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动态助词"将"的发展演变及衰亡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是近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一个动态助词,萌芽于魏晋,形成于唐代,宋元时期得到充分发展,明清则开始走向衰落。论文通过穷尽调查《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三部语料中"将"的使用情况,结合"将"所在的句式,对明清时期的动态助词"将"进行了描写分析,揭示了动态助词"将"发展演变的轨迹、在明清时期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被清代诗学家沈德潜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2 0世纪的学者对《孔雀东南飞》的产生年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或主汉末 ,或主六朝。但他们多从诗歌本身的语言和名物入手进行考辨 ,结论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因为《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乐府诗歌在流传过程中语言、诗韵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流变 ,而诗歌本身所表现出的文化气息和人物所处的文化氛围却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从诗歌中我们能体会到汉代察举制度、儒学和礼教等汉代特有的文化对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因此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典型的产生于汉末建安时期的乐府诗。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20世纪以来,学界对《木兰诗》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在《木兰诗》的成诗年代、作者及木兰故里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此进行归纳梳理,对未来《木兰诗》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列子》其书的真伪问题一向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语言方面讨论《列子》真伪问题也不例外。杨伯峻先生《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中 ,列举“数十年来”、“舞”、“都”、“所以”、“不如”五个语词 ,断定《列子》是魏晋人的伪作。但本人认为杨先生的论证有误 ,尚不能证明《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笔者认为《列子》基本上是一部先秦著作。  相似文献   

5.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态之美和言辞之美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魏晋时期"女才男貌"意识产生的原因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也与女子地位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叙事诗中最伟大的作品,而此诗的创作年代、艺术特色等重要问题,历来有较多疑问。本文从此诗的艺术特征入手,辨析、比较其叙事诗体与印、欧史诗风格的异同,说明《孔雀东南飞》在其程式、场景的铺衍反复以及"非一致性"等特征上,与史诗并无二致;并依此可以略窥中国古典诗歌之中另一潜在的"叙事诗"的传统,它与占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大传统"相比,多呈现出一些"异质"的因子;并在抒情传统的抑制、影响之下,或消泯,或转化,以致其真实面目不可具睹。  相似文献   

7.
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可以看出,《世说新语》"言语"门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的现实、人物品评的风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记载了魏晋及魏晋以前的怪异之事,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普遍认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从《搜神记》文本出发考察其中所展现的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可以挖掘出儒学衰微,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史学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统治者的重视,私人修史风气的盛行,史著体例的丰富等是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不仅促使了目录学著作相继问世,目录学的著录和分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汉代刘歆编定《七略》的"六分法",到魏晋时由于史学的发展,逐渐向晋荀勖所编《新簿》的"四分法"演变,并最终定型为目录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的时代,自二十年代梁启超提出“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的看法以后,六十年来几经多方探讨,现在学者们基本上定为建安时期。但直接的证据除《玉台新咏》收录此诗时的小序而外,没有更早的了。这里补充一条证据。《史记·荆轲传》:“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司马贞《索隐》:“韦昭云:‘古者名男子为丈夫,尊妇妪为丈人。故《汉书·宣元六王传》所云丈人,谓淮阳宪王外王母,即张博母也。故《古诗》曰:三日断五疋,丈人故言迟。’此言“三日断五疋,丈人故言迟”即出《孔雀东南飞》。韦昭为三国吴孙皓时人,他称之为“古诗”,说明《孔雀东南飞》三国以前就有了。韦昭所见比《玉台新咏》早三百年。  相似文献   

11.
围棋是传统四艺之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魏晋时期棋风大倡,通过考察《世说新语》中保存的大量史料,可以了解当时的围棋观念、棋技、棋品、棋风的发展情况。魏晋棋文化表现出重道与重艺的倾向,这与魏晋风度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挽歌通常是作为死者送葬的歌曲使用,表达生者对于死者的怀念与哀悼之情.但挽歌体制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到东汉时,出现"以挽歌为乐"的现象,尤其是到魏晋六朝时期怪异而复杂现象越来越多.魏晋时期正处于起承转合的重要阶段,出现新的衍变,这与玄学、佛学的兴盛、魏晋文人风尚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魏晋文学自觉论”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上流行已久的"魏晋文学自觉论",其理论支撑不外乎"纯文学"、"人的觉醒"以及"审美"等概念,而这些概念无一例外都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魏晋六朝时期不可能产生这些现代性的观念。用现代性支撑起来的"魏晋文学自觉论",不过是一个虚构,一个自觉不自觉使用西方观念改造中国传统的伪命题,它本身是经不起学理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学"的文学和作为调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道德,由于关注的都是人,因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反映社会生活,道德是无可回避的表现内容,作家寄托自己的思想倾向,道德理想总或隐或显的寓于其中,读者评价文学作品,道德追求也自然影响其价值取向。从历史的发展看:《诗经》的首篇,历来被解为"言后妃之德也",两汉的《孔雀东南飞》以其深刻的揭露和鞭答,表达了人民对美好道德理想的追求与向往,魏晋至唐宋,道德理想的精灵象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木兰诗》、《长恨歌》、《扭头凤)各以其崭新的、复杂的、至情的想力吸引着读者…  相似文献   

15.
杨朱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其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经历了兴盛、衰亡与活化的历程.近代学者对杨朱的生平事迹、学派归属、思想义旨、后学分化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辨.综合观之,杨朱是战国初年淮河流域的著名道家学者,思想上以"为我""贵己"的人生哲学为主.杨朱关注生命个体的价值理念源于老子,对庄子及黄老道家的重生、养生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存《列子·杨朱》篇是魏晋之作,但与《吕氏春秋》中的数篇可以共同作为研究杨朱后学思想的史料文献.杨朱后学出现"忍情性"与"纵情性"的学派分化,于秦汉魏晋时期形成适欲与纵欲的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16.
浅析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畜牧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一直是河西地区主要的经济形式之一。1972年挖掘出土的嘉峪关壁画墓大量的记录了魏晋时期此地畜牧业的饲养、培育、宰杀等内容。本文通过对保存比较完好的部分《畜牧图》进行描绘,并试分析魏晋时期畜牧业在河西地区的状况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有无"论,《周易》和《老子》赋予其深刻的辩证思维,这些是先秦时期虚实产生的哲学根基,也为虚实在魏晋和唐宋的发展与演进奠定了基础。这期间虚实内涵的推进离不开先秦《诗》《骚》及散文创作的铺垫与实践。虚实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核心的元范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艺术创作手法,自古既有其萌芽,先秦时期文学创作中的比兴、象征、具象等手法是其不自觉的运用。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文艺虚实结合具有必然性。《诗》《骚》中的比兴、象征手法是后世"虚实"的"隐形"替代和早期"胚胎"。"虚实"产生前后与秦汉政论说理文及汉赋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上流社会的言行轶事与人性人情,其中也记述并歌颂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女性标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女性题材的赋作得到大量的抒写;女性角色呈类型化趋势,如思妇、怨妇、去妇等其中最为特殊的莫过于寡妇角色的抒写。其特殊性一是表现为写作主体的不同,二是其写作时间集中在魏晋时期,魏晋已降则不见蛛迹。立足其特殊性,逐层分析魏晋"寡妇赋"的创作特色,探究兴盛于魏晋之缘由,展现出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一个常用术语,同时也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事物的情感和情爱方面均有不同流俗之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就反映了魏晋风流的这些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