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史料对清朝康熙皇帝种植水稻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具体的栽培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证,形成了较完整的传统种稻技术资料.作者认为;史料最早记载的“青风”病应该是稻瘟病;同时对农史研究中争议较大的“碌碡”技术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周爽 《华人时刊》2007,(7):38-41
千百年来,常规水稻种植是在水田里的平地上进行的。然而,一位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农民,经过20多年的刻苦钻研和实践后,彻底颠覆了这种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穿着皮鞋到秧田扯好秧苗,挑到田边,站在田埂上将秧抛入田中,三四个人只几个小时就将2亩多田“插”好了……这是日前记者在湖南衡南县车江镇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示范现场看到的场面。去年以来,该市大力推广旱育无盘抛秧技术,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今年,衡阳市计划推广旱育无盘抛秧7.8万亩,让农民从科技种田中享受到实惠和快乐。在示范现场上,车江镇农技站站长何际军告诉记者,该镇农民去年从旱育无盘抛秧技术中尝到了甜头,农民种田省时、省力、省成本,而且还增产10%以上。今年该镇有1000多户农户使用该项技术种田。农民王芳菊高兴地说,现在不用下田…  相似文献   

4.
本人从事水稻良种繁育推广,现将种植表现好的两个高产常规水稻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稻免耕抛秧是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水稻耕作栽培新技术。该技术省本省工节肥,经济效益显著,符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人数增多,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大量推广使用这种技术对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作业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辽宁省发展水稻机械化具备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惠农政策支持有力、补贴资金拉动强劲、专项资金投入加大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等有利条件。辽宁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显现出盘苗插秧机向高速化方向发展,水田耕作机具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抛秧技术将进一步完善,直播技术发展空间扩大,水稻育苗向工厂化方向发展的喜人趋势。辽宁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应该实施重点突破,注重协调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装备水平;开展跨区作业,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在乐山地区的推广情况作了介绍 ,指出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本生态区的实际 (气候、耕制等 )总结出了适合这一地区的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适应当代社会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已有的一部分水稻大棚秧苗种植设备的优缺点,又分别从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对水稻秧苗提早育苗阶段的种植设备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据了解,2005年越南将进一步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需进口杂交水稻种子十多万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市各地农村积极推广早稻抛秧栽培技术,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此,各地农户在推广早稻抛秧时,应抓好以下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水稻种植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视角,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对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部分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中50岁以上务农劳动力越多、村庄交通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概率越低;务农劳动力兼业、拥有整地机械、灌溉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可能性更大,其中务农劳动力通过兼业使劳动时间错峰配置实现劳动力最优利用,最终使农户倾向于种植两季水稻。水田面积与稻农选择两季水稻种植模式呈现倒U型的关系;家庭务农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占比等控制变量对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显著。政府应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应对农业劳动力不足与弱质化的问题,提高农户种植两季水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圣去于湖南资兴320例农户水稻种植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一般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人素质因素三个方面,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水稻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般环境因素对水稻种植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家庭环境因素次之,个人素质因素影响最小。具体来讲,农户对稻谷价格评价、生产资料价格评价和种植补贴评价越满意,其水稻种植意愿越高;家庭种植面积越多、家庭收入等级越高和水稻种植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越大,农户水稻种植意愿越高;教育对水稻种植意愿影响的曲线呈倒“U”形。  相似文献   

13.
徐焕斗 《小康生活》2005,(10):10-10
本刊讯 近日,记者从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召开的2005年杂交水稻新品种观摩会上获悉: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新两优6号,今年在全国12个省示范种植50万亩,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在650公斤左右,比当地主栽品种增长10%左右,农民亩增收70元。  相似文献   

14.
平乐县阳安乡摒弃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新技术为依托,大力推广以“稻-灯-鸭”和“稻-灯-鱼”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建立1000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全国11省1646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兼业农户比重和平均兼业水平都很高的背景下,兼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在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在一兼农户中表现最为显著,而“投资效应”仅体现在纯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上。接受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各类农户的种植面积,能够缓解种稻劳动力流失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缓解一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纯农户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等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水稻生产潜力对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将影响水稻的生产潜力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与技术效率两部分,通过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生产的技术变迁及其方式,投入要素(尤其是劳动要素)的使用情况,技术效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并强化了各相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农户生产水稻的平均技术效率很可能在75.90%~79.00%之间,技术效率在所分析的年份无显著变化,且存在负效应的希克斯中性的技术变迁,使水稻产出每年下降2.14%;其次,在农户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中,土地与农资的产出弹性均较大且为正,但劳动的产出弹性为非正;最后,在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稻之外的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影响为负,而其他作物面积比例与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为正,政府补贴等无显著影响。因此,进一步挖掘水稻生产潜力需大力推广机械化与规模化种植,并提高补贴类政策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7.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实施前后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种植模式的变化,探讨了水稻生产补贴对水稻生产效益的直接影响,从农户角度了解了他们对水稻生产补贴类型、标准和方式的认知和评价。结论表明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对促进水稻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农民对该项政策的了解非常有限,按水稻种植面积补贴和针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原则没有完全得到执行,水稻生产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任文涛(1958-).博士,辽宁省教学名师,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辽宁省农业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水稻种植机械化专家组副组长,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ASABE)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辽宁省政府学科评议组成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评估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江西省都昌县、铅山县、新干县306个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 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选择土地转入实施规模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水稻种植年数、农地流转经验、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人数、有无农技员指导等因素对农户选择规模种植没有显著影响.农户文化程度、是否科技示范户、农地流转租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无机械设备或牛等生产资料以及生产投入产出比等因素对农户规模种植的决策行为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关于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我国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水稻。基于全球水稻产业生产、消费与贸易格局的分析,运用实地水稻种植数据,比较我国转基因水稻与常规水稻在产量、成本、效益与环境等方面的优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水稻单产增加需要引入新的育种技术,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水稻将在短期内影响国内水稻出口;同时国内消费者还存在一定的抵制情绪,以及转基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隔离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我国现阶段推广转基因水稻的时机还未成熟,需要国家对现有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推动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