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问题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人。只有从人出发,价值问题才可能得到适切的说明。人既是人自身活动的主导者、创造者,也是一切价值的前提、一切价值之源和判定标准。价值活动是人特有的一种本质性活动,人与其价值生活、实践具有直接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视域中,自然不仅是一个现象的事实世界,而且是一个终极价值意义的精神世界.由创生、道义与和谐三种元价值和精神,构成了中国式"三位一体"自然信仰精神体系.它们为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缔结了安身立命的自然信仰家园,对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来说,具有根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中心内容。人生观中的人的目的、意义、幸福、文明及奋斗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正确地理解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一、价值与人的价值关于价值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已作过广泛讨论。关于“价值”概念的含义,人们  相似文献   

4.
人的主体素质与人的价值徐长山一人的价值,作为个人与社会(包括他人、群体)的关系范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另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而后一方面是人的价值的实质和核心,是人的价值评价的主要客观尺度。人的主体素质是...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正确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所谓人生价值指的是一个人一生的存在和发展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一个人的潜能、知识、能力、德行及其一生所作所为对他人和社会以及自我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都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所谓自我价值指的是人的能力和活动对于自身生存、享受、发展、完善、自由、幸福的作用和意义,其实质在于使自我(德、智、体、美)充实、完善和完美,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个人生…  相似文献   

6.
1、价值事实的普遍存在,吸引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界学者的共同关注。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社会文化的基本内核,应该从更深层次上认识价值事实。作为哲学问题的价值范畴,笔者认为可以从:价值存在、价值根据、价值观念等三个方面把握。一、价值存在 2、价值是什么?哲学界虽有多种解说,但基本点大多相同;即把价值看作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效用是个十分具体的问题。从效用的角度解说价值,既无法说明现实中有不同效用的事物何以能够进行量的比较,也难以在理论上同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价值观划清界线。因此,对价值的认识,必须深入到效用关系的实质,即不同质的有用事物可进行量的比较的共同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生价值问题历来为伦理学界所关注。近两年来,随着大量翻译介绍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学术著作的出版,人的价值的讨论更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仅就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以及它的实现和评价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一个反映主体对客体的肯定关系的范畴,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是价值构成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价值所表现的这种主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决定了它必须由客观事物的属性与主体的需要两者连接而成。一方面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只有在同主体的需要相联系时才具有价值的性质。另一方面,价值又不能脱离客体,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求助于外在客体,而不能仅求于主体自身,客体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来源,又是限制主体需要满足程度的条件。由此可见,不同主体需要相联系的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存在价值有无、大小的问题。把客观事物的属性等同于价值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反之,把主体的需要、欲求、志趣看作价值的源泉,否定价值的客观基础和客观性质,更是不正确的。价值的实质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视角考察,市场经济的作用表现在对人的发展的意义上。只有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才能实现人的独立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不能夸大和延伸到对人的价值评价上。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满足人自身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了人的价值这一创造一切价值的价值源。  相似文献   

10.
首先要一般地研究人性,然后研究各时期历史地变化了的人性。这是一个艰难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人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把握人的行为规律,对促进人的行为文明有重要意义。而行为文明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因素。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与人、行为及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人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社会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无一不渗透或体现着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做一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前些日子读了一篇以强调个人来反群体——社会,以推崇感性来反理性,以“全面否定”来反传统,以“感性的”、“孤独的个人”作为选择的文章(以下简称某文)。我不同意这些观点,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物质世界经过漫长的进化,孕育和分娩了人这一万物的灵长,从而产生了“自我意识”,从此世界分化出自为的世界,并开始了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轴心的定向进化。 作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哲学,是人类最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它所面对的世界,不是与人无关的物质世界,而是人生存、发展于其中的世界。正如世界哲学学会联合会主席加拿大哲学家科希所说:“不论各种哲学如何不同和对立,它们基本上关心的是同样类型的问题,因为哲学家都是在试图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主体性·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社会实践中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双重结构关系 ,可以揭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和同步发展的辩证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主体发展战略是 ,不断发展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并辅之以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以保证主体能力的正确发挥 ,而不至于被滥用、误用。  相似文献   

15.
人的价值     
近几年来,人的价值问题已成为一些青年议论的中心。青年人是探讨人生哲理的“黄金时期”。那些年在“左”倾错误指导下面,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内乱之中,对人的需要、利益,对人的个性、权利、尊严,都统统被抹杀了。一当拨乱反正之后,人们必然反思以求理解,因而需要一起探索,以求科学地认识“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所谓目的,就是被主体意识到了的自身需要,即人对于某种对象的需要在意识中的反映,是人对价值的自觉追求。目的是实践结果的观念形象。人提出目的的根据何在?神学家和唯心主义者断言,目的是神的启示或心灵的自由创造。这是毫无根据的。“实际上,只有有益于人们的东西,才是‘理想的东西’,而任何社会在制定自己的理想时,仅仅以自己的需要为指导。”(普列汉诺夫:《论一元历史观之发展》第132—133页)理想是个别人、集团、阶级  相似文献   

17.
美·自由·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荣 《河北学刊》2003,23(1):51-56
美既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又表现为价值的形态;审美过程也相应地既折射了存在的规定,又同时表征着人与存在的关系。在审美的方式把握存在的同时,人自身之“在”的自由表质也以不同方式得到了展示和确证;作为价值形态,美与真、善相互关联,后者同时从审美之维彰显了存在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素质特点和要求,对处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而言,素质作为一个系统,大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身体层面的素质(体质),这是最基础的,它是发展其他素质的前提;二是心理个性层面的素质(品质),这个层面的素质最具有形成性、发展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教育·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文化、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人的发展的机制及其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需要与实践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私有制下,人的需要发生了异化,主要表现为:无穷拥有财富的需要,剥削控制他人的需要,精致与粗陋的需要,把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需要。同时,满足人的需要的劳动也与需要发生了分离和对立。马克思认为,消灭需要的异化过程也就是人的解放的实现过程,觉悟了的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是消灭需要的异化的必要条件,而生产劳动实践和自然科学对人的生活的改造则为人的解放准备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