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朋友的含义在现在延伸为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朋友伦理关系从古至今经历了长期演变。中国传统伦理关系中对朋友的道德要求主要遵循志同道合、讲信重义、以友辅仁、择友当慎的原则。当今社会的朋友关系主要表现为功利性的朋友关系、为了愉快和高兴而建立的朋友关系、为了共同的善而建立的朋友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用以诚相待的原则处理朋友关系,用宽容、尊重、平等态度对待朋友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和谐伦理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善意如灯     
朋友在民政部门工作。朋友说,那天他在上班时接到一名男子的电话,电话那边气势汹汹的,男子在电话中连声责问朋友那事为何没他的名额,否则他死也要死到朋友他们单位里去。其实,面对这样的责问,朋友也是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他不知  相似文献   

3.
考察《诗经》所涉君臣、兄弟、朋友三种人伦关系,发现在周之宗法分封制社会结构中,君臣与朋友两种人伦关系被兄弟一伦所勾连起来,君臣被视为朋友关系。《诗经》相关篇章用“朋友”处即指君臣,同时,此类朋友关系以“友纪”作为行为规范,为君者须“惠于朋友”,为臣者则“摄以威仪”。此一朋友关系亦辐射到臣臣关系。  相似文献   

4.
饭局上,朋友酒喝得正起兴,手机响了,不用猜就知道是朋友家中的领导来查岗。朋友放下酒杯接电话,他也不回避,对着手机就是一阵唯唯诺诺,听得大伙儿好一阵反胃。于是,有人趁着酒兴奚落起朋友,说他也是堂堂七尺男儿,咋怕老婆怕成这熊样!朋友竟当着  相似文献   

5.
学会忘记     
董喜德 《社区》2012,(20):22-22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你千万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我有些诧异,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怎么样?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  相似文献   

6.
朋友不是玻璃做的,但有许多人总是把朋友当做玻璃,小心翼翼,唯恐把朋友碰坏了。有时,明明对朋友很不满,却不敢表达出来,害怕一旦表达,就会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就会伤害感情;一旦伤害感情,就会失去这个朋友。为了一件小事失去一个朋友,太不值得  相似文献   

7.
刘道伟 《今日南国》2007,(16):20-23
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良友益友可以带来帮助,恶友侫友却会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仁",后者叫"知"(智)。与朋友相处,应当注意分寸,朋友之间要保持尊重。要成功越过人生的三道坎:少年、壮年、老年,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文献   

8.
林特特 《今日南国》2009,(12):48-49
“开心网”作为一种新的交友模式正在被年轻人所接纳,它提供了一种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将朋友的朋友发展成新的朋友。可是,当原来分属的各个圈子逐渐相通,朋友突然成倍增多之后,新的困惑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问可以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提醒,朋友问可以分担忧愁,共享快乐。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朋友,请以“相互___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朋友     
一般的朋友从来看不到你悲伤的眼泪,真正的朋友肩膀常常会被它打湿;一般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你父母的名字,真正的朋友会有他们的电话号码;一般的朋友会在收到邀请后,带着礼物来参加你的派对,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英国农村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给哈代的诗歌带来悲伤忧郁色彩。然而,在悲观的表面,他的内心及一些诗作却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哈代不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哈代的悲观主义具有双重性:哈代悲观主义的实质是其现实主义风格的再现;忠于现实,反应社会;从他的诗歌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强烈而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2.
姜夔不但能作诗词,而且精研乐理,能创作乐曲。他的乐曲既能反映他独特的人品气质、内心情感,又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体现出声情韵律的高度统一。品味姜夔的众多词作,都具有清雅之韵,于婉约、豪放之外,自树一派。姜夔的词作在音阶、调式以及词调旋律、字调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与其清雅之韵是一致的。此外,姜夔还善于用名贵的古曲、独特的自制曲来表达他一生中经历的情感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日本文坛新思潮派最为代表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其文学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尽管文字不多,情节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主题深刻,艺术水准高超。前期的创作主要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映照现实,观察、解释人生,并以此为根基和载体,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及审美渗透到作品之中。后期的创作主要是根据其自身的经历、体会、感悟等,借助文学作品等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前途的失意与幻灭意识。芥川龙之介文学思想中有着浓厚的传统中国文化情结,他的中国之行与自杀标志着一个时代即日本大正时代文学的结束。  相似文献   

14.
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自觉地致力于喜剧创作且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这种自觉的戏剧行为与他对戏剧艺术的理解、他的人生态度以及他的剧作的服务对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李渔虽然身负盖世才华 ,却始终与功名无缘 ,不得不以近于帮闲的身份为达官贵人演剧佐觞 ,在悲剧的人生面前 ,他却以喜剧创作自娱娱人。他对现实不满却不能与所厌恶的社会现象一刀两断 ,因而 ,形成了思想上的深刻矛盾。这种思想矛盾导致了创作中的喜剧精神 ,从而驱使他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郑和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和为什么能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具有多元文化观,并能在远航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文化的优势。他尊儒、信伊、奉佛、崇道和重海。他的多元文化观分为三个层次:儒家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他忠君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献出宝贵生命的精神支柱。宗教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重要内容,是他圆满完成远航使命的重要保障。海洋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闪光点,是他超前思想的火花和为国人留下的宝贵财富。郑和多元文化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文化观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它们与郑和的家庭出身、社会经历、远航使命及所处时代,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小说中,其作品主人公往往由于情感的创伤,导致他们不得不将爱抚转为复仇,并由此构成其复杂而深刻的心理内涵。《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复仇并非完全源于社会习俗的压迫,更多是来自少年时期亲情的抚爱被剥夺的创伤性经验,这使他企图通过自戕的方式,在对自我、对社会的报复中解除内心的压抑;《奔月》中后羿的复仇并非完全来自爱妻的离弃、学生的背叛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更多是源于对娇妻的爱抚而产生的性爱的压抑,他的症候在对爱妻的复仇中才得以彻底解除;《铸剑》中的宴之敖的复仇更多是由于在对世人的爱抚中产生了太多的绝望,而后转为大憎,并最终通过复仇来宣泄他对世界的绝望。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南都学坛》2014,34(6):42-47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他的自我矛盾密切相关,这种矛盾包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极性"特征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巴金的生命体验与无政府主义信仰本身的矛盾。以某种形式解决这些矛盾,不仅是巴金接受世界、认同自我的前提,也是贯穿他创作过程的一个最核心的个人化课题。巴金通过小说艺术处理其自我矛盾的方式变化,对他小说的创作类型及风格变迁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一个终生追求美的诗人。这一个性心理表现在他追求作品的艺术美、偏嗜女性美和沉迷自然山水美三个方面。郁达夫对作品艺术美的追求是对其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自卑、孤独和忧郁心境的补偿和超越,这不仅使他以“美”作为创作的标准,而且使他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追求“美”:偏嗜女性美是对“诗意”的女性的审美追求,沉迷自然山水美是其审美追求在生活中的泛化。  相似文献   

20.
于连的偶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连一生最崇拜的英雄是拿玻仑,他把拿破仑当成偶像,崇拜他,效法他,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以拿破仑为准则,生不逢时的他最终在他自己所编织的英雄梦中悲壮地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