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生态文明之路是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根本,也是新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新农村住宅设计现状,指出新农村住宅设计要以与当地环境和谐共生为基础,以为人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设计者应立足地域环境,将传统生态观念和现代生态技术相结合进行新农村住宅设计,从而使新农村中的人、住宅、自然环境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彝族宗教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理念,并从其自然观、原始生殖观和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等方面体现出来,而各种宗教活动仪式的诸多保护生态资源的方式也体现了彝族生态环保传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民族多元生态法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不仅是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的本土资源和智慧源泉,更与当代的生态法治思想不谋而合。本文基于我国生态文明法治构建的困境,在阐释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社会优位、生态法治三个方面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对当代生态文明法治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饮食理念中蕴涵的生态观一直到今天仍对我们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如强调饮食品种来源的自然性、饮食内容须随时节变化而调整、饮食安排应与人体需要相平衡等等。应该说,这一观念对保障人类健康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有些论述也并非完全符合规律,因此我们应予以辩证吸收,并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自身与饮食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饮食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思想对建设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因此,应汲取传统生态思想,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维度,探索构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我国人民福祉和民族永续发展不可或缓的重大课题。对此。既需要展开当代哲学的同时代人的探索,也需要对历史世代人的反思和重构。客家人作为迁徙的民系,克服环境紧张约束,形成体现客家人顺应、敬畏和利用自然的丰富生态文化,对之辩证地分析和思考.为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合理的思想和文化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化虽然被称作“软实力”,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效能却很“硬”,承担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供给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文化匮乏滞后,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民的致富、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新文化培育新农民。新农村呼唤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在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使农村劳动力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人对自然真象的整体领悟,是人在生存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尊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存理念表现在宇宙生存观、和谐生存观、伦理生存观三个方面,其特点是将生命现象还原于自然,用一种恢弘的元视角来认识、解读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充满非凡的智慧,对当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认识意义与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居住质量,是城市住宅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德国达姆仕达特市一个现代住宅小区的描述,分析了其设计者、德国当代著名建筑师——罗迪格·克雷姆提出的"生活在未来的建筑师"的概念,以及他所倡导的高密、节能、灵活可变的住宅设计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生态文学承担着特别的使命。生态文学大量展示生态危机的残酷事实,以对生态危机深重的忧患意识警醒世人,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走出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误区,从观念上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石;生态文学致力于反思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模式如何影响、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持,促进政府对社会发展政策特别是环保政策的修正和实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好的条件;生态文学挖掘现实生活的诗意美,讴歌美好的生态形象,展示理想的生态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扬弃, 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变革,在依次经历依赖——征服——敬畏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转向和谐共生的发展过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形态的必然趋势,标志着现代文明的伦理转向,它主要体现在价值主体范围的扩大、更新的道德观念、重塑平等观念和“自然权利”的辩护等四个方面。选择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一条力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绿色道路,可以构建出一个美丽多彩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4.
由自然概念的词源学解释出发,主要从哲学和历史观视角审视了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自然观、价值学自然观和实践论自然观。通过分析西方思想史上自然观的两次转向阐明生态伦理学视野中的自然观是自然观的第三次转向即价值观的转向, 并对其内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基于生态理念的林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林业的内涵,提出发展林业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安全,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储备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探讨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林业需要注重统筹规划,加强技术培训,进行科学指导,提供政策引领,培育特色林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剖析新农村建设中忽视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切入,论述了小城镇建设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并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推进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理念是健康文化消费的重要基础和意识导向,而文化消费是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实践和基本途径。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展现出市场化与规模化,多样化与个性化,城乡化与阶层化,盲从化与攀比化,娱乐化与低俗化等状况。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视角,树立居民文化消费的科学生态文明观,培养居民成为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者,提高居民文化支付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并增加文化有效供给,强化健康文化消费环境的监管与治理等是实现健康文化消费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社会中出现的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老舍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在于他的身上承载了悠远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与改造。主要从老舍本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老舍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以及老舍的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论述老舍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探索作家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9.
生态美学是产生绿色设计的思想理论基础,绿色设计是生态观念在设计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服从自然生态逻辑是从事绿色设计的基本前提。生态美学观指导下的绿色设计应遵循所有生命都有美感并各有差异的多元审美原则,具有充分肯定自然美感的天然之美认识观和追求自然原生形态与人造形态和谐统一的生态美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20.
摘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影响的认知梳理中,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形式和意象本质的象征性进行了研究,挖掘中国传统图形的深刻寓意与哲理的文化内涵。由于中国传统图形文化理念对现代标志设计最终是否呈现出的深厚文化内涵起到决定性作用,尝试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阴阳调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运用在三个不同主题的现代标志设计中,由传承、再造走向创新,在讲究形式美感的同时注重彰显现代标志由表及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