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对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进行探究。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是以其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善的论述开始,进行德性伦理的理论构建。适度观正是其德性伦理的精髓,通过与不及和过度这两种"恶"的对比分析,列举一些例子,论述适度这一原则对维护德性的重要性,从而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中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结构论的人性论角度出发,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依据对其结构论的人性论、至善、幸福的标准及幸福的至高境界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粗略的梳理了他的德性幸福观学说。  相似文献   

3.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要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幸福的生活就是最高的善,幸福不同于其他德性,幸福是一种因它自身而被人们所追求的东西。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善"表示了事物向"好"的一种状态,是人们的行为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幸福体现在合德性的实现活动中,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类与生俱来所要追求的事物,也是人类生活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大量阐述探讨了幸福与善。通过对幸福与善的阐述引出达到幸福的途径,对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的人们,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伦理(ethics)一词源于希腊语,与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的概念类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阐释了"伦理""德性"与"德行"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在对人的活动性质的说明中提出,目的(幸福)与选择构成基本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伦理学本质上是对人的活动和实现活动的两个基本前提的理解。[1]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伦理"的原始概念由风俗、习惯与气质扩大为人的性格品质和道德观念等,最终形成了社会中普遍认同并遵守的规范准则。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很重要的一种德性即公正,公正有守法的公正和平等的公正两个维度分类,而平等意义上的公正又分为三种具体的公正,即各得其所应得的分配公正,自主均等的回报公正和各失其所应失的矫正公正。在学习《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公正部分产生了三个疑问: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讲的分配主要涉及职务和荣誉?回报公正中的“以善报善”的伦理学基础是什么?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没有继承先师“哲人王”统治的形式而将柏拉图弃用的法律抬到了最佳统治方式的地位呢?就此三个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并试图做出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7.
孙虎 《现代妇女》2014,(3):140-140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对行为和选择的探讨分析,根据自己理解先解释了亚氏对行为和选择的理解,再通过亚氏所表达的理念,对现阶段我们道德行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胡慧慧 《现代妇女》2013,(11):15-16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规定了灵魂肯定或否定真的五种方式。其中,明智和技艺与另外三种方式不同.因为它们处理的是与实践相关的可变的事物。本文旨在就五个方面来区分明智与技艺:一、两者的目的是否与自身同一;二、谁的目的更接近善;三、与道德的关系;四、对象的不同;五、与逻各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这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对幸福的最终定义,也是最终追求。此幸福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幸福,而是最高的善,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现代青年价值观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且不稳定的特点,道德标准多样,思想过度自由。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青年如何拥有合乎德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其政治学立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从"幸福"到"德性",从"德性"到"中道",再到"中道"在个人和城邦两个维度的运用,完满地架构起了"中道"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芬  王骋程 《职业》2014,(6):151-152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揭示了唯有理性才是德性伦理的实质,主张人的德性就在于人的理性功能的“适度”展现,强调只有通过理性指引下的实践活动,最终才能使人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把理性与德性联系起来的思想,有利于人们对当前道德领域的困境进行反思,并启发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和幸福生活的正确理解,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沉思录》一书中,著名思想家马可·奥勒留提出:“在理性动物的品质中,我看不到任何与正义相反的德性,而看到了一种与热爱快乐相反的德性,那就是节制。”在奥勒留看来,节制是一种很可贵的美德。其实,节制还是一种了不得的智慧。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芒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  相似文献   

13.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塑造了俄国文学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充满了悲剧意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对悲剧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将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情节中心说和性格论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把德性分为:一是理智德性;另一种是伦理德性。理智德性是一种思想领域内的,以至善为目的的思想自身存在状态,相反,伦理德性是一种具体的关于人的感情和行为的善恶判断选择,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长期经验积累形成习惯而达到的完善状态。理智德性有出于本性的倾向,潜在地在思想领域内给伦理德性以规范、目的导向,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伦理德性,同时也见证理智德性。德性在现实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德性与幸福当作是伦理学讨论的重要问题自古都存在,上至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等,下至近代的幸福主义与功利主义等.为解决德福之间的矛盾,使之统一在一起,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在对前人思想的反思之后提出了自己关于德福关系的解答,通过承认人的"意志自由",悬设"灵魂不朽"与"上帝存在"保证了德福相配.反思康德的带有信仰的德福关系理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探挖德福思想,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作为处世之道,在中西伦理思想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先秦儒家中庸思想,蕴含丰富,抽象综合,强调“天人合一”。对比之下,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更重视具体的分析,从人处于神兽之间的角度,论述中庸这一美好的德性,主张通过至善通达幸福的终点。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国内媒体披露了2008年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如“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得什么”、“解释亚里士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的有关‘责任’的论述”、“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  相似文献   

18.
翟乐 《现代妇女》2014,(3):I0034-I0034
康德以其"理性超越论"为其伦理学奠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而罗尔斯顿则是以其自然"内在价值论"实现了环境伦理学的生态转向,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内容和优越性的论述来加深对其内容的认识,引起人们对二者中道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之间是师生更是追求真理的同行者。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诗学》的重要概念为理论背景,论述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艺术的功能以及诗人等方面作出比较,从根本上理解他们的学说的异同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之间是师生更是追求真理的同行者。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诗学》的重要概念为理论背景,论述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艺术的功能以及诗人等方面作出比较,从根本上理解他们的学说的异同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