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琴歌是古琴艺术中重要的音乐形式,对它的发掘和整理,是当代古琴音乐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从琴歌艺术的发展脉络、曲式结构、歌词与内涵、演唱、文献归纳、总结,可对其艺术价值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许多诗人都与古琴有不解之缘。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唐诗与古琴的关系,试图追寻唐诗中的古琴文化。  相似文献   

3.
古琴艺术和古诗词艺术歌曲同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体系的结晶,都具有文脉悠久而意境独特的文化特征。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审美和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两者的艺术特征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抒情咏志”。在时代语境中,当代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古为今用,吸收古代扎根传统文化底蕴的精髓,去其糟粕,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古琴音乐的融合加以研究,能够当今音乐创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楚人擅琴,如今却又为何刮起楚人尚钟之风?究其实质,即阶级意识在楚音乐文化中的顽强表现,本文通过侃琴说钟,为客观上被冷落和淡漠的古琴艺术,恢复其在整个楚音乐文化中所应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高罗佩《琴道》中的音乐姿态艺术观,主要由古琴音乐姿态的文化涵化与融合、音乐姿态身份与价值主体间性、表现姿态话语体系三个部分构成。从古琴制式、身体、叙事姿态三个维度阐释了制式姿态中的“自然”意义、表演姿态中的共鸣效果、聆听姿态中的交流价值。其音乐姿态艺术观体现了技与艺的统一、器与道的融合、天与人的合一等重要特点,为中国音乐审美理想和东西方音乐艺术対话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古琴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而发展,同时,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刻地反映了儒家"中正平和"的音乐理念,文章通过对琴乐教育历史的总结和对古琴琴体寓意、制作工艺、音色与演奏方法、曲目的审美标准以及古琴音乐的功能指向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古琴艺术中体现的"和"之理念.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境中,“士无故不彻琴瑟”,古琴与士(文人)是一组文化伴生关系,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颇具哲学意蕴的有道之器;古琴音乐最能体现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具有知音、爱情、个人操守、家国情怀以及治身理政等多种文化意蕴,而“琴与心通”则是理解琴乐文化多重意蕴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宋代琴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是古琴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近世的琴乐,无论是琴学理论,指法谱式或演奏艺术,莫不和宋代的琴学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汉唐琴乐的传统,又赖宋代琴学的兴盛而得以延续发展。其中琴调的系统化与盛行,就是一项颇具代表性的成就。 本文拟对宋代古琴音乐的宫调问题,即五音正调与外调的概念与形式,及其实际的应用作一扼要论述,包括对《外调转弦》这篇重要文献作必要的考据和校释,以备研究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9.
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历史悠久的古琴艺术,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质,对中国传统思想精神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文化的兴盛、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古琴艺术如今却受到重大打击,并遭受冷落成为边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首的古琴艺术,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挑战,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为保护古琴艺术、推动古琴艺术发展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琴歌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完美融合的产物.闽南语起源于中原,保留了大量中原古音元素,用闽南语传唱琴歌,具有可行性.《长相思》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琴歌,用闽南语文读音进行演唱,更具古风古韵.  相似文献   

11.
琴,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有关,它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古琴也渐渐走向西方世界。上世纪,古琴音乐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几经沉浮,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几遭灭绝之灾。改革开放以来,古琴在国内及海外的生存状况如何?如何走出困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国粹式微的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以此历史期间的古琴民间团体实践为个案,以社会学的细读方法对琴社的历史文献进行分析,试图论证:古琴是传统社会中"士"阶层的文化遗民——"士绅"阶层的文化身份符号。民国时期的古琴实践者通过古琴艺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品味坚持,形成特定的群体符号边界,这种文化符号对一个阶层在社会等级结构中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正是对身份符号的"文化自觉",古琴艺术才得以在新文化情境中得到整体性存留。  相似文献   

13.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赵维峰婚礼歌是土族在本民族的婚礼中所演唱的歌曲,带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歌种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婚礼歌是土族人民世代传唱而流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不仅婚礼歌的音乐具有古朴自然的特点,其...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民歌审美谈哈斯朝鲁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社会活动的产物,是蒙古族审美领域里较早出现的艺术之一,有其自身的独特结构、形象风格和美学特征。在蒙古族早期文化中,歌谣、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蒙古族歌舞起源于蒙古社会的初级阶段,是祖先在各种社会活...  相似文献   

15.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适应了农耕文化生活节奏,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故成为士群体阶层的钟爱之器。在宋代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古琴艺术闪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辉,鼓舞着文人雅士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反映出不同于汉唐的新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6.
琴,亦谓“七弦琴”,俗称“古琴”。据古籍记载,相传古琴的创制者是远古时期的神农、伏羲、尧、舜等。甲骨文中,音乐的“乐”字,就是以丝弦张附在木器上的象形。这说明早在甲骨文时代,人们就使用了琴,瑟之类的乐器。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集《尚书》中,介绍当时的演奏方式是“搏拊琴瑟以咏”(《尚书·益稷》,即击器打着节拍,以琴瑟伴奏歌咏。 如今,当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发微撷珍时,就会发现,古琴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瑰丽多姿的中国古典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逐渐与之相映成辉、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今传古琴曲《秋风词》,其曲词多被认为是李白诗作,然曲词前半确为李白《三五七言》,后半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罗烨《醉翁谈录》己集卷一《烟粉欢合》中《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一诗,乃是删写该诗最后八句而成。古琴曲《湘妃怨》的曲词,也是出于对《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中“君在湘江头,儿在湘江尾”两句的附会,在该诗的整体基础上进行增删而成。古琴音乐创制在历代典籍中寻找曲词文本的传统,《湘妃怨》与《古秋风》自身音乐属性的相似,琴乐良好的大众传播基础,导致了所谓“李白《秋风词》”的产生和广泛误传,并在当代通过发达的出版业,在一般作者、读者以及非古代文学专业方向学者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在文学和音乐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科学地保护、传承与发展桐城歌,必须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桐城歌在演唱形式、节奏节拍、音阶调式、旋律与曲式结构等方面的音乐文化特征。对桐城歌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能为桐城派文化研究、黄梅戏音乐研究、中国民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侗族大歌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质的文化载体,并以其协调完美的复调和声与自然和谐的音乐美学特质广为流传。侗族大歌的多声部特色成为其民族性的彰显和民族心理的精神认同,是侗民族文化的本质体现并具有民族认同的意义。自然和谐的原生态艺术来源于人民长期对大自然的审美欣赏,并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优美、动听的民族复调音乐,而"款"的组织形式和"寨老"的协商制度以及鼓楼公共文化都体现出自然和谐的特质,成为大歌安身立命的土壤。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内蕴于侗族大歌之中的审美特质以主体"体验"的方式勾连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技术文明,再现了侗族大歌质朴天真的审美体质,呈现出民族自然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古典梦回。  相似文献   

20.
现代音乐在当今时代已广泛地渗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因此对现代音乐作各方面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于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节奏、节拍方面的比较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关于现代音乐节奏、节拍的训练方法。目的在于在比较中找到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节奏、节拍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寻找快捷、适用的方法,以提高教学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