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官本位”意识的产生与封建等级制度密切相关 ,其思想基础就是封建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要刹住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两股歪风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2.
也论"官本位"现象存在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分散的农业小生产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社会的高度集权体制是当今现实生活中“官本位”的历史根源。其中小生产是“官本位”的社会经济基础,高度集权是“官本位”的体制根源,而知识等级制强化了人们“官本位”的思想观念。所以,通过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是清除官本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吉林省创业理念研究课题的实证调查数据基础上,以考察欠发达地区的全民创业理念为重点,从创业的内容和形式、创业项目依据标准和影响因素、创业的目的和价值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创业理念存在的问题及落后的根源.并从加大政府支持创业企业力度、提高全民创业意识、完善优化创业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变人们创业理念的对策建议,进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全民创业.  相似文献   

4.
小说官员形象的“官本位”意识的描写源自历史的“官本位”文化和现实官场中强烈的权力本位主义欲望的影响。绝大多数小说官员形象或多或少都有官本位意识 ,区别官员好坏的标准 ,不在于他们是否追逐权力 ,而在于他们是否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 ,以及对权力进行利己性操作。小说官员形象的“官本位”意识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刻意追求权力 ;一是肆意地扩张权力  相似文献   

5.
二千年封建专制中的“家长制”和“官本位”、建国后的“政治运动史”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转型期腐败发生的历史根源。“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而人文衰则制难立,只有清理这三大“遗产”,以创制改制来消解旧体制的弊端,把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现代民主、法治、科学、自由之精神相结合,进行新的人文启蒙和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6.
徐科 《小康生活》2006,(1):39-39
《致富真经》栏目开办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和创业者青睐。为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出的“抓住机遇, 奋力掘起”的战略决策,掀起全民创业高潮,本栏目改为《全民创业》,大力集中宣传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精神、 事迹、经验和高尚情操,为加快我省农村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  相似文献   

7.
论创业氛围的形成与传导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有不止一个省份的政府提出营造“全民创业”社会氛围的政策主张,安徽省也在其中。但政府希望全民创业的良好愿望与民间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活动的活跃如何形成互动,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与探索。政府的“热”与民间的“热”是不同的,只有政府意愿、创业外生环境与创业内生氛围之间的传导机制运行顺畅,政府的“热”才能顺利转化为民间的“热”,而民间的“热”也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可以传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全民创业政策的出台,“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以大学生村官为对象,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破解大学生村官创业困难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未来中国,必须打造全民创业素质,东北人才必须重塑。这要求全民普遍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精神和鲜明系统的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广阔舞台上,一大批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立足本职、深入基层、艰苦奋斗,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面对农村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的局面,面对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年轻干部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分析和处理,在思想意识还存在着官本位意识、盲目攀比意识、贪图享受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意识等四种误区。  相似文献   

11.
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服饰的争奇斗妍,是明朝中后期社会生活“僭拟无涯”的突出表现。缠足的松动,贞节观念的淡漠,士大夫女性意识的改观,一时蔚为风尚。正视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全面把握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执著于书写官场生态的作家,肖仁福从剖析官场深层文化结构着笔,聚焦人性深处奴役与反奴役、人性与反人性的纠缠,对官场中人的希望与绝望、高洁与卑劣进行了逼真的描摹和深刻的揭示。与此同时,肖仁福小说通过对官场的权力崇拜意识、圈子意识以及权力异化现象的审视和反思,敏锐地体察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脉象,呈现出官场文化生态的某种制度性缺失及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艰难与可能。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代语丝人强调知识者的自我与独立个性,欲摆脱政治依附或以某种意识形态为指导,重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文化批评空间的愿望,这是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努力寻找政治以外的思想文化的立足点及对其安身立命之所的重新设计与思考.但在中国政治社会现实中,自由思想者却不免遭到到处碰壁的命运.从语丝到论语,表明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理念必然在内忧外患的艰难时世、自由主义思想资源的贫乏、薄弱及中国“士大夫”传统意识的强大作用力下,走向式微和没落.  相似文献   

14.
人的素质深藏于内,表露于外.对内,它既作为人的本质(劳动)的基本规定性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生成,又作为人的本质的基本属性表现着人的本质到达的程度.对外,它通过人的主体性行为表现着人的本质力量,既表现为主体自由能力的高低,又表现为人的价值取向的性质.从外部来看,决定人的素质的固然是特定的社会氛围,但这种决定作用只有通过自我主体的选择作用才能起作用.素质教育除了需要制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外, 更根本的是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选择、建构自身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清朝同治年间,东北地区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荡,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严重;剥削加重,经济萧条;防务空虚,封禁失败,局部开禁,管理滞后;流民激增,民风下移,恶俗泛滥;武装举事频发,社会治安失控。这一时期的乱局,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清廷封禁政策遭受冲击,名存实亡,不得不逐步开禁;整饬吏治,变通官制,增设治民机构,弱化了地方矛盾。诸种变化显示,清廷在战略上,不仅视东北为"龙兴之地",更突出其"边疆"地位。在社会意识上,"民族"意识逐渐淡漠,"区域"意识在增强。另一种影响,则是马贼胡匪时而肆虐,从清末到民国,持续未绝,难以根除。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与公民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两个层次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健康的社会心理促进公民道德的形成 ,公民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建立在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中。当前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明显滞后 ,公民道德滑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 ,必须以调适社会心理为基础 ,以规范公民行为、弘扬社会公德、唤醒社会信任、树立良好风尚、形成社会正气等来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讨论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离不开对中国创新文化这一根本问题的系统思考。文化对整个社会创新理念的凝练、创新习惯的养成、创新制度的完善、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相比较而言,日本创新文化的典型特点是:善于团队合作与交流、善于有组织地学习和持续改善、民众有创新型的消费倾向等;美国创新文化的突出特点是:"try"的文化、宽容失败的文化、诚信文化及其体系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创新文化方面也有体现爱国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等优秀文化。但是,当前我们仍然或多或少存在"官本位"文化、过分迷信权威的习惯、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小生产者意识,以及诚信文化的缺失等不足,这些都阻碍了创新型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平民的救荒意识是指平民在救荒过程中对社会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平民的生存与环境、人口冲突之上,包括对官民关系、绅民关系、儒家思想、宗(家)族关系、风俗信仰的认识.明清时期平民的救荒意识和其生存状态、生产能力、生活水平紧密相连.明清时期平民占据了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这个群体的救荒意识是当时最普遍的救荒意识,其救荒意识不仅维持在饥荒的特定历史时刻,而且在未荒中也保留了这种忧患意识.这种救荒意识为研究明清社会状况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民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界的研究主要有历史论述、观念形成和政法凝聚三种视角。历史论述展示了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随之逐渐产生。而观念形成视角的研究从人们认识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形成论述的补充,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培育和加强。政法凝聚视角立基于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政治和法律的共同体,政法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极大的塑造作用,而人民之平等法律地位和国民身份是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之共同体意识的政法基础。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国族意识和认同会有一定差异,因此从区域角度研究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将是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女同志》不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而是一部官场女性的成长史、挣扎史。官场女性被权力挤压着、异化着、蜕变着,她们承受着人性的撕裂和道德的丢失。她们记着自己的女性身份,但并不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她们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花朵。花朵绽放在男性属性的官场,呈现出特殊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