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5年前,四川军阀各据防区,拥兵自重,混战不休,竟相争夺四川霸权;同时拒绝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势力入川。因此,蒋介石只有对四川实行羁縻政策。红四方面军入川以后,对四川军阀进行了几次沉重的打击,使其溃不成军,军阀盟主刘湘所部也“将折三千,兵损八方”。刘湘深感在四川的统治难以为继,遂于1934年11月到南京向蒋介石求援。蒋刘双方  相似文献   

2.
1935年2月川政统一后,川省政治充斥着各方政治势力的冲突与较量,这些冲突与较量影响着县长人事的整顿.川康实力派刘湘为有效控制地方,培养了以县训学员为主体的骨干力量,其时县长及其他基层行政人员的主要来源为县训学员.随着1938年刘湘去世、蒋介石与张群先后主持川政,县长选用制度发生了变化.甄审合格人员取代县训学员成为县长的主要来源.另外,张群时期对中央特交人员及县长考试及格人员的任用,也给予相当重视.蒋、张时期县长选用制度的调整与中央力图削弱川康实力派、将四川地方纳入中央轨道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1935-1938年川省政府对县长人事的整顿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5年2月,国民政府改组四川省政府,刘湘任省政府主席,川政统一。刘湘政府在蒋介石帮助下收回防区民财两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县长人事。刘湘进行县长人事调整的每一步都给当事各方势力带来冲击和影响,川省地方军政势力的不断消涨、变化及刘湘与国民政府中央的矛盾纠葛其中,随着各项措施的出台和县长人事的不断调整,刘湘与国民政府中央的矛盾逐渐激化,蒋介石对刘湘整顿县长人事的措施也由支持转为干预,最终随着刘湘的去世,刘湘时代任命的县长群体逐渐势弱、分流。川政统一初期县长人事调整的过程,也是当事各方博弈、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这一现象贯穿着川省统一初期的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刘湘率军出川抗战经过及其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率军出川抗战经过及其作用和影响温贤美抗日战争初期,在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杨言要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严重局势下,刘湘毅然请缨抗战,抱病率师出征。虽然“出身未捷身先死”,但他力主抗战并率师出征的精神和行动,对推动全国掀起抗战热潮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五年春,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在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发动“川陕会剿”,围歼红四方面军于川陕根据地内的妄想,牵制了四川军阀的部分实力,策应了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川黔滇边境运动穿插,向金沙江挺进。渡江战役的胜利,表明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指导下,英勇顽强,坚决奋战,对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体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支援红军,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对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台湾2002年度“国防报告书”是陈水扁主玫台湾两年后比较全面反映陈水扁及民进党“国防”理念的报告书,反映了台军调整“国防体制”,加强“总统”对军队掌控,修改防卫作战构想,提升资讯,电子作战地位,以“募征并举”改变征兵制度等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整军备战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1915年,袁世凯在其正式称帝前夕,为了控制西南地区,统一地方势力,处心积虑,选派了他的亲信,号称“军事智囊”陈宦,率重兵入川,以控制四川并镇慑邻省滇黔。陈宦在袁世凯的支持和重用下,为其主子图川,竭尽全力,大效犬马之劳,尤以发动所谓“剿匪清乡”,更为世人所瞩目,使四川人民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8.
论刘文辉反蒋李殿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刘文辉是一位活跃于四川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尤其是他约20年的一贯反对蒋介石,使蒋介石虽对他耿耿于怀,却又拿他毫无办法,从而最终为"控制川康,迎接解放"作出了贡献。这种"坚持反蒋斗争,从斗争中去求得生存和发展"①的...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中央与云南地方实力派人物龙云之间的复杂关系演变,是这一时期西南边疆区域波诡云谲政治形态的重要内容。七七事变爆发初期,龙云派遣滇军出战,与蒋介石关系仍属相安。伴随全面抗战日渐深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中央与龙云围绕政治、军事权力诸方面展开了复杂博弈。虽然1938年7月龙云武汉之行暂缓了双方矛盾,但12月19日汪精卫由昆明出走河内,蒋介石对龙云猜疑日深;而龙云对蒋介石不断压缩地方实力派的生存空间的反击也日渐强硬,双方关系走向分裂,最终发展为蒋介石以武力改组云南省府。这一“非正常”的央地关系形态折射了国民党政权的脆弱性,呈现出近代国家建设的艰巨历程,也彰显了西南边疆与国家发展荣辱与共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0.
川陕革命根据地迅速建立和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九三二年七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攻。由于张国焘“左”倾机会主义“偏师”之说的干扰,红四方面军被迫于十月初放弃鄂豫皖根据地,挥师西指,进军四川。从红军入川到统辖九县一市的川陕省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历时仅三月。从红军入川到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建立纵横四五百里,面积四万二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万的根据地,红军由一万余人发展到八万余人,为时也只有十个月多一点。这在土地革命战争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很显然,川陕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建立,无疑是因为具备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所总结的五个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和蒋介石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有过密切合作,甚或还“义结金兰”。由于各自的政治目的不同,交往中有分歧,也有矛盾冲突。抗战爆发后,冯、蒋又一度合作。但蒋对冯的坚决抗日的态度进行多方排斥和打击.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对国人实行法西斯专政。现实使冯逐渐认清了蒋的本质,最后与之彻底决裂。冯玉祥迎着曙光走向新生的中国,名留青史;而蒋介石却被人民革命的巨浪抛向大海。  相似文献   

12.
1935年蒋介石成功改造黔局后,桂系面临中央势力的严重挤压。为因应时局,桂系试图与蒋介石展开合作换取对贵州的控制权,但在龙云反对下,最终难以实现,同时陈济棠与蒋矛盾激化,再起反蒋之心,最终粤桂联合反蒋。两广事变爆发后,其他地方实力派持观望态度,日本又强烈反对,两广深陷经济困境,且彼此猜忌。随着粤系土崩瓦解,蒋故意撤换李宗仁、白崇禧,桂系进退维谷,意图联络张学良、刘湘另立局面。此后局势逆转,桂系被迫接受和谈,但仍作为独立的地方政治势力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动,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主张抗日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桂系首领李宗仁在逼将抗日中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但过去史学界对此论述较少,而一提到李宗仁等发动的两广事变,就说他们是“打着‘抗日’的旗号”,或说是“假抗日,真反蒋”;或说“两广事变以失败而告终”。实际上否认或贬低了李宗仁在“七七”事变前为发动抗战所起的历史作用。值此纪念抗战爆发五十周年之际,就李宗仁在两广事变、西安事变及联共抗日诸方面对发动抗战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以简述,以纪念对民族解放战争有过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正>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宣布退出国民党政府与放弃国民党旗帜,并不是同时决定的。因此,对二者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一九二七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汪精卫反动集团又于同年七月十五日举行“分共”会议,通过了一个所谓《统一本党政策案》,提出“凡名列本党之共产党员,在本党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及国民革命军中有职务者,应自即日起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一律停止职务”,“并不得以本党名义,作共产党之工作”,正式和共产党决裂而背叛革命。随后,武汉反动派便公开驱逐、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  相似文献   

15.
新桂系是国民党内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方派系,与掌握国民党中央大权的蒋介石集团始终存在着矛盾斗争。抗战时期二者的矛盾斗争受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制约,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当时和后来的历史演进影响深远。抗战爆发后,新桂系与蒋介石集团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但双方依然存在着矛盾斗争。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集团就奉行消灭异己政策,新桂系是其主要对象。从1929年至1930年先后酿成蒋桂战争和蒋冯阎桂中原大战,新桂系败退回广西。“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集团推行“攘外必先  相似文献   

16.
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全国主流媒体密集报道,提出解决办法.《中央日报》代表了官方立场,指二二八事件为暴乱.中间立场的媒体评论持平,长官公署与台胞都有责任,应和平解决,需尽快恢复常态,妥为善后,改革台湾省政.国民党内CC系必欲去陈仪而后快,陈仪是首恶必办,负全部责任.左翼要发动民众反蒋,将所有责任推给国民党政权,是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导致了二二八事件.这些媒体的反应并不能改变蒋介石对台军事镇压,却激起全国民众对二二八事件的高度关切.在全国舆论强大的民意压力下,台湾实行省政改革,缓和省籍矛盾.  相似文献   

17.
1949年,随着国民党退守台湾、中共在大陆的解放,国共两党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半个世纪以来,国共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经历了军事对抗──缓和松动──再掀波涛的大起大落阶段。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之时,我党重申“一国两制”基本政策不变,志在促进祖国真正统一,了解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国共关系变化的规律特点,发展趋向,对于促进祖国统一,认清其统一事业的复杂性、艰巨性有着致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一、1949.10-1950.6国共战争的继续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爆发,是半个世纪中国共关系的特殊时期,蒋介石虽败守台湾,但…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一九三九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相似文献   

19.
所谓“大防疫”观念,主要是指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搞好卫生防疫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卫生防疫部门的力量是不能取得成功的,而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既充分发挥卫生防疫部门的主管作用,又发动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各尽其责,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本文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1996年12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就树立“大防疫”观念,开创防疫工作的新局面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宋庆龄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妇女领袖之一。她一生兢兢业业,无私无畏,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全国人民立刻掀起了抗日运动的高潮。宋庆龄当时处在白色恐怖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