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卫国 《学术月刊》2012,(12):77-82
语言经济学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存在着语言变量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被很好地解答,在其研究范畴、对象和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疑问和混乱。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语言经济学实质,促进中国语言经济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1)语言成为经济学的研究话题,主要在于语言自身的经济属性,即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官方)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社会)语言是一种社会制度;(2)要区别"经济"和"经济学"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经济学是"‘语言’的‘经济学’"与"‘语言经济’的‘学’"两者的总和;(3)语言经济学研究要注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语言及相关问题上的运用,而非停留在概念的使用上,在方法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语言规划研究,而是作为语言规划研究的一个有力补充;(5)语言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教育产业也存在着交集,在语言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的具体度量上,不能拘泥于单一指标,要多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2.
语言经济是指开发、保护和利用语言资源而产生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活动总和,其现实表现主要有语言培训市场、语言翻译市场、语言文字出版业、语言科技、语言艺术、语言会展以及新兴语言服务业等。语言经济学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两者因涉及语言与经济而联姻,但它们在表现形式、产生和发展的路径以及取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作为一种经济形式,语言经济可以为语言经济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案例,对语言经济实践进行细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有利于语言经济学自身学科的发展;作为一门学科,语言经济学又可以为发展语言经济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厘清两者相互间的关系,有利于语言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与经济学的语言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森 《河北学刊》2003,23(1):67-71
20世纪以来,在当代西方哲学和许多社会科学领域中,均较普遍地发生了一个“语言转向”现象。但是,这一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在西方当代经济学中发生。这与自马歇尔和凯恩斯以降以新古典主义为主流的当代经济学各学派,一般还只注重数学分析工具运用和计量建模的应用有关。当代主流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只要遵循这样一种抽象的数学思路,在这条思路的尽头则是一种由数理模型构建起来的理性结构,而这种理论的理性结构又超越文化和具体社会体制制式而反映着人类诸种社会的一些自然秩序。从当代语言哲学的分析进路来看当代经济学,就会发现,作为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一门社会科学的理论经济学,如果不思考人们交往与交易中的语言和语言问题,如果不反思经济学作为一种话语体系的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内在本质及其局限,恐怕难能向人自身提供和展现一种失真较少的相对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4.
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语语言国情学的研究核心是研究文化差异,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语言的三种功能,印:交际功能、文化载蓄功能和指导功能。语言国情学的目标是主要通过对词语文化,即“作为民族文化信息载体和渊源的语言称名单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苏俄的国情,了解“当今的现实生活”。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语语言文化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文化科学思想的新聚合体,主要研究语言功能中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借助系统方法,探索语言内部与语言外部(文化)内容相统一的一个完整的单位结构的一个过程,以现代先后次序和文化定型(规范体系和全人类价值体系)为研究对象。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专门讨论,可以概括出三种主要的基本观点:语言文化学包含语言国情学;语言文化学与语言国情学之间没有本质差异,两个术语可以同时并存;语言国情学包含语言文化学,我们赞同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江金彦 《学术界》2006,(3):85-91
当今主流经济学及主流经济学家所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反映了经济学发展的内在危机。本文以博弈论为例,指出当前经济学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语言问题,列举出经济学中一些语言滥用现象,表明经济学研究语言转向的重要性。本文还进一步提示了经济学语言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藉此探讨性的给出了经济学发展方向的思考。通过对经济学语言的研究来为经济学开辟道路,必将是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横跨语言学和经济学的学科,但是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主题、研究目的以及如何研究等问题,经济学界还没有统一认识,这样就导致一些非经济学者对语言经济这一学科感到奇怪。因此,有必要对语言经济学学科进行界定,揭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主题、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使这门学科真正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章旨在说明:(1)经济学是如何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阐述一些核心的概念,以及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纲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语言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阐述语言经济学与其他毗邻学科的关系,论述语言经济学是如何对其他学科的相关概念兼收并蓄的。(3)阐述经济学的语言或者说经济学的修辞是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7.
语言具有信息载体及传播工具与文化符号两大基本功能。作为信息载体及传播工具的语言,其演化路径表现为趋同趋简,内在机制为交易成本的节约。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其演化路径存在两重矛盾:主观追求民族语言多样化与语言客观趋同的趋势相矛盾;求异的主动性与被动接受演变规律相矛盾。在承认和接受语言演化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要在交易成本节约与民族语言多样化需求之间寻求均衡。  相似文献   

8.
如何应对全球视野下的语言生态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自然生态平衡一样,语言生态的平衡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英语的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语言生态平衡,使得语言的多元化受到空前的挑战,语言生态正处于急剧恶化之中。文章通过分析指出英语的全球化和本土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态度,遵循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同时应保护和加强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寻求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言经济学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之于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与纯粹的语言学不同,语言经济学是采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和考察语言问题。和其他的经济学理论或者其它学科的理论一样,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也应该包括理论假设,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或者说是研究分析工具,实证研究(应用研究),提供政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学术月刊》2012,(5):109-116
新世纪以来,在文化研究持续影响下,中国文论界关于学科性质的反思正趋深入。但各种相关讨论时常微妙地混淆着"理论"一词作为日常语言的意义与作为学术语言的意义,从而妨碍着持不同立场的学者间对话的有效性。作为日常语言的"理论",在希腊语言与拉丁语言中都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语,而是一种超越常识却最终仍回归着常识、联系着实践、实现着抽象逻辑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的思想活动,在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层面上,分别具有不同特征。作为学术语言的"理论",则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中一个特定阶段,需要被置于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这一错综学术嬗变格局中,主要从文化批评理论的角度加以特定的理解。两种语言意义最为根本的区别在于:在日常语言中,文学理论是理论的一部分;在学术语言中,理论则是文学理论的一部分。经此辨析,这两种语言意义才可互为参照系,实现在"理论之后"背景下的有效互补,从而发展出我们自己面向新世纪、具有积极前景的后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交际法视角下英语语法教学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红 《云梦学刊》2009,30(5):141-143
大学英语“语法”在“教与不教”,以及“怎样教”等问题上一直受到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密切关注。在交际法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大学英语课堂出现了过分注重语言的意义,而忽略了形式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在“以形式为中心”、“以意义为中心”等理论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学习者在迷茫之余表现出了对于语法学习的需要。传统的脱离语境的对外语规则的讲解遭到了摒弃。在新的语法教学方式中,基于数据驱动的语法教学将交际和形式结合起来,为探索有效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言人类中心说的3种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语言和人类、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通过人类自身的语言行为使人类和周围各生物群体更好地和谐共生、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外国语和本国语中外来语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英语对日语在语音、语汇与语义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回顾英语借入日语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从语义学阐明英语(外来语原语)与日语(本国语)之间的继承性和变异性,说明掌握英日语间这种嬗变规则对学好第二外语(日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语感与普通话语音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 ,它表现在普通话里 ,就是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正确感受和运用 ,特别是对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的感受和运用。过去 ,语音教学的重点过分地集中于单音节的声韵调上 ,从而导致了大多普通话学习者只会读“字” ,不敢开口说“话”。为了解决以往语音学习和教学的这一不足 ,本文从音节层、语词层、语流层三个层面对如何动态地把握普通话语音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并为如何训练和获得纯正的普通话语感找到了一条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熊欣 《云梦学刊》2013,34(1):59-62,67
老子哲学中,"道"与"名"或"道"与"言"几乎是两个并行的概念。老子认为,道不可言,言不及道,名言与道之间是相离、相悖的关系。世间纷争皆因"言"而生。"道"是可以表达的,但绝非普通语言所能表达。"道"即"思想"或"意图",也可以说是本原的世界。语言具有表达思想的能力,但也有其局限性。本原存在着的世界和由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隔阂。通过研究老子"道、言"说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的"言"与"存在",透过语词(或名称)的表层含义,可以使人类多角度多侧面地充分认识这个世界,彻底摆脱语言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给美国和中国的多语教育带来什么挑战?美中两国采取何种语言战略应对全球化挑战?这些都是全球化时代大国在政治斗争和软实力较量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两个概念,并以这两个概念为理论框架,对美中两国的语言意识形态、语言秩序及语言战略的历史和现实做出初步分析.全球化正在改变美中两国的语言意识,并重组两国的语言秩序,从而给多语教育带来挑战和机会.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双语教学及高职高专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双语教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国内关于国家语言战略的研究多是着重于介绍美国语言战略研究的状况,并试图在美国语言战略框架下构建中国的语言战略,缺乏依据我国语言国情的、统观全局的、基于数据支持的系统研究。我国语言战略研究急需解决四个方面的课题:建立语言规划机构;促进各民族间互相学习语言;改革汉语国际推广机制;外语教育压缩规模,提高效率。我国国家安全与语言战略的长期规划应该主要包括国民语言习得规划和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人类语言模因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进行的。从翻译的角度看,翻译要实现的是一种语言模因跨语言环境的复制和传播,这一过程是由译者对源语语言模因的解码、编码和新的语言模因在目的语中的传播两部分构成的。文章以基因型网络文化用语模因为例,探讨了基因型语言模因的翻译和被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母语观念从最初的母语教育,演化为后来的母语权利和母语保护。这些理念逐渐影响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进行本土化尝试,部分理念内化为国家的语言政策。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学者结合改革开放实践和国内语言生活发展出一些新型母语观念,其中以母语经济理念最为成熟。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将基于中国语境的母语理念上升到国际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