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由个体承担风险的社会中想象共同体是当前时代的一个重要议题.在传统共同体解体之后,借助传统共同体遗留下来的文化碎片重塑共同体,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的追求.不论是基于个体自由的共同体,还是基于组织控制的共同体,都在历史的进程中被实践所否定.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再次激发共同体的想象力,需要从消费和分配关系的表象深入到生产关系之中,需要从对个体和共同体的内在性的实体化思考走向一种相互沟通的关系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3.
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对个体利益和共同体利益的范畴分析,时代性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视国家利益和全球共同体利益的关系,重在构建利益共同体;从人的发展逻辑阐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呼吁共同价值追求提供根本价值指向,重在构建价值共同体;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对真正共同体实现过程的阐释,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推进各国生产力共同发展、实现共担发展职责、共享生产力发展成果,重在构建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依旧是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资本逻辑控制下的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诸多问题,人类究竟何去何从,引发思考热潮。科学研究"共同体"的生成要素,挖掘"共同体"的本质目的,才能拨开重重迷雾,走向马克思实现人的幸福的"真正共同体",探索出实现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共同体。通过对"共同体"生成要素的历史考察,可概括为自然血缘亲近要素、文化信仰趋同要素、政治权力创制要素、经济利益共生要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素等五个方面,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不仅能揭露其他"共同体"的虚假性,更能为当今世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作出解说。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 ,日本学者提出了村落共同体假设 ,美国学者施坚雅提出了基层市场共同体假设 ,后来 ,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引发了大量的争论和研究。本文将在总结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变迁 ;并对乡村工业化导致的新的乡村社会结构单元———基层生产共同体进行比较详细的考察 ,在经验调查的基础上对基层生产共同体的形成、特征以及对中国乡村社会基本结构的影响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戴兆国  毕亚琴 《江淮论坛》2022,(1):93-100+19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生成的前奏包括:对自然共同体观念的终结、对虚幻共同体认识的扬弃、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确立。在此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得到了真正的开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是超越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世界历史的必经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续写的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通过对科学共同体概念的认识,探讨物理教育共同体的结构、类型、特征,把握现代社会对物理教育共同体范式的影响,期望现代物理教育共同体的研究从不自觉的状态进入自觉状态,更好地发挥科学哲学对物理教育共同体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生成、觉醒和勃兴,始终伴随并统一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孕育,在各族人民共创中华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在近代中华民族对外抗争中初步觉醒,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共谋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走向勃兴。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归属、维护、发展等各层次内涵不断丰富,其状态也从自在向自觉再到自为转变。其演进是实体发展与意识进步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而不断递进深化的螺旋上升运动,是顺应历史趋势与自觉构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不可越过的经典文本.在此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论证了国家这一虚幻共同体产生的根源并指正了其虚幻性所在.同时,他们阐述了只有建立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现实的人是社会性存在物,是在共同体中的存在物.因此,以共同体为视角考察人在性质不同的共同体中的生存样态能够为如何看待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何处理人与共同体的关系提供理论思路和现实指导,对实现“共享发展理念”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按滕尼斯的理解,共同体不仅意味着一群人共同生活,而且意味着这群人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精神共同体是共同体的类型之一,道德共同体也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类似于滕尼斯所言的共同体,毛泽东时代的共同体则是"国家主义"的共同体。重构新的社会共同体,尤其是道德共同体,是当前我国社会现实提出的客观要求。当代我国社会道德共同体的特征是:道德人格的平等性、道德信仰的共同性、道德文化的继承性、道德价值的共识性、道德情感的依恋性、道德与幸福的统一性。建构道德共同体的策略主要应包括:建构利益认同机制,夯实道德共同体的利益基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权力阶层的"道德领导力"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发挥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作用,提升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感和道德自治能力;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以提高共同体成员的"文明性能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理论探究,缘于对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相互对抗的现实分析。马克思在历史逻辑中区分了"真正的共同体"和"虚假的共同体",分析了人类共同体建设的不同历史形式,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系统阐述中完成了对社会共同体的理论阐释。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我们讨论人类解放主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新时期推进建设人类共同体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一种政治哲学叙事,影响着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走向,但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未在政治哲学的维度上得到充分研究,人们总是过多地关注共同体概念的社会学的论断。共同体的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和历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但是,"真正共同体"在马克思的思想当中是"此岸的"还是"彼岸的",却没有明确的论述,因此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概念,就成为正确地诠释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共同体概念意涵着货币共同体、资本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异化共同体。无论是资本主义共同体还是社会主义共同体,两种共同体都受着必然性的支配,都是人类社会的此岸性的存在。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真实共同体是对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的扬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正共同体"的价值观,是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阶段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4.
货币共同体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范畴。马克思关于“货币本身就是共同体”的论述,蕴含着以共同体为基本单位考察人类存在形态的历史演进的意蕴。马克思在行文中将货币共同体界定为以抽象性为本质规定的存在物。货币共同体抽象规定性的生成,一方面是人类存在样态嬗变的历程,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生成的价值形式逻辑的反映。货币共同体的抽象规定性是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产物。因此,只有以价值形式的演进为主体脉络,将货币共同体抽象规定性的阐释置于社会分工与交换关系发展的总体历史,才能还原马克思对共同体考察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本来意蕴,从而洞察当代资本主义抽象统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观察视角,科学预测了世界发展进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空前加深的联系与交往再次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前途命运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逻辑贯通、实践关联,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精髓要义的当代承继,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图景的现实布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实现“真正的共同体”提供了科学指引,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建构则是通往“真正的共同体”的过渡性桥梁。文章探讨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辩证关系,探析了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建构方式,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郭鹏  甄红菊 《学术探索》2022,(11):10-1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关于世界历史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并归宿何方的阐述过程与系统,建基于其历史唯物主义,并最终奔向共产主义理想,在这个过程中集中展现人类社会自身发展形成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推动下,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不断扩大多维交往,交汇而成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应用于、适用于全球治理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深刻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对当今全球化总体时代趋势系统研判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伦理基础上的霸权主义世界秩序的自觉超越,并由此开启对全球治理新模式、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以及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建重塑,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的世界发展意义,又凸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羌人自青铜时代开始广泛活跃于我国西北地区,与华夏、西南等族群长期互动与交融,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羌人在主动或被动的迁徙过程中逐渐融入周边族群,成为今日汉、藏等多个民族的祖源之一。除战争因素外,气候环境和族群自觉等因素可能是羌人迁徙的根本内在动力。对羌人等古代族群迁徙和交融史的研究,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注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时代需要。全球相互依赖的日益深化和共同挑战的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由零和的生存竞争关系逐步走向正和的共生性关系,客观上成为某种自在的共同体。但由于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分歧,"命运与共"尚未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更没有成为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自觉,由此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对此,国际社会需要从利益基础、制度保障和共同意识等方面入手,促进各国由一个自在的命运共同体逐步走向自为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