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正>一次也未谋面郭沫若所读的鲁迅第一篇小说是《头发的故事》,那是1920年发表在《学灯》上的一篇文章。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的中国近代小说"。他对这篇小说乃至鲁迅的创作风格,是这样评价的:"我当时很佩服他,觉得他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  相似文献   

2.
对于鲁迅《伤逝》一篇的解读,历来基于性别、爱情、启蒙这三个关键词。而这启蒙与爱情又都摆脱不了性别的干涉。在爱情两方下,体现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启蒙,女性对社会的觉醒,在这种鲜明的两性模式的关照下,《伤逝》一篇被愈演愈烈的看成了一篇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的模板,从而使得其更深广的社会意义被消磨。我们只有从两性关系的纠结中跳出来,以近乎第三性的理性视角看待《伤逝》,才能更真切的体味鲁迅的良苦用心,而不至于将其单纯的看作是一篇“始乱终弃”的爱情小说来解读。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阿Q正传》为文本,通过对鲁迅作品横向对比手法,从现代性的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研究。文章写作角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主题的现代性、写作手法的现代性和叙事的现代性。《阿Q正传》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语言运用白话文进行书写,写作手法采用了意识流、象征主义等写作手法,叙事上运用了全知视角多重视点转移叙事,这四个维度的编织,使得鲁迅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风景》不仅是方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奠基之作。这篇小说从"亡灵"的视角,勾勒了一幅河南棚户子一家贫苦人生活的"风景"。本文将在前人对这部作品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贫瘠、亲情的淡漠、心灵的变异和人性的扭曲以及看客的的叙述视角四个方面论述一下《风景》中的"家"。  相似文献   

5.
感慨酒楼     
因不会喝酒,不大光顾酒楼。有朋友偶聚,点几个如意的菜肴,能喝酒的喝酒,不能喝酒的以饮料代酒,平下心来聊它个星出月露也蛮有回味。可酒楼和想象的偏差太大,接受起来不免有些困惑。歌女颈系花环,手提裙裾如风摇。破烂的架子鼓操纵在一个醉鬼一样的人手里,眼睛被厚厚的皮彻底地包容起来。远离喧嚣的目的在于寻一方宁静,不料这儿的嗓音更令人心绪烦乱。是为了省电,不,花灯吊灯群灯占据了该占据和不该占据的地方,包括空间,灯多却亮不起来,处处都是灰暗,灰暗的人,灰暗的笑,灰灰暗暗的忙碌,不知道别人,反止我坐下来情绪上总有…  相似文献   

6.
台静农的创作直接受到鲁迅影响,始终贯彻着关注下层民众、批判国民性并凸显人道主义的"启蒙"主题。《新坟》是台静农的代表作之一,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台静农的创作对五四启蒙主题的贯彻。  相似文献   

7.
通过阅读鲁迅的小说,我们可以感知儿童形象在其作品中的独特存在。本文将集中探讨鲁迅小说中儿童"病态"的身体以及"失语"现象及其原因,以此窥伺国民劣根性改造的难度和鲁迅复杂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英国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并深度解读了其中三位关键人物的行动与心理。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环境里和古代学术史上,小说,都被认为是不入正统之流,不登大雅之堂的,甚至被视为"闲书"和"诲淫诲盗"之书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发展进程上,小说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并最终确立其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进程中一部开山之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在他光辉的一生中,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著作。这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解放以来,鲁迅的作品已译成了十二种文字,介绍给各国人民。我国翻译成阿拉伯文的《鲁迅小说选》,于1964年出版,在阿拉伯各国流传广泛。1975年又翻译出版了《鲁迅短篇小说选》,使阿拉伯读者对鲁迅的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有些阿拉伯国家也先后翻译过鲁迅的作品,如叙利亚出版过《阿  相似文献   

11.
阿来的重塑神话作品《格萨尔王》,不仅相对史诗《格萨尔》篇幅有所减少外,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有着独特的视角。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阿来对神魔和女性形象的认识。小说虽不能展示复杂的人物心理和宏大的战争场景,但诗史中的主要情节已经很完整,几个主要人物也形象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小说《喜福会》中华裔女儿的成长经历,解读她们在父权制强权中所受的影响,以及她们是如何觉醒反抗男权思想,解构男权社会,找回自我,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3.
周芬 《现代交际》2011,(7):46-47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本文以这部小说为语料,分析书中“将”字的虚词用法。  相似文献   

14.
"人血馒头"是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写到的情节,其描述的旧中国底层百姓的无知和迷信让人触目惊心。然而在社会文明已经进步到一定程度的今天,这样的悲剧竟然再次上演——"人头汤药引"带来的撞击,深深地敲痛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15.
《极花》是贾平凹201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与他以往小说不同的是,贾平凹在书中尝试了第一人称的虚实叙事。从叙事学的叙事角度,研究《极花》的叙事视角及韩斌的英译策略及方法发现,《极花》除了第一人称视角,还使用了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而韩斌在翻译时主要用了"斜体表示、直译、意译、省译"等方法,用地道的表达译出了原文创造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生活新信息     
周令飞还原祖父另一面鲁迅也迷好莱坞大片(外10篇)据《广州日报》报道: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在一次全国鲁迅文化论坛上讲述了祖父温情时尚的一面。鲁迅一直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大家过于强调鲁迅作为革命战士斗争的一面,既像‘唐吉诃德’,也像‘斯巴达克’。"周令飞说。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塑造了近两百个人物,细致解读小说人物便可发现诸多人物之间存在互相关联、两两映照的关系,这便是"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塑造上的创新运用。本文以人物互映关系为中心,具体列举对偶手法在小说相关人物中的运用表现,尝试分析对偶手法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本百读不厌、百说不厌的书。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而我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虚构的小说,有趣的小说。所以我要趣话《红楼梦》。我不是一个一个人物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9.
蒋小寒,2000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曾用子晗、悲情城市为笔名发表文字。现为新疆都市报编辑。最早热衷于在榕树下、起点等文学网站冒泡泡。散文组诗《从一间屋子到另一间屋子》入选《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小说《两把吉他的故事》获2006年第二届新疆网络大赛优秀奖,2007年新疆"移动杯"网络文学大赛优秀奖;已出版小说《那枪》,即将出版长篇小说《第三朵少女》。  相似文献   

20.
25岁的选择     
正25岁那一年,张爱玲出版了她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与胡兰成的那段"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也快要接近尾声;而萧红已经完成了《生死场》,离开中国远赴日本,人生导师鲁迅离世,她闻讯悲痛难当;至于丁玲,也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正与丈夫筹备办一本名叫《红黑》的杂志;25岁的林徽因,生下她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