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杜甫诗歌中存在大量的身体词汇,体现了杜甫对身体的格外关注,杜诗中的身体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当杜甫走向生命之秋时的身体观念;二是杜诗身体书写中的生存之悲;三是杜诗身体审美的生灵之叹。杜甫诗歌中的身体书写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加深了诗歌内容的疼痛感;二是形成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三是丰富了杜诗的审美意蕴。杜甫诗歌中的身体书写对于研究杜甫及其创作心态、诗歌审美风格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的诗论家,他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杜甫是中国古代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作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悲慨一品与杜甫的作品及人生经历对照起来阅读,可以找到二者精神内质上的契合点。杜诗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司空图所提出的悲慨风格的美学特点,即忧生之嗟和悲天悯人之怀。可以这样说,杜诗是对诗学美学中的悲慨的最有力的注解。  相似文献   

3.
晋末社会动乱,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朝不保夕,文人命同鸡犬。黑暗的现实致使众多文士回归老庄,但社会中仍出现了敢于面对黑暗现实的爱国诗人。刘琨是其杰出的代表,其诗文充满乱世悲情,主要表现在乱世亡国之悲、个人命运之悲、人格气节之悲上。形成其悲情风格的原因,主要有乱世时局与坎坷人生、儒学复振与士人反思、对楚辞系列"悲怨"风格的继承等。  相似文献   

4.
风格是诗的灵魂。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的唐代诗人,从陈子昂开始,或雄丽,或悲慨,或冲淡、或俊爽,造就了唐诗姹紫嫣红的风格之美。而李白、杜甫作为唐诗集大成者,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尤其显示了唐诗所能企及的更高艺术境界。 作为杜诗风格的通行说法,不少论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及它在杜诗中的表现有过定见,如柳宗元的“有志不伸而成沉郁”①,傅庚生先生所谓天下离乱、叠愤不平,矛盾的阴影,消极的因素构成杜诗沉郁的风格(《杜甫诗论》),安旗力主杜有的沉郁顿挫早期以学力胜,后期忧愤深广、波澜老成之见②,都持之有故亦不乏独到,但只涉及其思想情感的基调,似显欠缺。本文拟从沉郁顿挫的艺术构成角度作一探讨,以期更进一步理解它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诗文表现的风格总扎根在作者的人格、作风中.但在具体作品里,又往往借修辞、韵律等等方面直接显示出来.故探讨杜诗修辞的技法,有助于了解“沉郁顿挫”诗风的实质含义及其形成过程.(二)杜诗采用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神妙难测,非专著不足以说清.其中有一样用得特别多,对形成风格起的作用也格外突出,便是“隐喻”.  相似文献   

6.
从广义修辞观出发,认为修辞风格是指言说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言说意图、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所构建的最恰当的话语形式与话语表达方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庄子》中"谐趣"这一修辞风格予以认证。《庄子》的谐趣风格主要是通过俏皮风趣、滑稽幽默、戏剧性等三种话语形式与言说方式具体呈现的。  相似文献   

7.
宁调元一生对杜诗极为喜爱和推崇,其在诗歌创作中,以仿杜风、集杜诗、用杜韵和化杜句等独特方式传承杜诗,并继承和发扬了杜诗忧国忧民的创作思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其诗歌具有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是我国近代诗歌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历明清鼎革的文人,余怀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故国之思和哀婉沉痛的风格。其诗取法杜甫,有明显的杜诗特色。本文从三方面论析余怀诗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诗歌内容上,对杜甫诗句、意象和诗歌内容的吸收;诗歌风格上,取法杜诗沉郁顿挫、清丽澹远、萧散自然的风格;艺术创作手法上,对杜甫律诗、纪游形式、炼句的继承。最后,结合余怀本人经历、交友情况及时代背景,探讨余怀宗法杜诗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是杜甫《行次昭陵》中亢慨悲昂的一联。“幽人”一词,历来注家均无详释。杨伦《杜诗镜铨》及《钱注杜诗》只字未提。浦起龙《读杜心解》摸模糊糊地说:“怀忠之壮士悲之,行迈之幽人拜之”。仇兆鳌《杜诗详注》曰:“壮士,指守陵者。幽人,公谒陵也”。以为“幽人”乃子美自称,这是对的。然而“幽人”具体解释是什么?杜甫在这个词中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幽人”一般都解为“避世隐居之人”。  相似文献   

10.
陈世杰 《南都学坛》2011,31(4):62-65
诗词大都写得端庄、雅致,但也有些作品,要么庄谐杂作,风趣幽默;要么语言泼辣,讽刺性强,具有谐趣美。诗词谐趣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诙谐心态,乃谐趣诗的生成背景;庄谐杂作,乃谐趣诗的外显风格;诙谐讽刺,乃谐趣诗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1.
杜甫作为唐诗的集大成,作为一位精心于近体诗创作的诗人,其诗歌创作中的修辞也是杜诗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对杜诗中立字出现的次数、频度、对前人的继承、叠字和音乐的关系等方面的考察,揭示了杜甫诗歌创作的内在技巧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悲剧的身世铸就了他悲剧性的意识,反映到诗歌里便化为一种悲剧的感伤美。就诗风而言,李商隐诗歌是以“优美”见长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审美思想里还有“壮美”的另一面。就思想内涵来讲,李商隐的诗歌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在他的审美思想里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追求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的"红楼"诗词,这些诗词中的"红楼"意象内涵丰富,尤其"红楼"意象中鲜明而浓郁的悲情美与<红楼梦>凄迷的悲情意境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曹雪芹是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介入"到了唐诗宋词的解读,自觉地将唐诗宋词中"红楼"意象所涵括的各种意态情志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这更有助于形成<红楼梦>诗化的意境与风格.  相似文献   

14.
苏轼早年在文学创作上推崇杜诗;晚年则推崇陶诗。他联系其立身处事来确定文学创作的风格、品位与价值,从而发掘出陶渊明、杜甫其人其诗的伟大价值,苏轼这种认识和评价作家的方法,对今天认识文学现象,了解中国文学的规律与特点,也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王绩诗文的独特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寂”是王绩生存状态最显著的特征。文章从两个方面探讨王绩“孤寂”的成因及其在诗文中的表现:第一,在隋唐易代之时,王绩选择了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与时代风尚、家族观念相背离,这是造成其孤寂最根本的原因;第二,虽然王绩选择了回归田园,但是无法真正将全部身心融入其中,加上好友的去世、知音的难觅,同样加重了其“孤寂”的心境,而这些无不体现在其诗文创作中。  相似文献   

16.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诗文革新的先驱 ,其诗歌能从宋初的白体诗中解放出来而发展其讽谕的传统 ,并提倡学习杜甫 ,开宋学杜先河 ;在散文改革上能发展韩愈的“文以明道”与“文从字顺”的理论 ,提出“文以传道明心”的新见解 ,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宋初诗文革新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7.
杜甫终其一生,奉儒忠君、忧时悯民,但才不为时用,一腔蹭蹬郁勃之情,尽蕴于诗。在其咏物诗的物象与意象中,也涵蕴着自我才志的自信张扬,生命沉沦的自嘲自伤,漂泊江湖却心系朝庙的拳忠之心,以及对奸佞人事的嘲讽指斥等情感内容,因而使其咏物诗作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自叙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 "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梵志的“翻着袜法”既是一种写作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其特征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构思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方法反常合道,使诗产生奇趣,也被许多古代作家所采用。王梵志注重“意新”而忽略“语工”,是其“翻着袜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杜甫一生写了二十多首“诸葛诗”,从这些“诸葛诗”中可以发现,不同时期,杜甫审视诸葛亮的角度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又与他自身仕宦心态的变化是一脉相通的。可以说,杜甫在“诸葛诗”中感情的变化就是他自己仕宦心态变化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