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娜 《理论界》2012,(12):28-30
本文主要从货币起源和信用贷币两方面说明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同时试图通过结合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理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证明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更具有优越性。最后,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云中 《江汉论坛》2006,3(5):65-69
货币对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货币供给的特性问题,货币对产出、就业和物价等经济运行的影响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西方经济学者长期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做出拓展研究和创新研究,以丰富马克思的货币学说和增强马克思货币理论对相关经济实践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逐步减少行政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生活的运行,即由对经济生活的直接控制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在间接的宏观控制手段中,货币金融将起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货币与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货币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上,过去,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1.把马克思从不同层次对货币的研究机械地割裂开来,认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仅仅局限于货币的本质、起源和职能,忽视了马克思关于货币以信用为中介对商品经济运行的刺激或破坏作用的理论;2.把马克思为了抽象分析而假定的金属货币运动等同于现实货币运动,没有从马克思对信用制度下货币运动的分析中去认识银行控制货币运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实,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两个层次研究了货币问题。首先,他撇开信用制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从而科学地说明了货币运动和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然后,马克思以信用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是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者,现代社会理论的基本主题(即反思现代性和资本主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它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论域(即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分析),都是由马克思奠定的。这一理论规划在西美尔货币哲学中得到拓展。西美尔开发的现代生活体验分析新论域,以其对现代性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态度,形成对马克思经济结构分析的深刻回应,并由此显示了马克思在现代社会理论中的巨大理论效应。但西美尔对“货币作为货币”的有限理解,终未达到马克思“货币作为资本”的认知水平,成为其货币哲学的重大缺陷,也由此证明,马克思对现代性和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刻性和有效性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货币需要量规律探讨张晓马克思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他的不朽著作《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全面论述了货币的各种职能及货币需要量规律。深入学习和探讨马克思货币理论,尤其是货币需要量规律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紧缩性货币政策既是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也是国民的善良愿望.然而,这一政策的每每操作,却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量总是较大地超过了货币的实际需要量.窃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而是某种内在因素逼使我们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一、金融机器:仍在带病运转1、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一定时期中待销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币需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在这里,马克思认为金属货币以及纸币的需量均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商品交易量,这三个变量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从马克思的货币需求公式中,我们可得知,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公式.我国目前的货币需求理论遵循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实际操作的货币需求公式是:货币需求增长率=(1+经济增长率)×(1+物价变动幅度)/(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1公式中,自变量也只局限于三个:属于商品流通速度的(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属于商品交易量的(1+经济增长率);属于商品价格的(1+物价变动率).在我国货币需求的这一公式中,  相似文献   

7.
论信用经济——读《资本论》第三卷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人们把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三个具有特征的经济运动形式而互相对立起来。”马克思虽然不同意把上述三种经济形式对等并列,他指出能够和自然经济并列的只能是商品经济,但认为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不同阶段,并且认为:“货币经济只表现为信用经济的基础。”可见,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高级阶段。 一、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的主旨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童泽恒 《社会科学》2000,(10):28-31
随着各界对我国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的共识 ,如何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成了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对货币供应扩张传导途径的研究 ,作者认为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微观环境。决策层的货币政策应当着眼于培育和完善各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 ,同时创造条件使商业银行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企图通过简单的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法 ,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都是不可行的。一、货币供应扩张的几种传导途径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表明 ,在市场经济国家 ,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 ,…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货币理论中 ,货币是否中性 ,即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 ,但更多的经济学家持货币非中性的观点 ,即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宏观经济模型是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的经济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价值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地描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动态运行过程.考虑了货币、价格动态等因素,使模型更趋现实,所以运用它能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给扰动与股票市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给扰动(money supply surprise)指公众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意外变动将影响股票市场,因而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货币供给扰动对上海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扰动对上海股票市场的影响不大,而且还存在时滞。在不同层次的货币中,M1的扰动对市场的影响最为显著。但是,与传统理论的预测不同,M1的增加对股票市场有负面影响。这表明,股票市场还无法充当中国货币政策一个有效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3.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理论中最难的部分之一。马克思曾引用英国议会议员格莱思顿的一句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在马克思以前,就有许多人研究过货币理论,但谁都没有马克思研究得那么透彻。这里,我主要谈三点体会:一、关于纸币和黄金的联系;二、关于纸币流通规律;三、关于货币拜物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货币经济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货币经济学的源头,理论界一般都认为是威克赛尔第一次打破了货币与经济分离的“面纱”而最早探讨了货币经济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客观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并把它放在货币经济理论史的角度来考察,就会发现,正是马克思先于威克赛尔而在“二分法”盛行的时代最早探讨了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最先形成了统一的货币经济理论.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货币经济学说史上货币面纱观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货币经济观过渡的时期,也是货币价值理论中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生产成本论共存、拼争的时期.在这种学术潮流与学术流派交叉发展的背景下,威克赛尔(1898)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并在此框架内实现了由货币面纱观向货币经济观的转变;马克思(1867)则独创科学的劳动的货币价值论,在货币生产成本论的框架风实验了由货币面纱论向货币经济论的转变。也许是由于信用货币制度从而货币数量论畅行当代,马克思的货币经济理论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我们相信,这一贡献不仅具有科学史的价值,而且它所揭示的一般货币经济规律对于研究当代货币经济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此轮全球超长周期的经济繁荣中,作为全球两大经济增长极和两大经济体的美中两国,均以各自版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引擎.两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核心差异表现为两国货币当局的货币发行机理之不同,呈现不同的系统运行特征,美中两国各自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空间,及由此带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唐斌 《兰州学刊》2015,(3):104-107
货币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货币思想的深邃与他研究货币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生产关系的高度把握、辩证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宏大的历史视野是马克思研究货币的方法论基础,也正是这些方法使得马克思的货币思想具有经济学和哲学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货币对经济的推动力,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但是,这几年来我们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认识却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货币投放是经济运行的动力,财政超分配,货币超经济发行,企业盲目扩建,致使通货膨胀严重,损害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所以,有必要对货币推动力进行深刻认识。 一、货币推动力的界定 一提到解释货币的推动力,人们就会想到马克思的一句话:“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这句话的含义是很明确的。任何物质资料的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货币需求研究中 ,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需求管理的分析缺乏系统性 ;另一方面是对于该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较少涉及 ,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需求管理问题的研究更为鲜见。本文认为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其标志是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演变。货币政策框架及政策变量的选择是跟随其主导理论而变化的 ,在政策框架及政策变量的选择上 ,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而改变和修正。要进行货币政策的需求管理 ,就要求货币需求总量是可测的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和总储备金的控制要有垄断性 ,货币政策目标要有稳定性 ,在利率政策上 ,利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并从真实利率出发。  相似文献   

19.
货币拜物教学说是马克思的货币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对于货币拜物教学说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对这一理论的内容和实质进行探讨和研究都是很必要的。 货币拜物教是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间的社会关系,它使得货币显现出一种“魔法妖术”般的神异性质,对于这一现象,马克思以前的人,包括许多经济学家也都“迷惑不解”,只是马克思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分析,才第一次揭示了它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金银天然并非贷币, 但贷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题头这句名言是马克思对货币和贵金属关系的最好概括。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货币章”等著作中,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十分详尽,其理论的深邃,知识的丰富,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都是无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认为,“金银天然并非货币”。就象黑人天然不是奴隶、纺纱机天然不是资本一样,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之成为货币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