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备故事—叙故事—解故事"构成了叙事说理在实践中展开的动态过程。"备故事"聚焦于对现有故事的挖掘、整理和再创造,以获得符合教育需要之故事;"叙故事"致力于通过勾画轮廓、深度描写和凸显矛盾等技巧灵动具体地呈现故事;而"解故事"则借助于以事推理、就事论理和寓理于事等形式,实现事理结合,有效通过故事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日本狐妖玉藻前的故事是受到中国狐妖妲己故事影响而创作出来的。但是,若单从故事情节上来看,狐妖玉藻前的故事在十四世纪就已经被创作,且此时提到玉藻前原是狐妖褒姒,直到十七世纪玉藻前与妲己才同时出现在故事中。分析玉藻前故事的人物和情节、梳理故事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事实上,狐妖妲己的故事确实直接引发了玉藻前故事的创作,但这种引发却是经历了两个阶段才最终完成的,且在前两个阶段中妲己和玉藻前并没有被直接关联起来。此外,狐妖妲己故事在日本的接受和改编,导致了狐妖褒姒故事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李志梅 《云梦学刊》2004,25(6):58-60
唐寅娶秋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特别是“三笑”弹词的演绎更使得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从而完全淹没了真相。通过对故事原始材料的溯源、故事中人物的考证、类似故事的附会以及唐寅自身所娶三位妻子的考察等角度的分析,我们试图质疑并证明唐寅娶秋香的故事只不过是后人附会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怡宁 《天府新论》2023,(3):145-153
故事世界越来越成为叙事的核心要素。故事世界的建构突破了经典叙事学中“故事-话语”的二分模式,形成由多种媒介形式共同作用的跨媒体叙事,同时每一种媒介形态的作品都对理解故事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事世界并非制作者自上而下的单向建构,而是制作者与读者双向互动、共同营造的产物。故事世界双向建构的特性使得对其的营造并不局限于审美层面的考量,故事世界筑造的背后还体现着复杂的资本生态。媒体公司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构建了宏大的故事世界,粉丝消费者则在激情的驱动下对故事世界进行扩展甚至改编,双方力量集合于同一场域中难免出现或明或暗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边城》历来为读者和批评家称道,但人们却忽视了对一个重要的叙事单元——翠翠父母故事的阐释。本文从翠翠故事与翠翠父母故事的比较入手,以叙事学为研究方法,分析两故事相似性关系及相异性关系,以达到对翠翠父母故事在叙事功能方面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听故事和讲故事是人类的一个基本欲望,故事是人们理解事物的主要方式。关于城市,城市故事是大众理解城市、评价城市的重要根据,尤其是艺术中那些更完整、更生动的城市故事。  相似文献   

7.
吴铮强 《浙江社会科学》2015,(4):115-121,159
本文从地域关系的视角分析《夷坚志》温州故事中伦理观念与地域秩序的对应关系。简单地讲,温州本地社会中流传着报应故事,官场上流传着鬼怪故事,科场上流传着梦占命定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本地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报应观念是熟人社会构建道德秩序的重要方式;士大夫的游宦或者科举士人的游学生活是一个不断遭遇陌生环境的过程,鬼怪故事是宣泄恐惧情绪的途径;科举梦占故事则体现科举士人超地域的社会关系。此外,温州故事中还出现了两则自述故事,表现待阙者乡居时苦闷、紧张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故事的基本特征是惯例性。故事兼容礼法,并包令式敕诏,构成特殊。惯例型故事地位颇高,其规范性和拘束力颇强。无论正例、反例,故事皆指明正确的行事原则和方向。故事的惯例性虽也有相对性,但故事仍是唐代中央机构基本行政活动的遵循,依故事行事是当时政务活动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杨波 《西域研究》2023,(4):152-157
新疆库车县森木塞姆第44窟是龟兹回鹘时期的洞窟,主室券顶菱格故事画中可辨认出一幅表现佛像神异事迹的壁画,描绘佛像在战场踊出、阻止战争冲突的场面。此画可称为“瑞像故事画”,属于一种新的龟兹故事画类型。画面构图符合龟兹传统的菱格故事模式,应为龟兹画家依据故事文本创作。这幅故事画证明于阗的瑞像信仰影响了龟兹佛教。  相似文献   

10.
这年月,似乎你要写小说怎么写都可以,就是别讲故事。越没故事越好。因为小说不等于故事,小说要超越故事,所以越没有故事的小说便是好小说,故事变成了小说的冤家对头,故事就是“旧”。不管这种推理通与不通,反正不少的新派理论家都这样看。有没有故事便这样成了一把尺。平易似乎不太懂得这一点,他写的小说总是要有一个故事。而且大多是些平常而又平常的故事。他的成名作《巨砚》就是写一个古董商人与巨砚的女物主之间的讨价还价的故事。继而,《断墨》又是一段关于断墨的欲断人肠的故事。他的唯一的一部中篇小  相似文献   

11.
将唐传奇《周秦行记》置于和巴金的《复仇》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的比较视野中可见:《周秦行记》、《复仇》、《舞会以后》均为故事套故事结构,《周秦行记》叙事策略不同于其他二者之处在于:不仅构造了谈论话题的场所,而且由于特意忽略了时空差异,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聚集在同一个时空中,讲述了若干个故事,从而产生了在某些方面可以按照现实中的感情、人情事理逻辑来接受,而在某些方面又似乎颠覆了现实逻辑的神奇蕴藉。此外,叙述者与人物塑造合二为一,叙述者在叙述和描写的同时也刻划自己的心理和性格,以及诗词入小说等方面,小说作者均有出色处理。《周秦行记》中的艺术现象在中外古今的叙事文学中都是非常珍贵而独特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孙国江 《阴山学刊》2009,22(4):18-21
在整个黄粱梦故事系列中,梦是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文化主题,整个故事的核心又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如梦的思想。“人生如梦”这一思想主题在各个时代关于黄粱梦故事的文本中既有延续又有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梦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尼西亚土生华人文学中,有着大量的情爱故事.在故事的叙述中,透露出土生华人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他们将中国的情爱故事--梁祝故事,转化为一种对"神话"的记忆男为爱生,女为爱死的情与爱的神话.这个神话,通过"记忆",深化在印尼土生华人情爱故事中的"一些套子"与"结构"之中.土生华人在"重写"自己的情爱故事时,一方面透露出一些"中国神话"的影子;另一方面,这种"重写",也重在发挥,在发挥中叙述"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朱凤英 《阴山学刊》2003,16(6):28-32
The essay will analyze the symbols created by Steinbeck and disclose the meaning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ymbols John Steinbeck resorted to in some of his short stories. Thes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ymbols may reveal to readers an utterly different system of values. The author will explore those stories that are relevant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will highlight,emphasize and interpret different symbols presented in his stories too.And the author will give a possible way of tackling of Steinbeck short stories.  相似文献   

15.
宋懋澄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文言小说作家,所作《珠衫》、《负情侬传》等屡被改编为通俗小说和戏曲。贯穿宋懋澄全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纪实性强,主要表现在两类作品中:时事类纪实作品和人物传记类纪实作品。宋懋澄文言小说的纪实风格在明后期小说创作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三国故事的漫长传播史,经各类传播方式长期参与,由历代文人撰述与丰富的民间记忆共同构成。三国故事传播史多元并存的独特结构,是孕育培养《三国演义》的文化沃土。然此杰出的古典长篇小说,亦属三国故事漫长流播史的环节和支脉,而非三国故事漫长传播的最后定本。  相似文献   

17.
《杂宝藏经》与中朝古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经是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东方文化的重要遗产.《杂宝藏经》为一部文学性极强的故事集,在中印朝文化交流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弃老国缘"、"王子以肉济父母缘"、"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供天神感王行孝缘"、"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等佛经故事与中朝民间故事及小说进行比较,可以探寻和梳理中朝民间故事与印度文化的关联.这有利于佛经与东方文学的关联研究,也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和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短篇小说《厄舍府崩塌记》和《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的比较,从哥特小说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在环境,人物描写,性格命运刻画及故事情节,结局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豆棚闲话>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它从整体上打破了以往话本小说的叙事方法有不止一个叙述者和叙事者层次,采用了多种叙事视角;就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它也在内容、形式、主题等很多方面突破了以往话本小说的创作成规.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叙事手法上,<豆棚闲话>都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张洁的小说表现的是一种“评价性的现实”,即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叙述者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这样一来,全知全能的外聚焦叙述与人物内聚焦叙事相结合就形成了特有的意义空间。张洁总是在同一个作品中写几个人物的故事,通过共同的主题形成多人物、多故事的拼盘组接结构。张洁较少注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性,而是注意在小说中自觉地设置一些有象征意味的事物或抽象的观念,将读者引向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