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治化,是完善和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依法治国的全局战略部署来处理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有关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法治化”基本含义和内容;党内文件与现行法律法规制度的衔接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发展探索中的法律保障与责任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的法律保障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雅典的民主制度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典城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民主制具有"主权在民"和"轮番为治"的鲜明特色。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念,既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也是对我国人民民主理论的创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强调人民民主的全程性,即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生活的全域性、民主过程的持续性、民主流程的闭合性。用法律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但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民主政治立法有待完善、促进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有待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民主政治立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化,构建系统完备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古典形式———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实行直接民主制;主权在民,轮番为治;崇尚法治,绝禁人治;权限交叉的制约机制。雅典民主政治对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民主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基本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政治民主的独特价值决定了政治民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政治民主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过程 ,它往往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状况、政治文化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实现政治民主的良性发展 ,不但需要创造必要的经济、文化条件 ,还要稳步推进民主制度及程序、法律制度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政府基层党组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党的生命”的党内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党建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制度基础和基本组织原则。政府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进行社会管理的基层领导核心,同时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和认识政府基层党组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基本路径和现实意义将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进而提高新时期党组织整体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现阶段,努力探求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探求民主实现形式的原则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即法治政治简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法治国离不开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一套制度安排,是“主权在民”的政治,是多数人参与的政治,是权力受法律控制的政治,是服从多数保护少数的政治,是权力平稳交替的政治,是有特定条件的政治,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主的关键是党内民主,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得到切实贯彻。  相似文献   

9.
谢觉哉认为,选举及议会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主要表现,所以必须养成尊重民意机关的习惯;必须大力开展民主政治的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干部的民主知识和民主意识;各级参议员代表民众而来,又回到民众中去,区乡参议会是民主制度的基础。谢觉哉关于民主及边区参议会制度的思考与论述,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表明,无论是民主观念、民主思想、民主理论等观念层面的民主的源生、创造和传承,还是各种民主制度、民主程序等制度层面的民主的创设、发展和完善,抑或是民主政治本身的运行,都离不开民主主体的终极决定作用.一言蔽之,民主政治取决于民主主体.为此,中国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首先塑造民主主体.否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难以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在于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主思想,深入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渐形成了群众民主思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思想,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民主制度的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依法治国,进行政治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入地推进协商民主注入了崭新内容,赋予了新的使命,对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进行探讨,希望对深化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与民主的关系的角度对民主发展道路作最一般考察和概括,政治民主化演进的基本路径无非这样两条: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文化一民主制度一民主政治"进路和以后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一民主文化一民主政治"进路.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只能遵循"民主制度一民主观念一民主政治"的路径演进.  相似文献   

15.
现代选举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实现民主政治不可替代的形式。选举一词,从政治学角度而言,称为选举制度;从宪法学公民权利角度而言,称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制度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宪法理念,而在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公民的参选权的法律保护,尚有欠缺之处。笔者从选举、选举制度与参选权的涵义入手,初步阐述了选举制度在现代国家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从法律层面指出了我国在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上的保护不足,以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日渐完善。  相似文献   

16.
儒家政治哲学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有明显不同,民主制度能有效弥补中国传统文化将政治道德化、缺乏制度保障的缺陷。为了使民主制度发挥最大的功效,我们应在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人的素质培养,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并赋予其以新的时代内容。这不仅使传统政治哲学中有价值的资源,在当今的民主化进程中折射出亮丽的光辉,还会促使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走向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对民主与政治稳定关系的考量,应当先明确界定民主与政治稳定,将民主区分为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两种类型,并从民主制度与政治稳定、民主化与政治稳定两个维度加以考察。在一般原理上,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存在着若干有利于政治稳定的因素,但民主的多数规则和代议民主易发生的“代理不实”的危险,使民主能否具有政治稳定功能依赖于相应的条件,偏离宪政轨道、缺乏政治文化支持、脱离本国国情以及单纯强调民主性的简单的具体民主制度设计,都有可能成为民主内在的危及政治稳定的因素。由于民主自身的一些特性,条件不成熟下展开的民主化进程几乎必然伴随政治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保证了协商民主对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独特作用。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体现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优势。新时代我们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协商民主不仅能够有力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且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不可否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否定了君权神授、等级授权制、以人治国、世袭制、终身制等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和传统,并为人类追求更高级的社会政治形态,实现民主政治理想开辟了道路。但必须看到的是,任何政治关系都是一定的阶级关系的体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它的局限性。当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民主政治"与"经济自由"变得越发不能兼容;二是钱权交易大行其道,民主政治运作走形变样;三是福利资本主义进退维谷,政治妥协难以实现;四是民主输出与民主制度的野蛮化和军事化。  相似文献   

20.
民主包括价值理念、制度、方法或手段三个不同的层次。作为一种制度的民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道德缺陷,主要原因是:民主制度运行关注合法性、注重技术性以及民主制度本身设计的不完善。民主制度运行的道德缺陷并非意味着民主制度存在道德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