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乡村社会,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乡村文化,而乡村传统游戏则是乡村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乡村传统游戏作为一个国家的特色文化传承,毫无疑问地应该在一代又一代的儿童身上得到继承。但是在世界高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等浪潮侵袭而来,我们的乡村文化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经典的传统游戏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2.
天下事     
官员们怎么说?老百姓怎么看?阳光下,每天发生的事情是新的抑或是并不新鲜的?生活是如此复杂的,走在乡村或者城市,不管我们看见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a是,那些映入我们眼帘的东西,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思考……这个世界,由一些男女、一些现象和一些浅或淡的思想组成。"我思故我在",假如我们都彻底"无所思",那么世界到底会怎样?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星期天,留学生们让热情的美国人Guy带领我们参观印第安人的住地。那是在我们住地东北边,但仍然属于弗吉尼亚州东南部地区。汽车开了1个多小时才到达,这是一大片人口稀少的乡村土地,我们看到周围生态很好,有的乡间小路上停着野鸭和老鹰,池塘里还有乌龟在慢慢爬行。想到这是200多年前还近乎原始人的生活领地,突然感到周围充满了神秘的气息。但当车子停在一个印第安人的历史展览小屋前时,神秘消失了,因为周围已经没有了原始的迹象,房子、汽车,所有的生活设施都和其他美国的乡村没有两样,现代印第安人已经和周围的世界同化了。只有展览小…  相似文献   

4.
乡情系着两岸心戴铁珊年前我赴台湾探亲,对“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的俚语,似乎有了更深的体会。“都是炎黄子孙”为同亲人欢度春节,我们于去年底从长沙到了台湾。到机场迎接的,除了83岁的岳父外,还有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便是同乡周振辉与王久思先生。...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布局、总规划和总要求而提出的,而乡村振兴实践则是一种结合我国乡村实际,运用路径依赖的原理和方法,创造性地把乡村振兴战略付诸乡村振兴的行动。在诺斯路径依赖理论视域中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依赖"运行机理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我们对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童年的乡村是儿时的梦,眼前的乡村是人生的梦。"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这是祖明明小时候对老家农村的淳朴印象。这个生在乡村、长在乡村、走出乡村的80后女孩,在媒体工作10年后,蓦然转身,回到乡村,投入地"爱"一回——爱,日新月异的现代农村;爱,一往无前的自己。明明说:"人生,最终还得自己成全自己,愿我们活得像太阳,而不是向日葵。"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因成为21世纪一大特色旅游而备受城镇居民的青睐.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乡村游在悄无声息中走到我们身边.什么是乡村旅游呢?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发生在乡村区域的风景欣赏、风味品尝、风俗体验等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宋勇 《公关世界》2022,(14):6-7
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顶层设计,对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和全面部署措施对指导我们进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从目标价值维度思考,对于乡村振兴就始终要求久久为功,体现出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自信性;从主体实践维度分析,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大众主体特性;从方法论逻辑维度研究,乡村振兴工作要全面性和针对性结合,乡村振兴同样要精准施策,因村制宜,体现出我们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其中在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了要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集中体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其中民间文学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鲁迅先生对民间文学有颇高的评价,“乡民的本领并不亚于大文豪”,因为无数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是乡民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资源,是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归于泥土     
耿立 《中外书摘》2010,(9):61-62
泥土是乡村的子宫和襁褓。确实,那些河流坑塘是羊水。所有的乡村都离不开泥土和水。我们无法还原第一个乡村的模样,也许是谁把一根拄着的木棍子随手一插,那上面就有了萌动的枝叶。  相似文献   

11.
萌动·嬗变·提升--河南青年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为什么关注农民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当代中国农民是世界最大的社会群体.1995年我国人口达到12.1121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2%.其中乡村总人口为8.594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96%,约占世界农业人口的35%.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农民的规模和数量都无法与中国相比较,中国农民状况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的一部分,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因此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止是我一个人产生过这样的想法:离开自己现在的生活,去乡村,最好是去山村小学教一段书。我们怎么啦?难道我现在不也在教书吗?为什么教大学就没有去教乡村小学觉得有意义?是的,在大学、在城市拿着不算低的工资报酬,比在乡村、山区小学从生活上说要好,但它唯独缺少有德行的生活或者只是它的“象征物”。  相似文献   

13.
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的一项重点任务。山东省威海市山马刘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由"问题村"到"幸福村"的振兴之路。山马刘村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包括带头人德才情兼备,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相关部门扶持支持,各种资源科学利用,人才逐步引进养成等。推进乡村振兴要采用多种方式培育基层党支部书记,打造坚强的党支部和"两委"班子,健全企事业单位对乡村的帮扶机制,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推进乡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文化绵延发展了几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传统观念中的"乡村文化共同体"几近坍塌,农村青少年问题不断爆发。我们的美好愿景是在延续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展当下村落的新型文化风貌。任何国家大政方针、农村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最后一公里"都在村庄,所以"村落"层面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乡村文化落实的关键。其中,乡村学校课堂、乡村图书馆、乡村电影院和社区网络四大平台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本文对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探索,逐项评说了乡遂制、保甲制、宗法制、乡约制等传统的社会控制制度,分析研究了礼与法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指出礼法并施、各用其长是中国乡村数千年社会控制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并认为这种有中国特色的控制手段对我们构想今后的乡村社会控制制度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也全面提升,然而城乡教育差距悬殊的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家庭教育环境、学生自身素质水平不高、能力不足等方面。为推进乡村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重视乡村教育,推行乡村教师补贴政策,加大乡村教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是世界流行乐坛的风云人物,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艺人之一。他是一个音乐奇才亦是一个颓废放荡的歌手。理性的乐评人说他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风格——将蓝调、乡村、蓝草以及福音歌等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催生了摇滚乐时代的到来。埃尔维斯独特的性格特质成就了他的一生,让他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于此同时这种性格又摧毁了他,谱写了一首充满悲剧色彩的的生命终结曲。在他的墓志铭中,有这样的话:他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让我们珍爱;上帝赋予了他特别的天赋,他与世界同享……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乡村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家族这一乡村社会资源,主张加以限制和取缔的呼声高过主张利用的呼声,但实际上,乡村家族资源是否具有现代价值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好一幅乡村美景!1994年,婺源自然保护小区建设被世界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授予世界发明奖,此后又先后获得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环保奖等多项荣誉。从此,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撩开了她曼妙的面纱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乡村社会的结构性巨变,必然带来乡村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质变,因此研究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当前乡村社会关系功利化、理性化的共识,本文以面对生命安全这一人类的利益底线作为试金石,考察乡村农民与乡村艾滋病人之间的关系取舍行动。通过对乡村艾滋病人原社会关系系统的断裂、旧关系修复与新关系重建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乡村社会个体的社会关系系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内核与外围两极分化的结构,乡村社会关系的外围已高度利益化,而与之对应的是内核部分的高度情感化。乡村社会关系结构日益简单,传统的社会支持网络向家庭内核萎缩,使乡村生活的风险加大。因此,在乡村家庭作为基点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上,建立以经济利益导向为基础、现代"抽象体系"为媒介的社会组织体系与社会关系系统,来变革乡村社会组织形式,并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以现代的利益关系纽带取代对传统伦理、情感关系纽带和传统社会支持网络的依赖,以适应乡村市场化社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