的巨额贸易顺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不平衡及其调整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多项可供选择的调整方案中汇率调整成为目前为止唯一的政策手段,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调节成了贸易盈余国单方面的责任。缺少了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固定汇率和黄金的可兑换性的制约,实行浮动汇率制的美国更能得心应手地实施其货币单边主义的汇率政策,而汇率的估价调整是失去了黄金背景的美元货币单边主义的主要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从政策层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我国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讨论未来我国汇率制度如何调整,指出汇率稳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的基础;提出人民币要实现“动态的汇率稳定”,阐释我国汇率制度调整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05年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升值的态势,汇率的波动对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都有深刻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一大特点,就是长期巨额的贸易顺差,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加工贸易,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近些年来,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向我国施压,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是导致我国长期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要求人民币升值。本文利用2003年—2013年季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进料加工贸易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并不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主要受我国同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原材料价格、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平价条件是沟通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资产市场的桥梁,是不同市场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基准。当国际平价条件出现非均衡变化时,将直接影响汇率和资产价格。通过汇率和资产价格两个渠道,国际平价条件的失衡将对一国的经济主体和经济变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与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国际平价条件传导机制的框架可以合理地解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说明其传导机制对金融危机以及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中美关系将围绕“贸易与汇率问题”这一核心展开。随着我国对美贸易规模扩大,巨额的贸易顺差引起了美国的注意,2003年下半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而且美国还将中美贸易问题与人民币汇率扯在了一起。这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新的层面,充满更多变数。贸易与汇率的内在机理,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通过分析中美关系中“贸易与汇率问题”的原因,采取应变对策,争取我国对外发展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