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西方环境新闻文本的环境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西方媒体之环境新闻写作,不是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借助事件传达一种科学的理念.环境伦理学就是解释环境事件的重要坐标之一,其中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现代经济学与环境伦理观关系,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伦理关系,保守疗法,封闭的循环等,就是这个领域里较为核心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一切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出发点和基础.实践维度的优先性不仅体现在优先于感性、直观,更体现在优先于理论思维和逻辑概念.从伦理学视域出发,强调实践维度的重要性,并非要在伦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实现“哥白尼倒转”,而是由于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尤其在当前以经济关系变革为基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变革的新形势下,伦理理论的确定性与实践成果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迫使我们必须将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伦理秩序,提高社会成员道德修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4.
伦理研究的核心 ,是人与人、与事的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评价。与人 ,构成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 ;与事 ,则为职业道德。新闻伦理学 ,其话语内涵不外乎是新闻人的职业道德 ,但为什么是这样一种职业道德和为什么对这一职业作这样的道德规范 ,在已有的新闻伦理学论著中大多忽视了对“事”即新闻的本质特点与新闻道德之间内在关联的阐释 ,或是将这一点作为预在的前提而忽略不计。其实正因了这种“懒得说”或“无需说”,倒使这一种道德规范缺失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徐新平教授的《新闻伦理学新论》 (以下简称《新论》)则首先解决的是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弗莱彻的研究的主旨来看,境遇伦理学主要是要对抗长期统治西方的基督教伦理道德,矛头直指基督教传统伦理学的律法主义和教条主义,但实际上,境遇伦理学不过是对传统伦理观,特别近代以来古典伦理学中的"主体"因素的张扬。一般来说,境遇伦理学是从伦理思想方法、道德原则和价值目标三个方面来对抗基督教伦理观。本文力图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中所蕴含的主体向度,阐释道德主体在道德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章比较了康德有关伦理学思想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道德实践方式,指出两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考察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重申康德伦理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活力实践生成的伦理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活力作为社会演进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创造性发展的条件,是所有民族和国家关心与追求的重大主题.对这一生成与过程的现实根基进行伦理学反思与追问,可以发现社会活力是在感性活动、利益协调、社会控制、知识实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生成.对社会活力实践生成哲理的前提性反思与追问能够为我们揭示社会活力的本质,进而实践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活力,为真正解决中国社会"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实境遇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及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在全同起步较早,伴随地方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根据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南京市于2003年设立了专职新闻发言人。近年来.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积极吸纳其他省市好的做法.通过全市各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在保障地方政府新闻发布工作高效运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及时权威地向社会公众传递政府信息疗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学伦理学要成为完善、成熟的文学理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工作既包括现实意义上的实践和应用,也包括理论意义上的话语建构。在创作实绩方面,文学伦理学需要有体现当下伦理学精神的文学创作、中国文学史、理论影响下的创作实践等三方面的支持。只有在充分的伦理文学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有充分的对伦理文学的“创作谈”,才能有伦理文学批评。在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需要在清理中外典型的伦理题材文学作品和中外文论有关文学伦理的思想观念基础上,进行文学伦理学体系的学术建构,确定框架和范围以及主要内容,进一步实现话语的建构。在理论应用方面,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实践形态,把文学伦理学应用到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叙述之中,将深刻而长远地影响文学创作。文学伦理学要成为成熟的文学理论,必须要有广泛的实践应用,应用于文学史书写和文学研究,这不仅是理论建设的需要,在根本上也是寻求文学研究和文学书写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误区与环境保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应澄清以下理论误区 :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论争 ,不应过分强调自然或人的客观、主观立场 ,应将两方面统一起来。只有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 ,由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时 ,价值才显现出来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均停留在一般意义上抽象谈“人”。在人的存在形态不变 ,人自身不改变 ,仅依赖改变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 ,而不在实践中改变人自身 ,是不可能走出“人的困境”的误区 ;同时 ,应把“事实”与“价值”区分起来 ,避免陷入混淆“是”与“应当”的逻辑悖论。环保实践应以“生命价值”为其伦理基础 ,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中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调整好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著名哲学家彼得.辛格的实践伦理学涉及动物平等权与动物解放论、试管婴儿、堕胎、安乐死、全球贫困以及政治等极其敏感的伦理问题。其中关于动物平等权与动物解放论、堕胎和安乐死、贫困及其解决方案等前沿问题的独特看法和敏感问题的犀利观点,使其成为极具争议的焦点人物,也由此对西方传统的伦理观点构成严重冲击,甚至产生严峻挑战。每一种伦理体系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是辛格的理论和行动对现实世界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2.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是把医学伦理学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二者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核心要求是树人。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遵循医学人文教育的特点,探索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教育、敬畏生命观教育、贡献和谐社会实践教育。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回顾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史,环境伦理学之父罗尔斯顿深受大地伦理思想的创立者利奥波德的影响,以自然价值论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事实与价值截然两分的观念,从实践出发,提出让伦理学走向荒野,使之应用于政治、经济与个人道德层面,探讨了环境伦理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之一的罗尔斯顿在环境伦理学上的实践转向,将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西方伦理学研究的重心逐渐发生了转向 ,在这个过程中 ,伦理学对产生于社会各领域中的种种道德难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进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应用伦理学。在今天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应用伦理学已成为哲学学科的新的生长点。生命伦理、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女性主义伦理及应用伦理学基础理论等领域出现的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使应用伦理学被誉为伦理学在当代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16.
这是一位关注改革实践的经济学家,一位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并组织研究制订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的管理学者;在院长、所长、教授、主编等一系列头衔的光环下,李维安仍没有懈怠,上足了马力,在自己的研究檎域,不停地耕耘探索着…… “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这一名言恰好像是对李维安的描摹,伴随著他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与艰辛的求学、治学之路。出生於青岛的李维安,在接受正规教育前,插过队,当过装卸工。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侯,他也没有放松过对知识的追求。70年代末,刚刚恢复高考,只有初中毕业的他,凭著一股毅力和冲劲…  相似文献   

17.
生命存在的本质即是创造,生命创造生命和生命创造自我之目的,是追求其存在的完整和生存的健康.生命为实现此双重目的,必须拥有其内在主体性和生命的知情权,必须以其自由为生命创造生命和生命创造自我的最高立法原理.根据此一立法原理,生命的存在展开,既要遵循自我创生原则;又必须以平等为平台,遵循互不伤害,相互尊重、相互完整的生他原则.  相似文献   

18.
汪英宾的新闻职业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自觉的新闻职业认同;二是注重新闻教育;三是倡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他的新闻职业观多借鉴自美国,有很深的"密苏里模式"烙印.汪英宾对民国新闻职业化发展的贡献在于,以演讲、讲座和授课的方式把美式新闻职业观引介入中国,拓展了新闻职业观的传播范围,并结合中国新闻界的现实进行实践,推动新闻业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伦理学建构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与道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并不由此而成为相互排斥的两极,政治与道德在一定的规范领域或时代意义上,是完全可以互通和浸润的.因此,无论从政治的起源,还是从我国当今政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来看,政治都具有本源性上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20.
黄远生是中国报界的奇才,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也是中国新闻文学的创造者.他主张办报应主持公理,力求新闻真实、客观、全面、公正,提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同时,黄远生首创了日记体的新闻通讯文体,提倡新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