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取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产业结构优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能够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间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2)在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而增大,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且区域差异显著,即东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最明显,中部次之,西部较弱。  相似文献   

2.
3.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VAR模型来分析技术创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提升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和促进因素,其中金融发展的影响比技术创新更加明显,而且在金融发展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金融发展结构而非金融规模;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从量向质转变的主要原因和因素;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福建省1990--2007年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为福建省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是一国的战略性稀缺资源。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影响经济。金融资源配置如何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探讨了金融资源总量及其增量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状态;金融资源的单一配置结构,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金融资源总量不足,影响区域经济结构失衡;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影响区域经济结构失衡;高投资态势既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首要原因,也是吸纳金融资源的主要手段;企业组织是经济增长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复式平台;民间资本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金融资源配置力量,并相当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格局及区域经济增长态势等七个方面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十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该研究选取2004~2018年中国37个大型空港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考察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在临空经济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不同规模的临空经济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区域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有所差异,大型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其区域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善区域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珠江三角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区域金融结构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它包括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三个层次,在衡量区域金融结构时应以微观结构指标为主,同时兼顾中观结构指标和宏观结构指标;2.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区域金融结构依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扭曲现象,主要体现为区域金融机构集中度过高、区域金融工具集中度过高和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等.  相似文献   

10.
改善区域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珠江三角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区域金融结构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它包括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三个层次,在衡量区域金融结构时应以微观结构指标为主,同时兼顾中观结构指标和宏观结构指标;2.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区域金融结构依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扭曲现象,主要体现为区域金融机构集中度过高、区域金融工具集中度过高和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等。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产业集聚通过集聚效应为技术创新提供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二者相互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主导技术强化产业集聚功能、技术集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升级推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徽省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经济增长三个经济变量,选取1998—2015年统计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经济增长和研发投入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互为推动、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推动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但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显著,存在时间滞后.为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建议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进行战略定位,以推动安徽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蕴含的“增长”与“公平”要义紧密相关。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和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的提升均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推动效应,但数字排斥等现象的存在致使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并未对经济包容性增长产生影响。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其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会因规模效应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创新创业能力异质性。经济增长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金融集聚是指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参与者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该地区无论是金融机构密集程度还是金融机构的种类都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金融集聚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它们主要受到政府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在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效应主要有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金融外溢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自我强化效应;负效应则主要表现在金融资源分布不均、金融机构之间恶性竞争、机构之间的内部控制形势严峻三个方面。在区域经济增长基础上,有效发挥金融集聚效应要明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不同金融集聚模式;广泛集聚金融管理和操作人才,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和法律法规,完善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实证研究表明,广东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性,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广东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却不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广东经济增长未能带动金融发展,使得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存在金融抑制。接着对实证的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变,数字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理利用数字金融将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实现。选取近十年陕西省十个地市级区域面板数据测度经济高质量增长水平,得出以下结论:陕西省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数字金融能够驱动高技术产业聚集并加强正向作用。分区域来看,关中地区与非关中地区的数字金融均对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前者高技术产业集聚中介效应显著,后者高技术产业聚集中介效应不存在。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加快完善数字金融体系,但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则应当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20年除港澳台的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与绿色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影响和区域差异。进一步,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门限变量,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物质共同富裕与精神共同富裕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推动精神共同富裕水平提升,而与物质共同富裕水平存在倒“U”形关系;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的交互可对共同富裕产生更强促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存在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精准滴灌数字普惠金融、深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构筑数字绿色金融协同新业态,以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