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8月2日至5日于江汉大学召开的“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与会者从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学术与抗战、抗战文学与文艺、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日本文化侵华及奴化教育、抗战时期的文化人物研究、抗战文化、抗战时期的报刊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展示了抗日战争这一中国历史上重要时期的文化的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章.其前奏曲究竟起于何时何地,是抗战文学研究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史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新文学史家都认定抗战文学是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而一起发生的;到了80年代,又有一些新文学史著作认为"东北作家群"在"九·一八"以后的创作是抗战文学的先声.其实,这些结论都有违历史真实,因为在中国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才真正是抗战文学的初潮与先声.  相似文献   

3.
西南联大是抗战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尝试从联办这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对联大的教育组织、行政管理、资源利用、课程设置和科研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总结其成功经验,旨在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与文学观的变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抗日战争对中国新文学和文学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新文学在继资产阶级性质的人道主义文学观、无产阶级性质的阶级论文学观的演变之后,在抗战爆发时又确立了全民性质的民族文学观。在整个抗战期间,民族文学观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同时又与阶级论文学观发生着此消彼涨的复杂统一关系。最终随着抗战的结束,民族文学观退出文学历史的前台,阶级论文学观重新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5.
民主党派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李玉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主党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这个时期民主党派的主要斗争是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宪政。他们在政治、经济、组织、宣传等方面紧密配合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支生力军,在诸多方面发...  相似文献   

6.
以往文学史著作中关于抗战文学的历史叙述,无论是分文体,还是按区域,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正面战场题材受到遮蔽.实际上,正面战场作为抗战的主战场,有其不可抹杀的历史地位,中国作家对正面战场予以深切关注,通过多种渠道走向正面战场,满怀激情表现正面战场,描绘出血与火交相辉映的正面战场文学画卷,留下了珍贵的民族记忆.为了全面把握抗战文学,并进而准确认识历史,应该建立正面战场文学范畴,认真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对党在国统区开展斗争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没有能够很好地凸现其历史地位.抗战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特殊时期,党在国统区开展的斗争所面临的环境、面对的矛盾、采取的斗争方式和策略都显得更加复杂,其困难程度是相当大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窥探抗战这个特殊时期党在国统区开展斗争的理论与实践,来认识党在国统区开展斗争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从时间、空间和语言三个特定向度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需要面对的一些主要问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应真正回到文学自身的历史上来,真正建立起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共生体系: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共生;占主流地位的白话文学与不占主流地位的古体诗文共生;汉语写的文学与非汉语写成的文学共生.  相似文献   

9.
在“九七”以后 ,香港文学并没有像有些人担忧的那样走向萎缩和泯灭个性 ,而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其“兼容并包 ,多元多样”的个性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中国文学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高度重视 ,与内地文学的相互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抗战大后方文学的研究,应当坚持文学历史主义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达到文学自身的历史和历史整体性下的文学的统一.其具体内涵则是文学本位立场、民族文学立场、社会文学立场三者的辩证融合.  相似文献   

11.
抗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简论韦丽华抗日战争使中国女性更进一步确立了自身的历史主体地位,女性以对战争的亲身介入而介入到社会文明的进程之中。乡村女性、知识女性及市民女性各以自己的方式走进战争、走进历史。抗战深刻地改变着女性的生命形态.也丰富着女性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2.
大后方文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后方文学系指活跃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南各省和西北部分省区的以民族解放为思想特质的文学。它以自己完整的发展过程、丰硕成就、鲜明特点,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主干部分。它以“增多激励与广为宣传”的功利原则和民族文学建设长远目标的价值取向,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进行广泛的交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有力一翼。它以“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指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多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教育领域的变化令人惊叹。中国教育主要经历了以传统与现代的抉择为特征的嬗变期,以启蒙和救亡的变奏为特点的自觉期,以思想和政策的并轨为内容的协同期等阶段。山西铭贤学校恰好处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教育思想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色,面对传统教育的转型,自觉地向现代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制度的方向发展;面对思想的禁锢到个性解放的转型,自觉地担当起改造中国社会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面对新的"政教合一"的思想束缚,自觉地结合当时抗战的形势发展抗战教育,挽救民族危亡。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铭贤学校时期教育思想的变化发展及其在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茅盾的政治观、美学观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从他对抗战形势、进程与前景的思考,对文艺取向的指引,对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倾向,文学的普及与提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五四”以来到抗战初中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的总结等重大问题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本文对此作了概括与论述;并阐明了其历史的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安排──嵇文甫与范文澜、曹靖华、冯玉祥嵇道之先君嵇文甫先生与范文澜先生是关系相当密切的朋友与同志,这是我国学术界所知道的。特别是在我们河南省,因为范老于抗战前与抗战初在河南大学当过教授,而先父在抗战前当过河南大学文史系主任,抗战期间又当文学院长...  相似文献   

16.
论抗战时期重庆反空袭斗争的地位和作用杨光彦,潘洵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国正面战场抗战的司令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种力量在远东的结合地。由于重庆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丧心病狂连续数年的狂轰滥炸。但是,血腥的空袭没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抗战的政治需要和适应农村伦理秩序,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重心由抗战初期的以反对封建势力、强调男女平等转移到抗战中后期的加强妇女生产、倡导家庭和谐。在这种强势时代话语的规约之下,深受五四人道平等观念熏陶的作家康濯创作于同时期的小说《灾难的明天》,将一个蕴含五四时代反对封建观念、倡导男女平等的素材,改写成了符合时代需求、宣传“生产自救”的小说,以提倡妇女投入纺织生产这一时代流行话语化解或者说遮蔽农村父权制家庭伦理结构中的性别矛盾和冲突。康濯的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具象化解说。将具体的历史文献与虚构的文学文本做互文性的比较阅读,不仅能够考察文学与历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对中国农村妇女解放道路作出有益的思考与反省。  相似文献   

18.
在抗战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国统区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既对抒情这一重要的精神表现方式做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将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以抒情自我与抒情时刻为观照基点,综合比较不同作家在面对同一历史事件时抒发的情感差异,将有助于加深对特殊历史时期文学发展之繁复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缺乏整体研究和学术规范的现状,将中国抗战大后方置于中国抗战历史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大背景之下,第一次对抗战大后方的概念、研究对象、地位作用、研究价值及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学术梳理和系统回答.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其历史地位与作用表现为,抗战大后方是支撑中国对日作战的战略后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政治舞台,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东方战场的战略支柱.研究抗战大后方历史有利于充分认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强化“天下为公,民族至上”的理念,推动两岸人民和执政党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有利于全面展现中国战场全貌,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贡献;有利于还原二战真相,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战争罪行,为开创中日关系的光明未来奠定基础;有利于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让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促进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反法西斯政治力量与国际反法西斯文学力量紧密配合,为打倒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势力——进行了艰苦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随之而兴起而扩展的中国抗战文学,自然成为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有力的东方一翼。研讨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关系,这是史学家们的事;研讨中国抗战文学在国际反法西斯文学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意义,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笔者现根据一些有关史料,先就这方面的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前辈及读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