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媒介环境下由媒体主导的"公共领域",可以形成媒体主导的舆论话题,进行议题设置。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舆论引导面临着困境与挑战,表现为舆论表达的不一致性及冲突日益尖锐、舆论引导由一元化主导转变为多元化共存状态,以及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消解与重构。广播电视媒体的突破与转型主要是舆论引导理念的转型、舆论引导功能的转型、舆论引导机制的转型。形成新的舆论格局和舆论引导的途径在于创新节目内容制作、传播途径,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共融共享;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客体分层化、议题多领域化;充分发挥舆论领袖双管齐下的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会因处理不当引发负面舆情事件,既影响政府日常工作,也损害政府形象。从近年来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来看,政府有关部门的舆论引导工作还存在舆论引导方式不够丰富、舆论引导技术人才匮乏、制度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努力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树立科学舆论引导理念、健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创新社会动员与心理干预机制,以提高政府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媒介融合近年来正在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发展,随着"三网融合"在我国的推进,媒介融合将获得更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媒介融合后的舆论引导问题也成为摆着我国主流媒体面前的迫切性问题,如何在媒介融合发展中实现正确有效的舆论引导,笔者认为在媒介融合中,传统媒体要积极做好和新媒体的互动,要坚持和完善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做好信息扩散,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向着正确有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化冲击下,报纸的价值正发生转移。当我们认定数字报将成为未来报业市场的生存景观时,必须质问:纸质媒体在数字化时代何去何从?它将以何种生存形态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点来延续生命力?在数字化的一路高歌中,有必要对纸质媒体的未来生存找到新的理论阐释。本文从价值论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报纸(纸质媒体)核心价值回归是使其成为舆论性媒介的精英报,同时对其现实营运进行了简单推论,以期对报业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变革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舆论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舆论现象,它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同时,也可能对政治认同、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面对网络政治舆论中存在的情绪化表达突出、网络民意的偏颇性、群体极化倾向严重和传播信息失真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民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完善信息发布和反馈机制以正确引导网络政治舆论、加强伦理道德与网络立法相结合以规范民众的网络行为、增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以扩大主流政治舆论的影响力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治理,推动网络政治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校舆论生态治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高校舆论生态主体多元化、新媒体媒介多样化、社会环境复杂化等因素的浸扰,引发诸如局部舆情失序、和谐舆论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基于舆论生态治理的目标与价值的认识,本文分析了高校舆论生态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治理策略,以创建稳定平和的高校人才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7.
舆论场是意识形态激荡的主要场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舆论被嵌入作为整体社会力量的资本的运作规划,而资本天生逐利性背后的思维逻辑、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舆论走势,促发资本与舆论由应然状态下的互动转向实然状态下的博弈,解构并重塑了传统的传播格局。资本与舆论的博弈成为当前公共话语空间中的现实景观,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传播转型,更是推动舆论顺势识变、因势求变、乘势驭变的重要机遇。通过对个体间的博弈策略分析,构建博弈矩阵模型,从博弈论视角透视资本与舆论博弈的潜在风险:资本意志的渗透,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削弱;资本私利与公共利益对抗,导致媒介公共性异化;资本逻辑与技术逻辑合谋催生的泛娱乐化,导致公共理性隐匿。面对愈加智能化、隐蔽化的资本影响,需要规范资本准入体系,权衡舆论场资本布局;优化资本伦理秩序,创造抵制私利导向的舆论生态;深化技术善治,引导公众回归价值理性本真。这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在舆论场健康发展、成为舆论场的有益参与力量,是不断淬炼新时代的舆论张力,实现舆论对国家向心力、凝聚力、认同力正向构建及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效维护的治理思路和方法依循。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在日益成为信息时代主要传播渠道的过程中,一方面下放了传播权,另一方面,更多意见领袖集聚这个平台,产生的集权效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尤其在舆情事件传播中,微博意见领袖正在成为推动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入手,对微博意见领袖在舆情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充分利用微博意见领袖积极引导舆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些困难,但这并不表示人才绝对过剩。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介传播的既成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尤其作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媒介中生成的择业观对现实的人群影响会更大。因此,如何改变大学生的不良择业观,便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应该予以关心的重要问题。这里,大众传媒是否该注意打破原有的一些思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时期领导人讲话和中央相关文件的全面考察,认为新时期中共新闻舆论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强调“舆论宣传”阶段、强调“舆论导向”阶段和强调“舆论引导”阶段.“舆论宣传”阶段虽开始从“舆论”视角审视新闻工作,但所谓“舆论”主要指阶级舆论,且偏重灌输式宣传;“舆论导向”阶段认识到了新闻舆论、社会舆论及其引导的重要性,但更强调舆论引导方向的正确性,其中居高临下意味较浓;“舆论引导”阶段开始重视引导的艺术性、实效性与合规律性,显示出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与尊重.  相似文献   

11.
在传媒发达的时代,社会舆论变得非常灵敏,外界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在公众之间引起较大的舆论波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使各地政府普遍处于“超载运行”的状态。当利益格局分散、社会矛盾增多时,社会舆论就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加强舆论引导,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面对转型期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我们必须建构一个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舆论的民族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圈、民族圈和宗教圈的范围内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与道德传统的印记。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与道德给我国舆论带来深远的影响。我国舆论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在现阶段,研究舆论的民族特性有助于推动建构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形成健全的舆论监督体制,进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舆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圈、民族圈和宗教圈的范围内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与道德传统的印记.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与道德给我国舆论带来深远的影响.我国舆论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在现阶段,研究舆论的民族特性有助于推动建构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形成健全的舆论监督体制,进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关于舆论研究的重要性,恐怕是无须赘言的;因为政治实践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舆论对现实事态的影响。本书的特点在于,试图对我国的舆论研究作一总结。但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作者对改革时期舆论演变的分  相似文献   

16.
舆论是民众社会心理的一种集中体现,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事务为导向。每一个舆论都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拓宽了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手机能够促使信息快速传播的舆论的有效形成,但是也会引起社会恐慌。通过全面了解手机舆论的特性及其形成过程,在与传统媒体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手机舆论监控与引导的方式,为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手机舆论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舆论导向或者说舆论引导,是舆论控制的重要方式;舆论的一致性程度,是辨别舆论存在与否、存在程度的客观标准。笔者从舆论一致性的度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有的区分“民意”、“公意”、“众意”的方式的列举和比较,提出了“一致性指数”概念,以期对舆论引导起到量化的区分度和易操作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总是在人类毫无防备的时候突袭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人们平静的规律的生活模式,也绷紧了人们的神经,使人们对于突发事件有一种惧怕,恐慌,又急于想了解真实情况的心理。这时,大众传媒就应该发挥一系列的舆论引导功能,扩大言路,提高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加强与广大受众的互动,让大众能够无门槛,无时差地了解事态动向,以达到充分实践人民的知情权,消除民众的顾虑,抚平民众的恐慌、躁动心理,稳定社会大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舆论生态治理观是一种用生态学理论中整体、平衡、互动、和谐、全面等观念来综合看待、解决舆论生态中出现问题的观念。在当前舆论热点、突发事件不断,微信舆论已经出现大量谣言、欺诈、侵权等非法不良信息的情况下,加强微信舆论传播与生态治理研究,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现有微信舆论治理研究大都从管理、监管、管控等单向视角来研究。研究视角过于强调政府等管理者的作用,忽视了普通公众的自我参与;治理方法过于强调法律、国家机器等硬性管理,忽视了道德、习俗、文化认同等软性控制。加强微信舆论与治理研究,必须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多种硬性、软性社会治理手段,加强微信舆论的多维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