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外华文教育机构作为一个主要学习汉语和传播文化的综合性交流平台,不仅承担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任务,更肩负着推广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任。当今世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席卷全球的"汉语热"将各国的教育文化推向开放与合作的潮流,曾经单一的办学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多样化的华文教育办学形式方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文教育区域整合发展契合华文教育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区域分化,是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区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生态视角下海外华文教育区域整合发展要夯实科学、全面的宏观统筹与法律保障,打造华文教育生态链;明确区域华文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增强华文教育生态系统的协同互动;强化海外华人基本盘,以文化认同为枢纽建立华文教育群落生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促进华文教育区域资源的高效整合;基于生态平衡法则,建立华文教育区城化发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海外中文夏令营是针对海外华裔的短期华文教育形式,作为"走出去"的汉语培养和文化交流方式,有效的课程设置才能保证中文夏令营的良好成效。"全菲华校中学生中文夏令营"是海外短期华文教育中成熟有效的品牌项目,以此为例,在国内前期准备阶段和海外实际教学阶段,充分与完备、灵活与机动、整体与平衡是课程设置的原则,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设置策略有助于夏令营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的海外华文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领域的重要民间媒体力量。如何让其保持一个良性稳定的发展态势,成为国家间跨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的主要渠道,值得研究。构建一个服务于海外华文媒体行业以及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的华文媒体资源库,是凝聚国内华文媒体研究者的经验和智慧,引导海外华文媒体稳健发展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整合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海外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都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二者在推广中国语言、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各有优长。国际汉语热的背景下,整合海外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之资源优势,使其取长补短长、相互扶持、相互促进,有利于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利于"文化中国"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跨国别、跨地区的世界文化视野中考察海外华文文学。认为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必须把跨文化的理论和方法投射于海外华文文学这个特殊的空间 ,在文化的层面上诠释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内在丰富性。从而为比较文化和海外华文文学提供一个共同的文化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新视点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出发,以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湖北籍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来源。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地理记忆与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时间叙述;地理感知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意识;地理思维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空间建构;时间和空间距离与海外华文作家艺术构想之间的联系。海外华文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与作家的地理来源、地理记忆有很大的关系,浪漫主义思潮与古老的楚地、楚文化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极大地影响了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8.
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文字等方面分析了两岸汉语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为了减少这些不利影响,使汉语走向世界,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两岸应该携起手来,在海外华文教育方面展开合作,如:两岸合作研究制定汉语的标准,合作编写华文教材;合作编写工具书;合作开发海外华文教育的网络资源库,等等。  相似文献   

9.
华文教育生存于海外的多元文化环境,是具有第二语言教学特点的民族母语文化教育。本文梳理了华文教育的百年历史脉络,论述了华文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社会环境条件,探讨了华文教育的基本形态和一般发展规律。文章认为,顺应发展规律,把握华文教育与华人社会及其所在国家的基本关系,各国华文教育才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安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外华文教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有效方式的当今时代,基于海外华文教育功能,开展提升安徽海外形象的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海外传播实例分析,从师资、教材和教法方面存在的挑战入手,围绕安徽文化海外传播核心理念,培养海外华文教师特别是安徽籍华文教师,编写安徽地域文化双语教学资料,建设网络移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省内高校教学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注重海外华人社团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安徽开拓、包容和礼让的积极海外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1.
对在美中国留学生学术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剽窃现象进行调查,并在详细研究分析调查问卷和文本后,提出了中国留学生学术写作中剽窃因素主要由于文化背景、语言技能、现实环境以及道德情感等因素造成学术论文的剽窃现象。解决中国大学生在英文学术写作中的剽窃问题,高等学校必须大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适应新形势,与日俱进,更好地为广大出国留学生服务,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和留学生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12.
从1999年底第二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到2004年汉语国际推广的提出,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学科深化时期。在继续做好原有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同时,新时期开始了海外对外汉语推广和新媒介汉语教学的尝试,为新时代事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原有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走向了科学化与规范化,新形式教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和我国同处亚洲 ,但是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 ,我国都与日本有很大差距。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借鉴。其外延上的特点 :既是日本对外政治的集中体现 ,也是日本稳定和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必要条件和教育立国理念的反映 ;其内涵上的特点包括招收体制、教学体制和鼓励机制的改革等。我们应调整接受和派出留学生的比例 ;广泛吸引留学生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缘故,国民政府十分关注海外华侨尤其南洋华侨的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华侨教育体系,学校和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素质也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国民政府侨教政策自身固有的弊病,给南洋侨教带来了相当的消极作用,限制了南洋侨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华侨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朝鲜华侨重新恢复和新建了华侨学校。1949年4月,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将朝鲜各地的华侨学校全部移交给朝鲜政府,朝鲜政府按本国教育体制逐渐改造了华侨教育。当今的朝鲜华侨教育沿着"朝鲜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留学苏联热、文革期间留学教育的中断、改革开放之初的公派留学到80年代末以来大众留学和新时期回国热的变迁历程。留学教育在充实留学生的生活和改变其命运的同时,也深深地记录着新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脚步。建国60年来,留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变革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汉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大的海外支脉。日本人将汉诗以日语语法和训读音完整地加工成为日文汉诗,辅以日式曲调吟唱,"汉诗吟咏"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当今日本的汉诗教育有国民基础教育和专业吟诗学院教学两种主要方式,汉诗吟咏流派众多,爱好者遍及全国。尽管如此,汉诗吟咏活动仍然面临着爱好者老龄化、后继乏人的困境。加强中日两国在汉诗吟咏方面的互动交流,建立中日吟诗交流组织,积极举办吟诗交流会和开展面向学生的以诗歌为主题的修学旅行活动,是培养日本年青一代对汉诗的兴趣、帮助日本汉诗吟咏活动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陶行知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以生活教育为中心,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加强了国内与国外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历史研究与现实借鉴、理论探讨与实践总结有机结合、互补共进的新局面。建国后,人们一直在争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的关注热点。现在学术界展开热烈讨论的问题主要有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华人的概念,不仅涵盖中国本土的各族国人,还涵盖海外华裔.全体华人有共同的认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教育至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二是自己文化与他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用自己文化主体的确定性、特征、长处、特色与他文化相互交往,以达到华人教育的"安所遂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徽省16所普通高校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的音乐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态度和认知水平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引发作者对普通高校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构想与建议,进一步论述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普通高校这一优势文化阵地开展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国灿烂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