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处所"这一介宾短语是汉语句法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格式,是表状语性处所范畴的一种语法形式。本文选择施事做主语、受事做宾语的核心句式考察"在+处所"的语义功能表现和关系化的结构框架,发现在不同的语义功能限制下会出现介词省略和出现两种情况,而且关系化过程一般不会因为"在+处所"不同的语义功能而发生质的变化,关系小句的类型多是空缺型和代词保留型。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语法角度来看,"名词短语+of"逻辑结构是:前修饰语+中心语+后修饰语。而语料库研究认为of不是典型的介词,而且该结构的功能可有四个范畴。词块理论研究认为结构模式与意义存在相互联系,且遵循习语原则,结构中的词素与语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系统功能句法的角度分析英语中“N+to+V”结构中的动词与名词的关系。本文主要区分了四类“N+to+V”结构,并就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从形式入手分析,但研究的重点在于语义和功能,同时也探讨了名词词组以及小句复合体小句间关系等问题,并再次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指导语言学习与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向"语法化过程中的几个特殊问题。"向"与"乡"在动词和介词用法上是相通关系,而不是相同关系;"向"和"乡"的词义引申路径相同,但存在发展先后之别,后因"乡"词义的发展而与"向"分道扬镳。文章对先秦"方位词+向"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从"方位词+向"到"向+方位词"这一语序的变化是因"向"介词化后,在介宾结构的类推作用下发生变化的。介词"向"还可以进一步虚化,成为动词的粘着成分,使得"向"可从句法层面进入到词法层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的加的夫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的组成及其在句法中所填充的成分作了详细的描述,重点讨论了特殊句式“介词-X-方位词”、“把字句”、“被字句”等的语义句法结构以及介词词组是否具有填充主语的语法功能,旨在研究汉语介词词组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为汉语语法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介词词组主要包括介词和介词宾语,在小句中能够填充主语、补语和状语,在词组中能够填充名词词组中的修饰语和性质词组中的完成语。   相似文献   

6.
Hal]1day的语法隐喻仅涉及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但Hartln等人认为还应该包括语篇隐喻。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思想,Hartln等人所指的语篇隐喻有些只是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在语篇中的表现,并不符合语法隐喻产生的条件。以此为基础,从非限定小句连接者的角度可以提出四种符合双重语义特征的语篇隐喻类型:(1)详述型非限定小句;(2)没有连接词的延伸型和增强型非限定小句;(3)由介词体现连接者功能的延伸型和增强型非限定小句;(4)非限定动词介词化的增强刹非限定小句.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让”字存在共时平面的多种意义,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现有文献主要认为在现代汉语中“让”字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这种传统语法研究视角使得学界对“让”字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功能考察缺乏一定的解释力。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加的夫语法模式为理论指导,系统探析“让”的意义及句法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汉语“让”字有动词、介词和“让”成分三种功能。作为动词,“让”说明小句的谓体,并体现过程意义;其中表致使义的“让”也应为动词而非介词。作为介词,“让”的功能是引出过程的施动者;在句法上,“让”与其后的名词词组组成介词词组一起说明小句的补语而非状语。作为“让”成分,“让”字为一种语气结构标记,没有经验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有关知识,从英汉互译中不同过程类型的转换角度,对英汉双语转换过程中小句的及物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词短语语法功能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特征从组合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与谓词或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组合,其中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最为常见,有时也与助词"的"组合,偶尔可以用连词"而"来连接,组合时一般出现在前边,很少位于后面;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充当状语,其次是句首修饰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充当主语(表示处所,且为判断对象)、宾语(表示目的,位于判断动词"是"之后)或补语(书面语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10.
AS与AS分句     
传统语法认为 as作关系代词 ,引导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关系分句 ,as指代的先行项为名词 ,代词 ,形容词 ,介词短语 ,不定式或是一个从句。其实 as可以用作关系代词 ,引导一个限定性的关系分句 ,先行项为名词或代词 ,含有关系分句的句子为简单句。当 as指代前一分句的介词短语时 ,as为关联副词 ,引导一个状语性分句 ,与前一分句构成主从关系。当 as指代前一分句中的形容词短语 ,不定式短语或前一分句时 ,是关联代词 ,起照应和连接作用 ,as分句与前一分句为并列关系 ,两分句构成并列句。  相似文献   

11.
介词的语法性质和介词研究的系统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尝试用新方法对介词进行分析,说明介词的语法性质、划分标准、跟动词连词的区别以及某些介词的多种功能。在提出介词研究系统方法的基础上,对介词及其涉及的多种句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对相关介词的替换性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差比标记“比”字经历了从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演变,学界一般将其视作介词,其句法功能为引出比较基准。然而,与“比”字具有同样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比”、“不如”、“没有”等词都被认定为动词,这有违句法特征的判定原则;介宾短语作状语影响小句语义的表达;作为介词的“比”不符合以谓语为中心的否定句法操作和跨语言共性;“比”字为小句谓语遵循汉语句法的“时间顺序原则”。研究发现,现代汉语“比”字句中的“比”应为动词。  相似文献   

13.
从三大纯理功能角度看法律英语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法律英语中最常用的语篇———立法语篇的特征,使用的理论框架是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以美国宪法(不包括宪法修正案)为语料。分析和探讨显示,从人际功能来看,立法语篇具有明确性、相对稳定性、强制性等特征;从概念功能来看,立法语篇具有规范性、协调性、固态性、客观性、公正性、无情性、小句复合体层面的简洁性、词汇层面的复杂性等特征;从语篇功能来看,立法语篇具有客观性、严谨性、灵活性、求实性、连贯性、小句复合体层面的复杂性、晦涩难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关系分句及其关系词的选择仍然是高校学生英语习得的一个难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确定先行项;不能明确界定关系分句;不能准确判断出先行项在关系分句中承担的语法成分;不能灵活掌握"介词+关系代词"的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关系分句的本质特征;提高语言基本功,如对句法功能的分析能力;用还原法即将先行项还原到关系分句中判断其语法成分来选择并理解关系词。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及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动+介+宾”结构是一个具有规律性且呈现出凝固化倾向的结构,从历时角度来看,“动+介+宾”结构并不是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而是从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后来介词短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普遍,本结构才显得尤为特殊。从共时角度对“动+介+宾”结构进行特征分析,介词充当了赋元和信息补充的作用,“动+介+宾”结构经过了一个跨层再分析的过程,将其定义为动宾结构更为合理,结构中的介词发生了去范畴化的现象,逐渐实现了与动词成分的跨界合并。  相似文献   

16.
介词的多义性使得介词成为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视角出发,运用原型范畴、意象图示等理论,对介词"into"的九个义项及各义项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多义认知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介词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是英语中比较复杂的语法现象。本文在论述了“介词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特点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介词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中介词的选用方法 ,并介绍了“介词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的三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加的夫语法视角对汉语界讨论已久的"有"字比较句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有"字比较句在语义层次上不仅表达事项—关系过程中的比较过程意义,还表达参与者意义和环境意义;"有"字在句法中系介词,而非动词。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教学中,人们一接触到句子分析这个概念时,多是从传统的语法分析入手,依次找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再找出定语,状语和补足语.在谈到句际关系时,又多从结构和逻辑的角度出发,将句际关系大致界定在并列句,复合句和从句这几种有限的语法关系上.谈及语言,人们都知道语言是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的语法(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直到现在,人们才渐渐认识到离一层次的语言教学(篇章语法和语篇分析)对于学生了解语言的机理十分有益.Vivian Zamel认为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构语"能力要比语言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的语言教学应该超越传统,不能仅仅局限于"词与句子"水平上的英语教学,而应该通过具有具体语境的语篇(完整的单位语段)来进行教学.本篇文章拟对语篇分析中的"小句关系"以及其对意义层面上的英语教学的启发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向"的介词化过程实质上是"向"的实词义漂白、退化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词义的引申;第二阶段,句义的确定。汉语中动词变为介词是通过发生于连动式中的语法化过程来实现。"向"的介词化对汉语语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