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追寻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一直是人类不倦探求自然奥秘的基本心理动因之一。通过分析石里克关于经典物理学中的因果原理,统计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新物理学(量子理论)中的因果性的论述,最后得出现代科学必须放弃因果原理的绝对真实性而只能满足于概率性的预测这一结论,然后给予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2.
确证(confirmation)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石里克与亨普尔两位哲学家采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来建构确证理论,将实在与假说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句子间的关系。但是二者在关于确证有效性的来源、确证与证实的关系、确证的效力范围、证据的构成方式等问题上有较大的分歧。这种差异的产生,表面上看是由于两位哲学家在逻辑与经验划分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所致,但深层原因却是二者对实在的性质作了不同的理解:石里克认为实在具有时空属性,必须结合具体时空来研究确证;亨普尔则认为没有充分的理由将时空坐标列为确证研究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莫里兹·石里克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维也纳学派的重要成员。在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维特根斯坦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他自身的哲学思想也有一定的连续性,并与维特根斯坦也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以往我们对维也纳学派的分析方法多有误解.事实上,石里克的分析方法就是给出哲学论证的方式,即从对一个句子的意义分析入手,尽量考虑到对于理解意义的各种可能情况,然后详细分析每种情况的具体内容,最后表明某种情况或者比其他情况更能说明这个句子的意义.卡尔纳普的方法是通过建立逻辑句法的方式分析我们用于表达思想的命题结构;他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完全是对其表达方式的批评,而不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评.在他们之间的争论中,海德格尔误解了卡尔纳普,但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种相反情况.维也纳学派的分析概念来自于弗雷格和罗素,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们对哲学性质的全新理解.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与禅宗在语言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是其对主客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后期的延续.也是非对象化运思在语言观上的表达。禅宗以得悟为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认为“语言文字,徒劳施设”。但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乃是存在本身既澄明着又遮蔽着的到达”这一观点与禅宗“心非相,非离语言,非不离语言”的观点存在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禅宗初创于四祖道信,基本完成于五祖弘忍。由道信到弘忍的“东山法门”,无论是禅法思想、传法方式,还是判教说法、活动范围,都已具备了禅宗的各种特点,如不倡读经禅,不立文字;农禅并重,随缘任运;修行简捷,意在守心;明心见性,证悟成佛;等等。中国禅宗丛林制度的基本原则思想,在东山法门也已初步形成。正因为有弘忍实际形成宗派在前,才有南能北秀的门下傍正之争随后。以六祖惠能为禅宗创始人的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禅宗的语言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继承了教内教外的传统观点;同时又深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内涵,并体现在它的宗教实践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它推动着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禅宗旗帜鲜明地反对言教,但在禅教活动中又不得不使用语言,因此陷入了教义与实践的矛盾.副语言的使用,既保证禅师不说出有固定语义的语言,又向学人传达了佛性不可言传的宗门意旨.同时,副语言呈现了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效地辅助了语言,使得禅宗语录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千载之下,犹如直面.  相似文献   

9.
禅宗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语用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对禅、维语言观的比较多从纯哲学角度进行。从语用学的意义和语境视角对禅宗“不立文字”、“平常心是道”与维特根斯坦“不可说”、“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语言思想进行比较也是有意义的,前者的“佛法大意”对应的是后者“不可说”的“人文意义”。意义和语境是奠定禅维瑰丽的语言哲学宫殿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其语言思想跨越时空鸿沟,镜像映照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禅师还是学者,对禅宗不立文字之说历来争议颇多。禅宗的语言观也大体经历了从不离文字到不立文字,再回到不离文字的阶段。究竟是两者兼顾还是绝对的不立,取决于禅宗的修行方式以及禅者的修养境界。禅宗认为,对宇宙真相的认识,既不立文字,又不离文字。这是禅宗对文字认识的中道原则,也是禅宗的语言特色。两者看似矛盾,实则融通无碍,互为一体。不离文字是认识禅理的前提条件,不立文字是在不离文字的基础上对文字的超越,是领悟文字以外禅理的终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禅宗在唐代的兴起,其"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与世无争的"我心自山林大地"的人生境界与旨趣,带给了唐代诗人强烈的创作灵感,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将禅宗语言运用到意境型诗歌中来表达一种空灵、虚静、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禅悟”现象的分析,禅学思想与佛教戒律和佛教仪式之间关系的强调,以及禅学思想进入中国园林理路的探讨,指出禅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具有拯救众生的责任感与宗教虔诚感,它与追求娱情适意的中国园林有着一定的距离。后来人们所理解的禅学思想,其实是抽去了拯救众生的责任感与宗教虔诚感之后享受生活的世俗化的禅学思想。只有在这种意义上,禅学思想才会与中国园林发生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类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思维?一定要用语言进行思维,还是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将语言和思维视为一体,而"分离说"又将这两种东西截然分开.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人类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14.
禅宗典籍中最有魅力的是公案,公案语录属于对话交际的一种,禅师通过公案接引后学,学人凭借公案验证佛理。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来看,公案语言充满对合作原则四个准则的背离,却处处体现着禅师的良苦用心。这些看似违背合作原则的言语实际上却是以表面不合作达到终极合作,其宗旨是实现心灵主体的超越,达到回归本心的境界。要保证公案交际的成功,交际内容、主体和语境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禅师用原发自创的个性化方式,在日常性的禅修中应机接物,交流禅体验,才是合作原则的终极体现。执着于表面文字,无法摆脱言语羁绊,或是学到皮毛后程式化地仿效祖师言句,都是背道而驰,离悟道之门愈行愈远,灭失了禅宗的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5.
禅宗语录语言风格独特,禅宗语录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禅宗语言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有关禅宗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语法的研究、词汇的研究、修辞的研究。通过对禅宗语录语言研究概况的了解,有助于禅宗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和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在禅宗修辞活动中,非语言方式被广泛运用,它们不仅可以补充言语信息、替代言语信息、强调言语信息,还可以传达悟性信息、灵感信息,这与禅宗修辞以“利于开悟”为中心原则是相统一的。禅宗非语言方式的修辞手段主要包括“喝”、沉默、动作语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赵伟 《东方论坛》2005,(2):103-109
晚明李贽、管志道、罗汝芳等人被程朱学者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篡者称为"狂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思想与学说中的禅儒互释.狂禅派人物认为佛禅和儒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佛禅和儒学可以相互阐释,这样就能更容易明了佛禅和儒学的本旨.认识到狂禅思潮中的这种禅儒互释,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狂禅派人物看似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狂禅思潮为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了的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佛法的一个重要流派,禅宗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参悟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后来禅宗又在日本孕育出风格独特的徘句。19世纪末,禅宗被介绍到西方,对英美“意象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禅宗随美国“垮掉派运动”的兴起开始进入美国文化主流,一时成为时尚,至今影响不衰。探讨禅宗对东西方诗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既相融汇贯通又各具特质的东西方禅诗,对于研究两种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普遍认为王维是中国绘画史上“禅画”这一画种的创始人。参禅的“诗佛”王维将禅心与画意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水墨渲淡”山水画中,再现了他修禅的艺术体验,开拓出极为优美深邃的美学境界,达到了诗画相融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他的“禅境画”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并对后世文人画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王维与禅的论证,阐述了禅画的概念及其起源,分析了禅画鼻祖首推王维的原因,简析了王维与“禅”、王维与“禅画”的关系,推断了王维的禅画风格,阐明了王维开创的禅宗画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