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象数思维包括象思维和数思维两种,中医的"藏象",藏医的"树喻"体现了象思维;中医的"五行",藏医的"三因"体现了数思维。比较而言,中医的象思维简约而抽象,藏医的象思维平实而形象;中医的数思维更重视"五"之数,藏医的象思维更重视"三"之数。象数思维是中藏医共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汉字构形中蕴涵着先民灵动睿智的思维信息."近取诸身"到"远取诸物"反映的是思维序列;"观物取象"到"联类会通"反映的是思维飞跃;"物我合一"与"整体肯认"显示的是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3.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取象,即从客观事物的形象(物象)到客观事物的象(意象)的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一过程属于人脑潜意识中进行的潜基本推理,我们称之为元类推.比类,所比之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整体分类所分出的类,而不是我们现代科学对客观世界分割、静止后的种属分类.其遵循的逻辑,则是阴阳学说、五行生克的动态性联系规律,我们称之为象(阴阳)逻辑.  相似文献   

4.
《周易》的象数思维是从取象向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移 ,是以符号和数为媒介 ,认识、推断或预测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思维形式 ,它在借助形象思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数的变化 ,以象数合一的观念考察事物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象数思维包括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两种思维模式 ,在《周易》的象数思维中 ,存在着取象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矛盾 ,也存在着“运数”比类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5.
道教思想的解读存在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思维往往通过符号象征来表达思想理念 ,而道教在这个问题上尤其突出。因此 ,必须从符号学的角度对道教思想体系进行新的探讨。道教符号不仅具有自身的完整性 ,而且有其内在结构和组码原则 ;道教符号系统包含着许多子系统 ,其间存在着互相转换的关系 ,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解剖 ,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其语言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6.
道教生命观与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主张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去把握自我生死,从而实现得道成仙、长生久视的宗教理想.其生命观充分注意到了生命的存续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养生主张与修炼实践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道教的"洞天福地"多位于名山胜境,反映了道教对于生存环境的重视以及对于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巫术与古代医学同源,巫医分离之后,一直还对古代中医药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在医理、治法和方药方面。古代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就是象思维,这是典型的巫术思维,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中医药在治法和方药方面是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古代中医的理法方药无不受到古代巫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思维方式受到了象思维为主的巫术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思维方法。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产生原理是极其复杂而难以认知的领域,古代医家在缺乏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当时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其中广泛涉及到房屋建筑知识。建筑之象是《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重要知识来源之一,试对其中的"门""户""窗""牖"四象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医在数千年之前,面对复杂性极强的人体探索出来一系列的独特认识方法,用今天的科学方法论加以研究,仍然有很多智慧之处,可以加以借鉴,继承发扬。比如:中医善于运用的取象比类方法,有的时候就不可替代;中医对人体脏腑进行虚拟化模型处理的方法是有效的,中医的脏腑概念不同于西医的解剖概念;中医的很多术语属于定性描述,无法进行定量化规范,但是通过"模糊集合"这些定性的模糊概念,就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清晰概念。现代医学"分而治之"的分子靶点治疗,在方法论上有不得要领的巨大缺憾,因而中医学的"合而治之"具有高度智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宗教的"出世"与"入世"问题是研究各种宗教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言,其实各种宗教往往兼具"出世"与"入世"的特征.只不过道教更着眼于现世,而强调"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基督教则更着眼于来世,而强调"出世"与"入世"的关联.宗教的终极关切只有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才可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2.
<周易>"观"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其通过观"天地"、观"生"、见"情"、观"会通"以及观"卦"等方式,达到明察、教化、颐养、建制和通情等目的.<周易>"观"是中国历史上诸多"观"之见解的滥觞,直接启发了"观物取象"的审美方式,构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重象写意"传统,对中国乐、诗、画等领域的文艺创作理念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国美学有原初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作为一项基础应用学科,为中医学奠定理论基础,使中医能够形成有理有据的系统,流传千年。从古代的中医典籍、中医经典理论,到现代的中医临床与教学,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思维。近年来,无论是逻辑学者还是中医学者,都开始着手参与对“中医逻辑学”的综合研究。中医的复兴与延续需要逻辑思维的支撑。解析中医典籍中的逻辑思维,将逻辑理论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以逻辑方法指导中医临床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说"比"     
"比",有修辞方式的,表现手法的、形式逻辑的各种类别.一般体现为顺向求同、逆向求异的两种思维方式."比",有着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语义表现为,言语思想与语言意义或是密合,或是离异,具有丰富多彩性;其思维特点或是平行流向,或是立体交叉.  相似文献   

15.
取象比类思维肇始于群经之首《周易》.它是中华传统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与现代类比推理有所不同.汉字的建构离不开这一思维;古典诗歌创作也得益于此;更重要的是它是诸子百家及儒道释历代思想智慧的基础.它不仅是"天人合一"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审美型文化智慧的体现.对它的认知与评价不仅关乎中华文化价值观念的合理性,而且关乎要不要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对它持一种严谨、审慎、辩证和包容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原本是符号学的分类法,由于符号学是比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更基本的学科平台,符号学的三分法对20世纪西方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并特别阐明语用学转向对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的论证逻辑是基于取象比类的隐喻性思维,中医话语的表达体现了“无譬,则不能言”的思维张力.通过对五行配伍和五行生克中的隐喻性思维研究发现,单纯依靠实体间取象比类的实体隐喻理论虽能解释五行配伍和脏腑功能的虚实补泻,但面对中医临床诊治中的整体性、复杂性和辩证性思维,缺乏合理的自圆其说,反而漏洞百出,造成施治推理中的前后矛盾和“一脏补泻”所带来的施治遗憾.针对实体隐喻的部分失效,本文提出了基于五行生克关系的过程隐喻,凸显生克过程以取代五行的本体论地位,用子系统中的语义角色变化说明位素间的生克转换关系,充分阐述五行系统内部复杂的多重生克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诊治规律提供强有力的隐喻理论支持和心智运作描述.  相似文献   

18.
道教医学与中医学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道教医学的认识,有必要以中医文化发展史为背景.从中医文化发展史看,中医经历了道医、儒医、术医三个阶段.广义的道医学包括道家医学与道教医学.狭义的道医学指的是道教医学.道教医学是相对于中医学的两个另外发展阶段儒家医学、术医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道教风水生态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失衡和环境恶化引起对生态环境理念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识到西方技术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后果转而向东方寻求智慧。道教因追求成仙得道、长生不死,重视生命炼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受到关注。道教风水是对道教生态理念的集中体现。道教风水以修炼成仙和传道布教为目的,以环抱有情为其生态伦理观,重视手足完全的身体观和逢凶化吉的转化观,这些漫溢着生态环境理念的思想,有可能对当今生态环境观念的探索提供新线索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取象比类"句式具有由此及彼的逻辑关系特点,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通过"取象比类"句法关系的探讨,结合西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就可以透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古汉语句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找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古汉语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