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陈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epment)战略近几年在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越来越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就明确提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  相似文献   

2.
当人类社会即将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的时候,人们预测,在新的世纪里,环境、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必须正视的、不可回避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实际上是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的理性的、认真的反思。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而且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就已经明确指出:"在现…  相似文献   

3.
世界近代史虽然与资本主义近代化运动相一致,但由于历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连续性、阶段性和跳跃性),所以在地区上没有同步的开端。我们不能同意王占阳把世界近代上限定在19世纪,而忽略西欧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意义这一新论,认为人类社会从封建形态向资本主义形态转变的开端只应定在17世纪,而19世纪则是这种转变的新扩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吴坚(浙江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博士生)黄祖辉(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可持续发展是跨世纪的、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应着重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不可持续问题,特别要合理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  相似文献   

5.
从魏源看19世纪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是中国由中世纪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开端,也是中国哲学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蜕变的漫长过程的开端.对19世纪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往往导致对20世纪哲学和思想文化的某些问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本文拟以魏源思想为例,试析其中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的主题。因而,现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由宋佰谦、杨真祝等同志著的《广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是广西“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成果,也是地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大突破。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广西经济社会可持…  相似文献   

7.
人本思想文化和科学思想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对立是19世纪末、20世纪前半叶的基本特征,而两种文化的融合则成为秉承20世纪下半叶发展的21世纪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大力提倡科技文明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两种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两种文化融合,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有限性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达成共识,将可持续发展做为人类社会进步的理念,提出在经济发展中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投入,代之以增加科学技术投入,以确保经济在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投入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离不开二次(元)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走工业化带动城市(镇)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不能脱离本国国情和实际,务必要用二元工业化结构的特殊方式,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解决好民生问题为基础,在不断推动工业化和城市(镇)化进程中,全面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的气候变化1884年2月,约翰·罗斯金在伦敦学院发表两次演讲(随后以《19世纪的乌云》为题出版),他声称,人为的气候变化始于1871年。罗斯金说,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形成了“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在未来气象学史上肯定会被认为是迄今在自然过程中尚无记载的特殊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是在由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社会发展出现阶段性特征、恩格斯开始重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思想缘起等构成的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并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现出特定的历史发展脉络,即呈现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70年代中前期的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的基本形成;19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前期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性别平等是19世纪以来妇女运动的核心诉求。在19、20世纪之交,个体性别观之形成围绕着生理决定论和文化养成论的辩论展开;与此同时,性科学的崛起也意味着性相(sexuality)在个体性别身份建构中,益发成为关注的焦点,益发成为与(生理)性征(sex)、(社会)性别(gender)鼎立而论的重要组成。本文拟以同为1928年出版的《孤寂深渊》和《奥兰多》为文本依托,由此一窥20世纪初期英国社会复杂的性别观念;论文并采朱迪丝·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gender performativity)为视角,对比探讨这两本小说在建构主体性别与性身份上的不同侧重策略。本文认为,《孤寂深渊》欲以“性倒错论”科学话语为同性恋者开脱污名,塑造了20世纪英国社会第一个公开的女性性倒错者形象,但是其主人公仍深困在僵滞的二元性别规范中,无法提供性别身份平等的启示。而《奥兰多》以主人公变性、变装等荒诞的情节刻意错置了性征、性别和性相,挑战了异性恋规范所强制框定的三者对应关系,从而建立了一个性别意识流动、性别身份宽容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带有本质性的变化。从横的方面来分析,这些变化是:(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到经济全球化;(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三)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化;(四)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五)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农民教育:21世纪农村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农民的素质,因此,农民教育工作,是关系到21世纪农村社会稳定与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21世纪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农民法制教育是21世纪农村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条件;农民科技教育是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武器;农民素质教育是21世纪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文化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排斥理论研究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排斥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之初至五、六十年代,主要研对象是关于贫困(poverty)研究领域中对贫困以及剥夺(deprivation)和劣势(disadvantaged)理论的探讨。如今社会排斥理论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制度研究、贫困问题研究以及弱势群体研究等方面所重视,并成为这些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6.
即使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欧洲与美国,通常也认为古代共和国并不只是辩论的社会,而是有赖于用爱国主义和公众精神来阐述辩题——尽管因为那时并没有政党,所以倚仗公众领袖的现象极为常见(Finley,1985)。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君主制,尤其是像英国那样的有限君主制模式是理想的模式,因为它降低了对政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李伯重 《社会科学》2007,(6):173-178
中国经济在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这一点,在以往关于19世纪危机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因此,本文以松江地区为例,具体地观察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和社会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中国社会观念的变迁与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 ,是立翔博士《近代的初曙》所论证的一个崭新命题。 18世纪中国社会的新观念直接推动 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全面近代化的历程 ,而《近代的初曙》一书为学术界展开“18世纪中国”的研究 ,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作为20世纪以来日益升温的焦点,已经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环境教育定位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明确,为现代教育的重塑打下了更加可行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是俾斯麦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构筑社会安全网而推出的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后续更多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一制度不仅实现了由传统家庭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的转变.而且实现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是当人类跨入21世纪,面临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挑战,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险制度,成为考验世界各国政府智慧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