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疫情防控是对社会治理的一场大考,我国能够迅速有效防控疫情,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核心引领的结果,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显著优势,即政治引领优势、组织引领优势、能力引领优势和制度引领优势。广东省汕尾市通过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统筹兼顾;坚持组织引领,扩大党组织覆盖;坚持能力引领,推进联防联控;坚持机制引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等措施,以"双统筹""双胜利"过硬成果,交出了社会治理优秀答卷。由此启示我们,新时代要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功能,坚定社会治理方向;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相似文献   

2.
吴太行  汲立立 《南方论刊》2021,(6):45-47,109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应对以传染病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开展有效的防疫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各国对外政策的焦点.常态化疫情防控亟需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继续发挥政策协调作用.本文分析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中国倡导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理念和行动,提出如何利用有效的合作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治理协作,破解疫情防控国际合...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21,(1):99-105
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硬法和由社区多元主体创制的软法共同构成城市社区治理的法律体系,并在社区日常治理和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软法的适用既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又是出于城市社区治理现实的需求。城市社区软法治理存在着主体方面、创制方面、实施方面的多重困境,在常态化防疫的背景下,需要总结前期的城市社区软法治理实践经验,理顺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利益冲突,规范软法的创制程序与内容,健全软法实施保障机制,促进社区防疫到位、经济稳健、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4.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安全,舆情治理关系民心所向。基于重大疫情防控下的网络空间呈现出前兆性缺失、全民性参与、持续性诱发的舆情特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辐射效应,造成深层次的结构性社会影响,导致了社会心态的转变和非理性情绪的蔓延。以信息、情绪和制度为视角的网络空间中,信息场域混乱导致信息失衡、非理性表达导致消极氛围、制度效能不足导致治理式微的实践困局,网络舆情空间乱象频发。疫情防控下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应以维持信息生态平衡为基础重建信息场域,以引导正面社会情绪为指向重塑情绪氛围,以发挥制度治理效能为动力重构制度体系,以此构筑战疫精神堡垒,凝聚民族精神伟力。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带来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清零”还是“共存”,国际社会面临“一病两治”的模式选择。国家能力切中了国际社会抗疫实践的肯綮。中国依靠组织动员体制优势,突出了“强中央政府能力”,坚定奉行“清零模式”,并保持了一定的政策弹性,取得了显著的抗疫成效。本文在总结中国抗疫政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供给体系”,即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凝练出四大层级排序和四类过程应对机制,阐释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政策逻辑。据此指出,中央领导力供给是中国抗疫实践的保障,中央—地方疫情指挥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功能,而发达国家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度专业化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中国应加强科技支撑和专业知识评估,提升疫情防控精准度和弹性,增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的法治化治理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的基础.新冠疫情谣言传播呈现出渠道立体化、内容碎片化、扩散速度实时化、动机多样化等传播特点.谣言治理中存在惩处力度不足、政府单向主导化治谣、言论自由和网络谣言界限不清、“塔西佗陷阱”和“老谣新传”等治理难题.基于法律与政策关系、多维共治理念、比例原则、法律普及和技术治理等法治理念的考量,建议提高网络谣言治理的立法层次和系统化程度、培育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规范谣言司法治理的谦抑性、增强技术手段下辟谣平台和谣言预警机制建设、建立信息透明公开的社会沟通机制,维护舆论的正向聚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探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路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晓  刘霞 《兰州学刊》2009,(12):95-99
文章就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对只处于“管理”而非“治理”的现状,提出我国需要建设由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公民个人和家庭及国际组织等全主体力量的参与,形成高度组织化的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使之成为全主体、全危险要素、全过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长期合作网络和制度平台,即着眼全球视野的治理网络,凝聚全国组织治理公共卫生危机的整体合力;着力全主体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全部资源畅通公共卫生危机的信息机制;着手全方位应急预案体系,操演全新流程强化公共卫生危机的响应计划;着重全国民疾病防控体系,强化全员监督提高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能力;着实全社会应急知识宣教,推动全民学习锻造公共卫生危机的组织实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政府治理范式进行的系统理论梳理,认为元治理是适应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之一,其理论优势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研究基于对元治理的内涵与特征、治理的悖论、元治理的优势等分析,论述了元治理模式下政府的治道逻辑,即政府应是制度的制定者、目标的协调者和责任承担者。从元治理的视角看,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需要从国家治理层面进行总体的制度安排,通过制度、规则和策略划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界限。研究表明,政府应重视公共组织的内部元治理,打造"强政府";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的外部元治理,培育"大社会";明确元治理目标,塑造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政府(元治理者)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不仅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给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厘清网络舆论的生成逻辑,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演进特征,对做好网络舆论引导与谣言治理意义重大。在现代网络社会,随着交往实践的普遍进行,从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来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的生成,是网络议题、网络交往和网络传播相互作用的结果。受网络社会交往实践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等多种因素影响,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又呈现为非线性的发展演进趋势,极易引发“蝴蝶效应”造成舆论秩序失范,甚至导致“塔西佗陷阱”的舆论信任危机,给疫情防控带来复杂变数。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治理机制,有效管控舆情,提高疫情防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政府防控措施和网络公众参与分别是我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的政策机制和社会机制.为了探讨这两种机制的综合防疫效果,我们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三项研究发现.第一,政府文件分析表明,防疫期间各省级政府采取了6类应对措施,显著降低了每日新增病例.第二,线上大数据分析表明,疫情相关的网络公众参与越多,人们的防护意识就越强,新增感染病例也越少.第三,交互作用分析表明,政策机制和社会机制的疫情防控效果并不是线性叠加的,而是在有效减少新增病例的过程中存在相互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是有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从“组织—制度—情感”三维框架剖析了当前“饭圈”的运作现状。基于“饭圈”参与治理现状的系统梳理发现,其运行困境主要有三:一是科层管理模式下网络资本弱化影响粉丝的参与意愿,二是组织资本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饭圈运营前景堪忧的结果,三是以数据劳动为代表的卷入式参与模式盛行制约了个体性资本的生成。针对上述困境,设计了优化社会参与网络、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制度、培育和提升个体参与热情的三重应对策略,以期为“饭圈”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拓展渠道,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创新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与国家发展一路同行,因此,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应当包括:治理结构体系、治理功能体系、治理制度体系、治理方法体系、治理运行体系。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高的路径选择必须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主要方式,抓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信息疫情"问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信息疫情"问题的出现和蔓延,不仅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也给我国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治理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一是导致有害信息"病毒式传播",放大社会恐慌情绪;二是反智主义甚嚣尘上,挤占公众理性对话空间;三是侵蚀社会信任基础,加剧信任赤字风险;四是媒介体系变革诱发"熵增"风险,信息传播呈现失范状态.为此,要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舆论引导、媒介素养培育等方面着手,加快构建"四位一体"的"信息疫情"防治体系,在有效提升"信息疫情"防治的响应速度和效果的同时,不断增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治理能力,持续推进信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科层制治理与合同制治理:模式比较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制治理与传统的科层制治理模式迥然不同,体现在权力的运行路径、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风险的治理依赖都存在较大差异.当前出现的"逆向合同承包"现象主要在于合同制治理所带来的权力的分散、目标的冲突、信息的干扰以及不确定性增加.要应对这一挑战,关键在于有效执行和管理合同,其策略是构建规则以整合权力,以科学激励协调目标,创设网络以协调信息,重复合作以应对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冯嫄 《阴山学刊》2020,(2):12-1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于疫情防控等健康相关的信息密切关注,在此期间谣言的大肆传播对疫情的防控、社会秩序的管理、公众的身心健康以及国家的形象和声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疫情期间主要社交网络平台上谣言的出现、生成偏好、个体功能以及危害等问题的研究,以及疫情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治理谣言的对策和现状的梳理,有利于对疫情期间的谣言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孙宾 《阴山学刊》2021,(2):8-15
新冠肺炎疫情是由未知因素叠加引发的跨域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是新中国历史上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多元共治的治理思路。新冠肺炎疫情必须采用多元共治的逻辑机理,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的逻辑架构,树立多元协同的治理理念,提升多元协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强化舆情监测过程中多元主体的有序合作,健全法制体系以确保多元主体协同的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要求,从而推动新时代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社区治理智能化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坚实支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省市社区治理智能化体系在帮助社区精准管控人员、精准进行资源调配以及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智能化思维不足、软件体系不够健全、实体平台建设滞后、数据共享有待加强、支持保障力度偏弱等运行困境,亟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智能化思维理念、健全虚拟平台、建强实体平台、推动数据共享、强化机制保障,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以期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它是由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的治理体制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符合时代潮流,现代化的治理必定是公共治理和善治。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但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要改进这些不足,需要以定型和强体为主线、以统筹和协调重大关系为前提、以法治和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在灾害场域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实现灾害信息的良好沟通,对于灾害的治理和政府组织的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发达国家在灾害治理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灾害信息系统和运作机制。但我国的灾害信息沟通却存在着沟通意识的局限、制度设计的缺失、沟通体制的弊端、信息技术的滞后等困境。要实现国家对灾害危机的高效应对和治理,必须树立灾害沟通的正确意识、健全灾害信息的制度设计、确保沟通体制的良性运行、提升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是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对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进行自觉的、有计划的控制、协调和引导的活动。现代国家是由公民个人、社会组织、政府、企业共同组成的多领域、多层次、多主体、多中心共同体,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遵循不同的治理之道。我国现有国家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理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回归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理想模式上去,理顺个人、社会、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终确立政府治理、市场决定、社会自治、个人自主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