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指山,海南宝岛上的名山,她“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她如“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邱文庄《五指参天》)。其雄伟的气势,壮美的形象,为历代诗人墨客高歌吟咏。巍峨耸立的五指山,她是海南的象征,昂然镇守在南海边疆!  相似文献   

2.
明清五指山题咏诗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表现为:五指山自然特征和景观之张扬,五指山文化内涵之融入,五指山名山地位之确立。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文学成就,它们以严整的形式、多样化的手法、绚丽的辞采和浪漫的风格,构成海南文学史上一道显眼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名山文化是诗歌意象的重要来源。庐山是山水结合得最默契的中国名山,又是最早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江南名山之一,它的美在不断被发现的同时也培育了诗人的审美情怀。庐山独特的自然风物以及由此生发的人文物事是构成庐山诗歌意象的基本元素。从诗人直觉式思维方式看,它们是心物交感的起点,是诗人感物兴情的触媒;而从反省式的运思途径看,它们又是诗人观物取象的直接对应物,是假象见意的最终依托。这些自然物象或人文形象有的逐渐凝固为一种集体记忆,有的则呈现出历史的层积性,但都被诗人即时的情思激活,充当鲜活的性情载体,由此而成为诗歌意象。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对生命本真的重视,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对审美自由的追寻,是庐山诗歌意象的独特意味,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特征。在诗人笔下,庐山常作为城市缺陷的理想参照,作为解救都市人精神困境的世外桃源。这些,都是江南地域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研究海子诗歌中的中国形象,包括诗歌文本以及由此引出的有关中国的美学想象,可以发现海子短暂诗人生涯里曾有过“超稳定”与“非稳定”这两条书写与建构中国形象的路径。对于两条路径的阐发,展示了海子从诗歌书写向诗歌行动的艰难突破。联系他的哲学思考来看,这种对于诗歌行动的积极追求,反映了诗人在文本与形象之上不断冲破自身桎梏的自觉尝试,或可借用杜威的理论称其为一种行动诗学。海子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探索的这条行动诗学之路,一方面彰显出诗人献身于诗歌的理想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注脚,同时又为未来的诗歌书写尤其是中国形象建构给予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与闻一多所走过的道路,不期然地有些相似,他们都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卓有建树的“学者”,为民主和民族解放而奋战的“斗士”。这“三重身份”集合在他们身上,因时期的不同或隐或现。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们都有开拓之功。他们把新诗从初创阶段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为现代新诗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他们以不凡的才力,筑起了五四诗坛上的两座浪漫主义奇峰。  相似文献   

6.
一个现代民族的文学形象中必然包含作家对所属民族或文化国形象的感知与想象.现代汉语诗人有的从现实层面予以关注,塑造了一个新生与劫难并存的中国形象;有的留恋传统文明,重新想象一个诗意而古朴的中国形象;而置身海外的旅居诗人,提供的是乡土中国与汉语中国的形象.现代汉诗中中国形象的发展演变过程既蕴含着现代诗人所传达的主体生命情思和经验,也表现了他们对自我民族、国家的疑视、反思与想象.  相似文献   

7.
《五指山星光》公开出版问世了,这是琼州大学首次编印的学生诗文选集.海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王厚宏、省教育厅厅长符鸿合、省作家协会主席韩少功、琼州大学党委书记曾宪勇等,他们分别为《五指山星光》题词,琼州大学校长李贞儒为该书作序.各级领导对琼大学子的关怀之情.培育之心,由此可见.这将激励琼大学子勤奋好学.进取向上,茁壮成长.也许,《五指山星光》是第一部琼大学生诗文选集.令人爱不释手.伏案细读,颇受教益和启迪,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一代大学生革命情怀的抒发,莘莘学子对海南特区建设的热情讴歌,以及学子们的艺术才华之展示.笔者于此,欲就这些问题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8.
章亚昕 《东岳论丛》2004,25(6):125-130
犁青是一位重要的海外华文诗人。犁青的人格与风格集中体现在"林泉本色、浪子情怀、华夏风骨、道义底蕴"这四个方面,他兼有乡土性与海外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等多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无头战神刑天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刑天即蚩尤 刑天,是中国古神话世界的著名“反抗神的神”。其事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刑天)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的形象蕴涵着激励人们斗志、败而不馁、愈战愈勇的力量。晋朝诗人陶渊明予以热情歌颂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刑天的对手是位天帝。据袁珂同志考证,此“帝”即上古神话与历史传说内极其煊赫的黄帝。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揣想,刑天殆即古神话的战神(兵主)蚩尤。据现有资料看,蚩尤是黄帝的主要敌手,而且也被黄帝斩杀得身首异处。  相似文献   

10.
登楼寄王卿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衣秋山下,一郡荆格寒雨中。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七言绝句是登楼怀友之作。王卿其人似已无考,从诗意看,想必是韦的挚友。诗人登楼送目,怀友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脱口吟出这首七言绝唱。诗是登楼所作,所以从登楼写起。“踏阁”即登楼,起首二字便破题。“踏阁攀林”既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勾画,也是对旧时情景的回忆。读者可以想见,当年诗人与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踏阁”,并肩“攀林”,而如今诗人却是一人独登,心境自然是今非昔比的了。诗人面对苍茫大海,极目…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不仅是一个生产一捆矛盾的诗人,也是一个被众多矛盾造就的诗人。思想归宿的矛盾、人生态度的矛盾、审美动机的矛盾、审美风格的矛盾是困扰孟浩然的四个主要矛盾。矛盾造就了诗人,没有在一堆矛盾中纠缠不清的孟浩然,就没有作为诗坛妙手的孟浩然,矛盾是孟浩然成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一个不小的助力器。  相似文献   

12.
梁笑梅 《南京社会科学》2012,(7):129-134,142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主要关注空间的美学价值,这种研究理念和观照域对于台港澳及海外华文诗歌的研究是一种拓展,也是华文诗学发展的自身需求。如果将台港澳及海外华文诗歌置身于有意义的地理空间中,并以动态的眼光观照诗人的籍贯或占籍、诗人的区域流动、诗人的心理地理、作品的描写地理和传播地理等,那么这对于打破较为静态、单向、平面的研究无疑是有启发性的。通过地理学关系的考察,可以发现其不同于中国大陆诗歌的规律:诗人籍贯地理与活动地理之间的普遍差异性,诗歌描写地理与诗人活动地理之间的明显参差性,诗歌创作地理与传播地理之间的巨大反差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骏马意象具有一种深刻的内涵。诗中所写骏马本身资质不凡,同时又渴望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这象征了才能出众的有志之士为国效命的愿望。骏马意象蕴涵了古代诗人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们的一种"内圣外王"的理想诉求。这些都促成了骏马意象的丰富与发展,使它在审美领域和思想内涵上都有了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大白马     
人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童话《大白马》形象、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秀南天生是画画的材料,他来到这个世界的职责就是画画。 方萱读诗,所见不凡。  相似文献   

15.
83金华北山     
金华北山为浙江道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境内北部。为金华山、赤松山等山之合称。主峰海拔1300余米,面积约2.5平方公里。金华山是历史上有名的道教名山,早在宋代即有“天下名山”之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唐代商妇诗的考察可见:唐代诗人笔下的商人大多是轻易别离、薄情寡义的形象,这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商人的鄙薄心态。这种鄙薄心态的产生与士商地位的差异、士商社会形象的反差及诗人与商妇失意心态的共鸣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说“二湘”     
《湘君》与《湘夫人》是借神灵的形象来表现人世间爱情的一幕诗剧.构成这诗剧的灵魂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憾事:机会舛错,无缘相遇。诗人从湘水和洞庭之水的流动中获取灵感,因此所塑造的这对湘神形象,不仅穷尽其心灵上的波卷澜翻,连他俩的行动也具有流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是二十年代活跃于中国诗坛的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一首五行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清丽、素净,脍炙人口,诗人敏锐地捕捉日常生活中送别情景的一刹那,用抒情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日本女郎温柔、礼貌、谦恭、深情的动人形象。  相似文献   

19.
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写过风格独特的边塞诗《使至塞上》 ,这是一首传颂千古的诗作。它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沙场走马向居延”[1] 的豪情 ,“充沛着慷慨的报国精神”。[2 ]但是 ,由于时代的隔膜 ,千百年来 ,人们也许是对全诗没作历史的、深入实际的探讨 ,或者是对具体诗句、意象的误解 ,致使众多的注解、译释、评论、鉴赏 ,曲解了诗人的感情 ,进而损害了诗篇的思想意义 ,更贬低了它的美学价值。如有的说诗人是写“塞外荒凉的景象”[3 ] ;有的说是写“诗人内心的愤激与抑郁”及“孤寂的情绪”[4] ;有的说是写“诗人的失意情绪”[5] 。凡…  相似文献   

20.
鲍照是刘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山水诗人.鲍照的山水诗现存50余首,其数量之多,居先唐诗人之最.就其题材言,鲍照的山水诗大致可分为庐山诗、都邑诗、长江诗、游宴诗四类,而风格深秀幽奇,描写精雕细刻,语言平实顺畅,则为其表现在艺术上的总的特点.因此.无论就其艺术抑或审美言,鲍照的山水诗,不仅可与谢灵运、谢胱的同类诗媲美,而且还对先唐山水诗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