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潘国琪 《文史哲》2011,(6):47-48
<正>《文史哲》创刊六十周年,穿越时光的隧道,经过风雨的洗礼,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史哲》由一个同人刊物到一份厚重的高校学报,一路奋斗,一路凯歌。她在高校学报开了"百家争鸣"的先河,她在高校学报树立了热情扶植"小人物"的典范,她在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繁荣学术方面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7,(3)
<正>近年来,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日益繁荣。并正在发生深刻变迁。为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问题,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合开展了"2016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也是我们连续第三年举行这一评选。最终评出的"十大热点"内容如下:1.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本土化"渐成人文研究之主流取向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溢出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03,(3)
为了突出学术性、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 ,《文史哲》最近对编辑方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进一步明确了以学术创新为其择稿的首要准则 ,注重刊发采纳新材料、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开拓新领域的学术文章 ;主动发现确有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 ,积极开展能够促进学术进步的理论争鸣。自本年度第 3期开始 ,《文史哲》将陆续推出“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宪政国家与公民社会”、“与名家对话”等新栏目 ,欢迎作者的参与和读者的关注。《文史哲》创办新栏目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03,(4)
为了突出学术性、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 ,《文史哲》最近对编辑方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进一步明确了以学术创新为其择稿的首要准则 ,注重刊发采纳新材料、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开拓新领域的学术文章 ;主动发现确有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 ,积极开展能够促进学术进步的理论争鸣。自本年度第 3期开始 ,《文史哲》将陆续推出“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宪政国家与公民社会”、“与名家对话”等新栏目 ,欢迎作者的参与和读者的关注。《文史哲》创办新栏目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新老作者的联系,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对《文史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文史哲》编辑部于4月2 3日在上海举办“《文史哲》南方作者座谈会”,来自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5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家出于对《文史哲》的热爱,畅所欲言,就该刊发展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陈炎主编首先介绍了《文史哲》自1 95 1年创刊以来走过的风雨历程以及推动学术进步、扶植学术新人的办刊宗旨和追求厚重扎实的办刊风格,同时也指出面对学术期刊竞争日趋激烈和期刊评价体系的介入等因素,《文史哲》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与会学者围绕《…  相似文献   

6.
改版寄语     
《文史哲》2002,(1)
2001年,《文史哲》走过了她历史上的第一个五十年,在这一年里,她在北京庆祝了自己的 50岁生日,回顾了自己既年轻又漫长的历史。    《文史哲》创办于 1951年 5月,创办之初,是以同仁刊物的身份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山东大学文学院和历史研究所的一部分教师,热情很高,认为要发展和繁荣学术,必须有一块发表学术论文和交流心得的园地。于是决定创办《文史哲》杂志,成立了杂志社,推举山东大学校长华岗任社长,陆侃如、吴富恒任副社长,杨向奎任主编,童书业、王仲牵、赵俪生、吴大琨、殷焕先、卢振华、孙思白、…  相似文献   

7.
奖掖先进提携后学李宗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学术研究》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层次学术杂志。1998年1月15日,是她的四十华诞。先哲云:“四十而不惑”。《学术研究》近年的种种成熟的学术表现,证明她确实进入了不惑的境界。《学术研究》作为我国早期创办的地...  相似文献   

8.
姜春云 《文史哲》2001,(4):13-14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志: 今天我非常高兴地应邀参加这次会议,同这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见面。值此山东大学百年校庆及《文史哲》创刊50周年暨“人文精神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谨向山东大学、向《文史哲》杂志社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大家都知道,山东大学是一所古老而年轻的高等学府。说她古老,因为她创办于1901年,在当时有“京外第一所官办大学”之称,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说她年轻,是因为刚刚于去年与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为新的山东大学,在教学规模和学术实…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03,(3)
为了提高《文史哲》的学术质量 ,吸引国内外一流稿件 ,《文史哲》杂志设立“年度名篇奖”。该奖每年6月 1 5日至 9月 1 5日进行评比 ,评出上一年度在《文史哲》上刊载的学术质量最高、社会反响最大的文章 1~ 3篇。每篇奖励 1 0 0 0 0元。与此同时 ,《文史哲》每年第 6期刊登上一年度的评奖结果 ,并对获奖作品予以介绍。评奖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首先由每个编辑室根据文章质量和社会反响各举荐 3篇候选文章 ,然后由校外同行专家对这 9篇文章进行评定 ,最后再由编辑部根据专家的意见讨论决定。欢迎学术界广大同仁关注获奖作品 ,…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03,(4)
为了提高《文史哲》的学术质量 ,吸引国内外一流稿件 ,《文史哲》杂志设立“年度名篇奖”。该奖每年6月 1 5日至 9月 1 5日进行评比 ,评出上一年度在《文史哲》上刊载的学术质量最高、社会反响最大的文章 1~ 3篇。每篇奖励 1 0 0 0 0元。与此同时 ,《文史哲》每年第 6期刊登上一年度的评奖结果 ,并对获奖作品予以介绍。评奖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首先由每个编辑室根据文章质量和社会反响各举荐 3篇候选文章 ,然后由校外同行专家对这 9篇文章进行评定 ,最后再由编辑部根据专家的意见讨论决定。欢迎学术界广大同仁关注获奖作品 ,…  相似文献   

11.
赵庆云 《云梦学刊》2010,31(5):17-21
《美国侵华史》的撰著出版,以及曾彦修、刘大年围绕《美国侵华史》的一次未曾公开的学术论争,为我们认识新中国建立初期史学研究及学术争鸣提供了一个极佳视角。在意识形态语境下,学术与政治纠结是学术界的常态,学术论争往往偏离学术轨道而带有政治攻伐的意味。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杂揉政治因素的尖锐的学术批评,对于学术研究的推进仍有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兆胜 《河北学刊》2001,21(4):25-32
林非散文创作持久的热情和动力,与作者的思想理念相关,也与他对学术文化背景、学术功能和自我价值的反省有关,还与他对散文浓郁的兴趣和研究联系在一起。大致说来,林非散文创作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后期,80年代进入开创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为发展成熟期,近几年又有了新的开拓和深化。但总的来说,林非散文具有道德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强调真情实感,注重文化理性反思,偏重典型细节的刻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林非散文个性之形成可能受到鲁迅和卢梭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谢维扬 《文史哲》2007,(2):47-54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12,32(1):51-56
陈垣和陈寅恪合称“史学二陈”.这一称谓产生于1950年代初.而“二陈”现象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二陈”在学术上均重视目录学、年代学,善以文字学治史,均在宗教史、蒙元史、明清史方面有重要建树,不仅在史学研究方面有诸多相同点,又相互交流,商榷学术,彼此影响.晚年在政治思想上虽有异趣,但在学术上追求“实事求是”的目标是一致的,殊途同归.“史学二陈”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现象之一,宜用学术眼光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邹强 《文史哲》2005,(6):153-165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史哲》已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这五十多年的历史,折射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七彩虹霓。这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有辉煌的顶峰,也有曲折的弯路。评说昔日的荣辱毁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为今后的期刊发展提供宝贵的参照,这有助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农战史专题是现代中国历史学中最为特殊的一项专题。它与研究和著述中外农民战争史的一般农战史有明显的不同,其目的主要是贯彻和阐释毛泽东的农民战争理论。1939年,毛泽东提出系统的农民战争理论。但是在其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并没有产生在毛泽东理论指导下的农战史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新政权的干预下,农战史专题才正式形成。此后,在领袖、政权和史家三重因素作用下,农战史专题盛极一时,成为中国的显学。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史学家主体意识的提高,对农战史专题的反思及对传统农民战争理论的批评与日俱增,中国历史学逐渐摆脱了领袖言论的束缚,最终得出史学家自己的自觉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黎虎 《阴山学刊》2012,(2):63-66
《阴山文化史》是地域性文化史研究中一部值得关注的开拓创新学术著作。本书在学术界第一次以阴山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史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阴山文化"这一学术范畴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构建了阴山文化史研究的崭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章开沅 《学术界》2012,(6):124-126,285
1951年亚洲历史年会上,贝德士评论邓嗣禹论文《欧美中国史中的基督教僭妄》,引起邓之不悦.会后,邓寄给贝氏措词尖锐的信函,要求其作建设性的批评.贝氏在回信中既表示歉意,同时坚持自己批评的要点;并希望在印第安纳波利与邓晤谈,消除双方误解.30年后,邓在美国同贝氏先生的弟子章开沅教授畅谈时,对贝氏流路出真情实意的敬佩.面对目前国内学术批评失序,贝德士与邓嗣禹这样充满理性与包容的良好人格与学术风范,确实弥久而愈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6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独立自主地思考和探索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当时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潮流最初尝试的产物。由于历史局限性,毛泽东的探索虽然没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但为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宇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19-125,159
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以"二度抽离"批评现有的宋明理学研究,在历史学界和中哲史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试图从南宋浙东学派的早期领袖吕祖谦在乾道九年至淳熙元年间,就薛季宣《墓志铭》和《伊洛渊源录》的取材问题与朱熹发生的思想碰撞,分析这一碰撞的实质就是南宋前期程学(包括朱熹)在发展中出现了"二度抽离"的动向,而南宋浙东学派则试图扭转"二度抽离",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术实践,并与朱熹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辩论。本文尽管不认同余著对"二度抽离"始作俑者的认定,但认为"二度抽离"实为认识南宋思想分野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