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海德格尔思想史研究中的一批重要文献是他亲自完成的简历、生平和对自己思想道路的总结性文本。海德格尔在文本中说海德格尔,也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构境层面说自己:一是面对特定机构和需要所做的说明性交代,这通常是概述人们看得见的海德格尔的基本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自述;二是海德格尔对自己思想道路的总结,这又分为公开的文本和私下完成的秘密文本。这是一个双层自指性思想构境。  相似文献   

2.
在海德格尔的全部学术思想发展进程中,始终同步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之道路和双重思想构境——"克服形而上学"的争执性思想场域和"绝弃存在"的本有诗性之思境。克服形而上学,就是在重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开启的第一开端中,超越性地让存在者归基,即重新扎根于作为其真实根据的存在。"绝弃存在"这条全新道路的基石却是被打上叉的存在,即"存有"(Seyn)历史之思,在这条没有了理性炫目之光的幽暗小径上,打开一切存在的涌现和用在性将为存在之弃让所替代,解蔽之真理性认知和逻各斯之主导性追问生成的抽象聚集,将为存有的基础性追问中的真理本现和归隐所取代。在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中,根本不存在断裂式的思想转向,只有一个海德格尔!只是这个海德格尔在对希腊原初本原之境的双重返回中,同时置身于"第一开端"的形而上学之路解构之战和在"另一开端"的本有之思中的道说本现之中。应该说,海德格尔在两个思想构境层中的辛苦努力都是一贯到底的。  相似文献   

3.
在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断裂式的思想转向,只有一个海德格尔,只是这个海德格尔同时置身于第一开端的形而上学之路解构之战和在另一开端的本然之思中的道说本现之中,应该说,海德格尔在两个思想构境层中的辛苦努力都是一贯到底的。总体上看,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青年海德格尔的思想蛰伏期;第二个时期为青年海德格尔走向存在论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海德格尔克服形而上学和绝弃存在的本然思境的生成期;第四个时期是晚年海德格尔思想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张一兵 《学术研究》2012,(12):14-21
海德格尔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讲座中,呈现出一种不同表现内容的差异性思想构境,在讲稿之外的"活页"中,海德格尔是从现象学的语境中强力表现出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的实际生活关涉论思想。"活页"文本中出现了一个在正式讲稿中并没有直接出场的更深思想构境层,它由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术话语概念群构成并突现为思想场境:存在与存在者的清晰存在论差异的界划,打交道与操劳的归基对应,存在特性与怎样存在的全新路径。这已经完全异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话语。  相似文献   

5.
道路回顾     
1913~1916年完成的《心理学主义中的判断学说》等文本只是一种尽义务的尝试;1920~1923年间所有的思之追问都在人的此在的存在论这一计划中汇聚起来了;1927年的《存在与时间》在本质上超越了迄今为止的一切追问方式,它不是什么人的存在论或基础本体论;1922~1937年的讲座大多是在他性之思中隐匿起来的探索,从属于在《从本有而来》的计划中的被称为传送的任务的周边区域;从1932年的春天开始的一个新的隐蔽计划,这个计划在《从本有而来》这一大纲中获得了它的第一个形态。  相似文献   

6.
"这是什么--哲学"--海德格尔对哲学的解构和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忠民 《学术研究》2001,(2):106-111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哲学一反传统形而上学给当代西方哲学以巨大震撼和影响.那么他何以要解构传统哲学,又是如何步入生存哲学道路的呢?本文指出,海德格尔通过"什么是哲学"的追问探寻出这一问题源头并领悟出"问题本身就是一条道路";进而步入这条道路倾听φсλοσοφсα话语,也即"响应存在者之存在"!由此,显明出"一种思想,它超出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分别之外",从而显示出哲学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同时,这条道路也折射出海德格尔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古典政治经济学由于囿于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只能在资本主义社会框架之内探讨社会财富增长的机制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可逾越的界限——阶级关系,从而实现了科学术语的革命,将单纯的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 《资本论》揭示了物掩盖下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并找到了一条解放何以可能的现实道路.《资本论》不仅破解了资本的秘密,也破解了存在的秘密.因此,《资本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并非一种经济学超越,而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存在论超越.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在题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讲座的最后讨论了作为世界的交道性操劳的遭遇特征,而对这个遭遇特征的构境,显然从上手-在手的此在内省状态外置于更基始性的交道性操劳之中.具体说,是将前述那个神秘的意蕴遭遇的生成基础揭示出来.本文认为,这是海德格尔对“那托普报告”相近思想构境的复建.海德格尔用接近神秘的语言说的第一个特征,是有意蕴的遭遇中被操劳者本已的时间性;海德格尔指出,要理解意蕴的现象关联与境(phanomenalen Zusammenhangs),关键在于了解“展开状态就处于当下的关涉中”.海德格尔认为,指引关联与境即是有意蕴世界的周围性.他还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在世界中‘存在’本身的真正方式是关涉(Sorgen),作为制作(Herstellen)、办理(Verrichten)、占有、防止损失等”.关涉突然从操劳性交道中跳了出来,成了此在的一种本真存在方式(编者摘).  相似文献   

9.
潘兆云 《理论界》2013,(6):89-92
海德格尔的历史性思想在《存在与时间》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与时间性内在勾连。时间性是历史性的依据,历史性是时间性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它是把握此在的本真的能整体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和存在也是历史性的,在此基础上,他计划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解构,以开敞出存在的意义。虽然这最后一部分工作并未完成,但却是《存在与时间》思路的一部分。此外,历史和历史学的根源也存在于此在的历史性之中。因此,历史性是基础存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青年海德格尔在"那托普报告"中,打着对亚力士多德思想解读的旗号,突显出一种全新的功用性交道世界观.在这里,本体论被建构为生命活动的存在论,存在者成为在交道性关照中被制造出来的可动用物,而任何研究都必定起源于照料性的交道何所向中.交道活动的何种方式的如何被制作,总是悄悄地沉默于深一层的通常看不见的存在论构境中.  相似文献   

11.
申林 《东南学术》2004,(2):109-116
本文通过对邓文赖以指认海德格尔"复兴"形而上学的三条理据的讨论,指出这一指认难以成立,其本身陷入了表象性思维,对海氏的存在之思作了形而上学的裁剪;其实,着眼于存在论差异的存在之思保持着思的可能性,与所谓"存在的形而上学"形同冰炭;邓文似是而非的指认只能证明存在之思随时有被肢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以代表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和由此展开的哲学之思试图在古希腊哲学和现代思想之间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克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立场,另一方面,他要恢复哲学自身的意义,认为哲学的基本课题是存在问题,即:追问存在的意义。而这首先要求把存在作为问题置于问题之中,即重新……  相似文献   

13.
存在之终极学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一种重要学说,但长期以来由于文本出版滞后的原因而罕被关注。存在之终极学在概念上命名着“终结即开端”的这种自行转向的存在之真理,在广义上意指通过臻于极端而自行转向的存在之真理,在狭义上意指海德格尔思想本身。存在之终极学的根本旨趣在于:首先,存在之终极学标志着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整体评判”的基础揭示;其次,存在之终极学既是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整体评判”的理论总结,同时又是海德格尔对本己思想的历史性定位;最后,存在之终极学是对同一者道路的争辩与沉思,对过去的探基与对未来的启思是统一的,我们对过去的深刻理解已经是在激活未来。  相似文献   

14.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解构传统本体论:以实际性的此在生存取代对象性世界本原的基始探究.在海德格尔看来,对象性的本体论被遗忘的真正根据——存在者之存在,正是要通过此在实际性生存的解释学,重新生成为追问存在的非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出自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以对象化的方式对待人,这种做法并不是对人的本真关怀。由于海德格尔坚持存在论的真理观,因此他的人道主义不同于出自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人道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人道主义认为人之人性是绽出之生存,人只有进入存在之澄明中才能使人之本质得到根本绽现。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并不是主张非人道主义,而是开启了人道主义的其他眼界,他把存在之真理作为人绽出之生存原初要素的思想称为源始伦理学。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是以1927年出版的《存在与时间》而著称于世的.西方技术世界中的问题迫使他对《存在与时间》进行了"决定性的改变".在思想转折后,海德格尔力图使西方技术世界摆脱困镜.他不仅揭示了西方无限制地推行技术化所造成的危险和后果,而且从哲学上进行反思.他批判西方哲学史中从柏拉图开始的人类中心论.不过,他的矛头主要是对准了近代自笛卡尔以来的主客两极化.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海德格尔及其在西方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克服形而上学,开启出存在一思想的非形而上学之思,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一大主题.海德格尔认为,在存在历史的舞台上,各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的交替出现,共同演绎了形而上学蜕变的轨迹;他主张,思想的道路要实施"返回的步伐",回到早期希腊思想的源头,回到思想的第一个开端那里去思存在之原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与时间>之后,解释学沿着三条道路前行.后期海德格尔为探索性批判提出"视域"与"前-结构"等概念,这导致他自己的著作不再是解释学;而无视海德格尔自身这种发展的伽达默尔运用了<存在与时间>的基本观点:前理解、解释学循环、现象学视域理论并使之成为"哲学解释学"的基础;德里达则激进地挖掘海德格尔的解构面,批判与拆解环节,并且用它来反对他称之为"在场形而上学"的东西,在其中他包括解释学本身及意义与真理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张震 《兰州学刊》2007,(6):31-33,16
"诠释学的存在论转向"构成了西方现代诠释学的起点,海德格尔是这一转向的发动者.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认为,作为基础存在论的此在现象学就是诠释学,从而把诠释学与存在论关联在一起.他还揭示了理解与解释的存在结构,即"被抛的筹划",并且通过对其时间性结构的探讨,阐明了理解作为此在基本存在方式的存在论意义.海德格尔的这些重要思想为现代诠释学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关系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思想话题。时常在想,如果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这两位思想巨人能够聚首的话,不知道他们会谈论、争辩些什么,激发出怎样的思想火花?李龚君博士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存在论——一个从“存在论差异”展开的比较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就安排了一场两位思想家的“鹅湖之会”,为我们展示了在海德格尔思想的激发下,马克思的思想所焕发出的巨大魅力。应该说,这是一本具有思想力度和新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著。它的立意与文本解读尤其出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