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江西省1 145个返乡农民工微观调查资料,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政策支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就越强;而各项具体支持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是否提供创业技能培训"、"是否提供税收减免"和"是否提供创业信贷扶持"影响显著。因此,当前政府应优先提供税收减免、创业技能培训及创业信贷扶持以积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2.
一项好的政策的推行离不开适宜工具的选择,政府作为主要的政策制定者自然也需要熟识各类工具的适用范围。基于教育政策工具的研究视角,从政策工具类型与政策出台时间维度出发,对我国2008—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象征与劝诫以及能力建设工具。学习和运用政策分析工具,对推进政策的解读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扩招政策促使大学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压力成为普遍社会问题.在此情形下,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路径进入公众视线.通过政策网络理论分析,发现大学生创业政策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存在着衔接困难、理念冲突、政策落实偏差、信息表达不畅通、结构松散等网络本质.为此,提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以统筹协调主体间利益、完善数字政府治理以畅通信息传递渠道、深化高校实践体系改革以落实政策执行效果、完善财政金融政策以加大网络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政创关系环境以确保民意表达畅通等路径选择,充分实现在疫情常态化进程中创业促就业的发展向度,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从政府、高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政策支持、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施进行实证研究,梳理存在的困难,提出优化政策、发挥教育平台作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大学生农村创业促进政策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既不稳定,也不成体系.在中央政府没有出台具体的针对性的促进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大学生农村创业依然面临着户籍管理和土地使用间存在矛盾、融资担保难、财政税收支持不足以及政策不稳定和不明确等问题.政府应该把大学生农村创业纳入具体的法规框架中,积极探索和实行多种符合我国国情的融资措施,加大大学生农村创业财政支持力度,扩大税收优惠面,完善大学生户籍去留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信息、资源、经验的稀缺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表现的尤为突出,社会资本作为获取上述资源的有效载体,可以弥补大学生创业的资源稀缺和能力的局限性问题,对认识和推动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六所高校402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发现:(1)社会资本方面,同学朋友的支持和家庭的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校对创业的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地方对创业的支持变量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虽有正向关系,但影响不显著;(2)大学生人力资本方面,学历和经管知识掌握情况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3)大学生个人特征方面,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文章以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并从高校、社会、国家和家庭等角度提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陕西省10所地方高校的488份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所在院校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家乡贷款优惠程度、税收优惠程度、家庭精神支持程度、农村生源大学生专业等对其是否返乡创业具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新鲜血液,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寻找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创业促就业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创业教育薄弱、政策扶持不够、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不利因素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的孕育期、尝试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高校、政府和其他有关方面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扶持,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使以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业对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没有建立,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文章在分析现行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比较借鉴部分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推进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择业的新选择,在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创业的开展以及成功的比例.对苏州大学经济学院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不太成熟,还需加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都要发挥相应...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创业教育的内涵以及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研究了图书馆在创业教育中能够开展的服务,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对创业教育的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应利用文献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物理空间的优势,不仅要支持教学科研,而且要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支持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的战略发展需要依靠创新力量推动。而大学生是推动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生力军,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及科技创新产业化会影响我国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的前进步伐。从资源协同角度,分析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现存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师生、企业家与产业资本联合创业新型路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就业渠道狭窄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高等学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将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形成合力。政府作为资源掌控的主体,应充分利用其信息优势及行政职能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发挥其政策保障作用;社会作为创业教育既得利益者,应努力为大学生创业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思想基础和社会认同;高校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切实从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构建灵活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重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全新课题。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重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于创业所持的观点,并客观反映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培训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已经纳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系之中,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创业教育,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和创新开拓意识。笔者通过研究探讨,找到一些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呼吁各政府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很好的舞台,同时解决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互联网+"构建了大学生创业的平台,降低了创业门槛,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大学生创业仍面临缺乏基本素质、缺乏核心技术和优秀团队、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等挑战。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政府应优化大学生创业的顶层设计,高校应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企业应建立与大学生互动创业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多数学生想创业却不敢创业,主要原因有: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到位,高校本身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高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努力做到三个改变:一是改变教学目的,使大学生创业行为向进取行为转变;二是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向"学"转变;三是高校背景变化,使高校由象牙塔向创业型大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高校要改革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业教育的三大平台。管理平台通过理念、体制和制度创新在高校全面、全程、高效推进创业教育;教育平台实现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三大融合;实践平台通过实训、实践和实战三大基地,实现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