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甫称李白为“山东李白”,元旗和《旧唐书·李白传》径称李白为“山东人”,原因何在?李白有显赫的先世,而近世却沦为商贾子弟;按唐代制度,商贾子弟不得参加贡举,从而进入仕途。本文从李白的入仕道路入手,探讨了“山东人李白”背后潜藏着的李白家世和经历的秘密以及他内心难以言诉的幽愤。所谓“山东人李白”,正是李白为了离弃、遮掩其工商杂户出身,定居山东并取得山东户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李白与汉族儒家文化的关系,别有隐衷含混不清的家世,至少通晓一门“外语”的原因以及具有西域人种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证,并对“龙功之讹”的逻辑联系作了辨析。肯定了“非蜀中说”完全可信,得出了李白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本非汉人,亦非边疆民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盛唐时代的伟大诗人.千百年来,其佚闻趣事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普遍知晓的历史名人,颇具有传奇色彩。然而,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卓越成就和影响的诗人,其家世却一直存疑至今。历代研究李白家世问题的学者,经过无数考证,辨析,问题依然存在.照常理讲,李白本人应是最清楚自己的家世,其自述竟是言而不详。他人如李阳冰、魏颢、李华等与李白从游密切,相交莫逆,是能够真切了解李白家世的同代人,可是他们为李白所作的序文,墓碑志,叙及其家世却颇不一致,留下许多今人似乎难以理解的疑点.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是应该填审地加以探讨的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序一碑”以及近世李白研究成果中不实之处的重新检核,否定了上述史料的权威性。并从不同的视角对李白与汉族儒家文化的关系,别有隐衷含混不清的家世,至少通晓一门“外语”以及具有西域人种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证,肯定了“非蜀中说”完全可信,得出了李白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本非汉人、亦非边疆民族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李白艺术风格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艺术风格的文化渊源王定璋纵观古往今来对李白的研究,较多地侧重于李白的身世、经历、游踪及诗文系年之类的考证,当然这很重要,也很必要;也有一些研究者对李白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为人行事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就。至于研究李白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的成...  相似文献   

6.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为了全面彻底地理解这两句录文,古今不少注家几乎绞尽了脑汁。杨慎说,“观太白自叙之书云:白家世本金陵,此其自状明甚。……唐之先仕于后周,岂有  相似文献   

7.
论女性与李白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李白与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关系进行了情感分析、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评价,认为在李白诗作中,许多美女形象是表达政治之恋的喻指符号;礼赞女性美质也大多是政治理想失落后得到的一种心理补偿,李白的“赠内”诗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珍视,即使是对婚外性爱的表现,也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慰藉,而“宫怨”“闺怨”诗更蕴含着沉重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谢安     
李白十分推崇谢安,诗文中出现次数很多,因为谢安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李白与谢安的气质相似,人生态度也有相似之处,生活理想也很相似。隐居待时、功成身退,是李白仰慕的政治理想;狂傲自负、志存高远、不慕荣华是李白钦佩谢安的另一方面。然而,谢安既有政治才能,又有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和特殊地位,建立了盖世奇功。李白富有政治热情而无政治才能,也缺乏政治家的素质;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但不幸的经历却成就了世界级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李白文化现象”和“三型李白”论(“历史原型李白”、“诗艺造型李白”、“传说塑型李白”),是《李白文化现象论》对李白研究所提出的创意性的理论架构和全新的学术话语。《李白文化现象论》突破了该研究领域那种单维度、线性型、平面化的思维定势和操作惯性,有助于探索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迷踪谜案。从而为李白研究的深化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李白对陶诗的学习与继承问题,作了新的探讨。指出李白的“古风”受了陶诗《饮酒》的某些影响,其闲适隐逸的一些篇章逼肖陶诗,五律和短篇乐府诗也很有一些风格淡远的诗篇,可见陶诗对李白诗影响殊深。李白对陶诗的神髓深有体会,又善于兴会属辞,因此他对陶诗的学习能做到大而化之、神龙无迹。  相似文献   

11.
李白家世之谜破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生前笔述口授其家世的有关材料,真实可靠。李白为凉式昭王李暠之孙李重耳的后裔。李白曾祖李贞为李虎玄孙。李白祖父为李暠九世孙,李白为李暠十一世孙。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李白“游”的方式各异,创作了大量怀乡诗、送别诗和山水诗,并把“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糅合在诗歌中,向世人表达。从旅游文化的角度研究李白及其诗歌作品,既有利于旅游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相关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盛唐诗坛上,独具一格的李白诗风,是其带有强烈理想化色彩的自我中心意识空前高扬的结果,即使是反映他追求建功立业的入世精神的作品也始终带有超脱流俗的理想主义色彩,既具有时代共性的精神风貌,又表现出独具个性的自我特征。文章通过纵(如揭示与复古文学传统的血缘联系以及与李白心目中的历史范型人物)、横(与开天时代的诗人)的反复比较以及李白的生活遭际,突出了李白的自我中心意识及其诗境表现的方式与特点,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诗歌宏大境界的具体生成机制。文章在首肯李白以自我为主,一任情绪变化建构艺术作品的独创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弊端。李白的诗歌只能成为前代的总结与高峰。  相似文献   

14.
游仙诗是受道教影响形成的诗歌类别,李白是盛唐深受道教影响的诗人,他的游仙诗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集中反映了“兼济”与“独善”、“出世”与“入世”、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是唐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理胜于情,“词稍粗率”的独特诗风同他较为“单纯”的个性气质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陈子昂的政治际遇、人生经历、独特家世各个方面分析其个性气质和心理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独特诗风的表征和成因,从而得出;家族及父亲的影响使陈子昂具有积极用世之心和单纯自信的特点,而清高耿介的个性又使他永远无法登上更高的政治阶梯,一再被诬受挫更证明了他简单直接的个性,从而导致了人生悲剧的必然:表现在诗风上,由前期的昂扬踔厉充满自信转为后期的梗概苍凉,思辩成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6.
游仙在李白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多年来 ,人们于李白对神仙的态度究竟如何一直众说纷纭 ,在探讨其游仙原因时也多从外部因素着眼 ,而对其内因———李白个性所起的作用 ,却罕有论及。实际上 ,正是在时代社会和李白独特个性的合力作用下 ,形成了李白对游仙的既信且疑的矛盾复杂态度。李白后期游仙诗取得极大成就 ,其独特个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中介作用 ;也正是由于其独具魅力的个性的作用 ,使得李白的游仙活动和游仙诗的创作均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白以他洒脱不凡的笔触给后人留下几百首珍贵之至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 ,也表现了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面貌。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的一生。这不仅体现在他秉有游侠、策士、洒徒等人的气质和行径 ,而且体现在人复杂的思想观点上。李白数量最多也最重要的作品是政治抒情诗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饮酒诗、山水诗、游仙诗 ,这些作品不仅从内容上经常难以区分、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大体一致的。以上所说四类作品可以从中看出李白的主要面貌 ,却还不能概括李白的全貌。李白生平交游之广 ,世无其匹 ,在王候、将相、朝臣、大小地…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理想图式与幻灭──李白“功成身退”思想及其意义阮堂明李白一生经历曲折,思想也复杂多变。他融合了儒、道、佛、杂、纵横、兵等诸家不同的思想。这多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相加、叠合,而是有机的融合。而且这诸种思想就其对待人生和现实的基本态度看,大...  相似文献   

19.
高启作为"明代第一诗人",以博学工诗的聪明才智与兼学众家的创作追求,卓立于元明易代之际。其诗一改元末诗坛绮靡缛丽之诗风,展现出超凡脱俗之意趣。高启的个性与李白颇为相似,其诗风亦相类。高启不仅接受了李白的人格,更是通过创作实践来接受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20.
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华民族历来勤劳务实,注重家族人伦、以家为本,家族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中国历代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舍作为文学大师深受家族文化的熏陶,传统的家族文化因素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家族文化促成了他独特个性气质的形成,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增强了他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