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明代后期以至鸦片战争爆发以前,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我国某些地区的某些生产部门中开始生长,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苏松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这里的丝、棉手工业的商品生产有着相当高度的发展。对于这个地区的丝、棉手工业的封建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复杂性的探讨,将使我们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的认识有些益处。目前,史学界一般都承认鸦片战前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生长,但对萌芽发展程度的估计则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已经达到工场手工业阶段,有人认为不过是稀疏的萌芽。这篇短文只是在学术界已经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一点肤浅看法,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历程可以依次归结为四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诞生"。一个社会只要出现有钱财者为了更多钱财而雇人劳动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的数量之多可以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就诞生了资本主义;而当这种活动零星地、稀疏地或微乎其微而不能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则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第三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部分质变阶段,也就是工场手工业普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阶段。第四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完成的质变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终于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真正建立,说到底,也就是达到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到十五、十六世纪都相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表现在手工业生产部门。明中叶以后,手工工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起来了,在工场内部实现了分工协作,例如在陶瓷业中“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细微节目,尚不能尽也”。由于分工而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在造纸行业中掌握了用盐、石灰和白矾等化学方法漂白纸浆,从而造出名目繁多的纸张;印刷行业中发明了二色、三色和四色的套印方法,使造纸印刷走向专门化。由  相似文献   

4.
试论明代中后期经济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正如学术界不少同志所指出的,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日益活跃,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在江南等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微弱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社会代表市民阶层也已形成。对此,学术界已经从经济史的角度进行过许多探讨和论证。然而,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当时的经济思想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手工业商品经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约在夏末和商周时期,手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已经出现.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到春秋和战国时期,小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和商贾贸易,已四方蜂起,势态多姿.中经秦和西汉的巩固、发展,达到了早期最繁荣的程度.但自东汉后却急转直下,处于长期不景气阶段。到唐宋重又振起,并达到了整个古代最鼎盛时期。元时再遭破坏,重陷冷落之境.明清又得到了新的恢复和发展。但是,纵观上下几千年,中国古代手工业商品经济基本处于曲折循回的停滞状态,终末能靠着自己的力量,循着自己的路径,冲破数千年古老的社会框架,而走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的. 首先,从工商业经济的自身结构来看。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社会形式,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统一的官营手工业,另一类是独立的私营手工业,再一类是农工合一的家庭手工业.  相似文献   

6.
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在清末10年间。兴起和发展的推动原因,主要是振兴实业、挽回利权;养教流民和罪犯;解决旗人生计等。工艺局所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其兴起和发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传统救济方式的转变和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拓展,培养科技人才和传播科学技术与工艺,保存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的手工业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八世纪初,持续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最后阶段。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接连不断。随着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与发展,一些商业中心城市苏州、广州、景德镇等地的手工业工人和小商人的罢工罢市,反封建的斗争不断发生。十八世纪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曹雪芹写的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末路:“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论明清苏州丝织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时期的苏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盛,引起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农产品中商品化部分的增加,苏州城市手工业的生产,逐渐从以使用价值为出发点的生产向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转化。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传统丝织手工业发生了变化,其中游离出了新的经济因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内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最具典型意义的手工业行业。对明末清初时期的苏州丝织手工业进行典型地剖析,不仅是探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以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的重要课题,而且对当前经济体斛的改革也有着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所谓工业化历史实质上是生产力变革和革命的历史。生产力的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进而影响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抓住这一中心环节对于了解和把握各种关系的联系和变化有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就是从资本主义手工作坊内部协作、手工工场内部分工到大机器工厂制度的建立这个工业发展历史入手的。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也是以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的。资本主义进入电气化时期,列宁又详细地论述了电气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电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我国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变化。对近代苏州棉布染织业工场的发展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对近代中国棉纺织工场的发展及内部情况加深了解。鸦片战争前,我国尽管在某些行业中已零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但在手工业诸行业中分布最广、地位最突出的棉纺织业内,却几乎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存在。仅有的例外是苏州的棉布整染业,那些由厂商直接经营的染坊、踹坊,形成了“商业资本同工业资本之间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工场手工业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而作为纺织业主要工序的纺与织,当时苏州则基本停滞在个体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阶段。在城市,手工纺织业同样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广泛存在,康熙长洲县志载:“(长洲县)地产木棉花甚少,而纺之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产,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江西的传统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同时,伴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中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些新变化表明,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内部正在悄然集聚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封建社会内,棉纺织手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主要部门。明末清初时期,苏松地区的棉纺织手工业生产在全国占居着重要地位,号称:“衣被天下”。在棉纺织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是否游离出了新的经济因素,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至今众说纷纭。对于这一课题的探讨,不仅对弄清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等问题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加深认识我国的国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历史资料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春,我在《历史研究》第二期发表拙作《关于中国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文。基本论点是:根据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的全面考察,确认农业中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即使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时代,虽然手工业中开始有资本主义萌芽了,但农业中也还是没有达到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程度。就在那篇拙文准备发表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运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通过对《资本论》工场手工业的考察,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细论述了工场手工业的本质、产生方式、发展方式和被机器大工业所替代的趋势,尽管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早期的一种生产方式,但是其中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异化劳动思想,这种丰富的异化劳动的思想是不应该被人们所忽视的。当今中国也存在部分异化现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侧面,社会生产质的规定性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质。资本主义的质的内容是资本生产力和资本生产关系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经历了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  相似文献   

18.
工业革命以前,英国虽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但由于资本主义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完全统治的时代还未到来。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阶级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政治的变革,英国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工场手工业分工这一资本主义特有的分工方式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忽视了它对资本统治确立的重大意义。工场手工业分工与社会分工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现在二者的起点不同,所生产的产品的性质不同,分工的中介不同,生产资料的分布方式不同,分工所服从的权威不同,生产的计划性和规则性不同。正是工场手工业分工使劳动对资本由形式隶属逐渐向实质隶属转变,从而奠定了资本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具体说来,工场手工业分工实现了生产资料的节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从而大大加速了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张。工场手工业分工使工人成为资本家手工工场的附庸以及后来的机器的附庸,并进一步把工人变成畸形物,使服从资本家权威成为工人的日常观念,使工人分成不同的等级,从而建立了资本的微观权力机制,实现和加强了资本对工人的无形控制。  相似文献   

20.
向自由竟争资本主义过渡,同时向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成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渡,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特殊的经济过渡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程度和结果,成为西欧各国采取不同过渡经济形式的直接历史条件和背景。亚当.斯密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现了他们对各自国家所面临的特殊经济过渡问题的认识和解答。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