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论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经历了集权型工资体制、效益型工资体制,并正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资体制。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了集权型工资体制,国家作为分配主体,直接面向职工进行分配。在有计划商品经济基础上形成了效益型工资体制,虽然改革重点强调“企业是分配主体”,但国家仍然处于分配主体地位,通过效益机制建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层面来分析,效益型工资体制都存在着内在逻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建立“市场竞争,税收机制,企业自主分配”的工资体制  相似文献   

2.
探讨适合现代企业工资制度要求的新工资分配形式,对现代企业工资制度进行了阐述,列举了现代企业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资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条件、改革的原则,初步构建了企业工资结构的模式。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特种工资及奖金等工资的基本构成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同时,对在工资改革中应注意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要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又进一步对工资制度改革的方针和原则,作了科学的规定。现行工资制度的改革,不仅直接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文只着重就我国奖励制度的改革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工资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确立的一种收入分配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进行过不同变革。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不断调整、完善,逐步形成了现行的机关、事业和企业的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资制度正经历着重大改革,基本上打破了分配上“两个大锅饭”的局面,克服了过去工资制度中“一平、二杂、三固定”等不合理状况,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就运用工资杠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问题,谈点个人认识。 改革后的工资制度(包括奖金分配)之所以较前进步,在于有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为:通过利改税与企业留利,职工按规定可分配奖金,通过工资调节税和奖金调节税等暂行规定的实施,职工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同上缴给国家的税利紧密挂钩,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和职工个人收入的增长;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劳与酬紧密相联;通过实行以职务工  相似文献   

6.
工资制度的改革是人们很敏感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们对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试点,在部分企业中进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就是一例。本文仅就这一办法的优点和问题谈点意见。一、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优点从1984年起,随着第二步利改税的实施,在部分企业中开始进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1985年以后,挂钩形式有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或同产值挂钩、或同净产值挂钩、或同销售收入挂钩、或同利润挂钩等等。这些挂钩形式有如下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和改革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我国社会劳动保险体系,直接对深化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福利劳动保险事业,调动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正确认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性质和特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有计划的发展了社会生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革时期 ,一部分职工的低工资有所调高 ;70年代后期至 80年代 ,由国家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 ,对工资分配实行政企不分的行政干预 ;上世纪末期 ,我国开始出现协议工资制、谈判工资制、年薪制等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方式。工资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入 ,薪酬革命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津贴分配的几点思考罗岩1993年10月,根据国发(1993)79号和国办发(1993)85号两个文件精神,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是国家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次改革,实现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脱钩,并且使...  相似文献   

10.
过去由于我们把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误认为是产品经济,在工资分配过程中一直实行以一级分配、集中决策和直接控制为特征的产品经济型工资分配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模式中,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职工劳动贡献脱节,存在着吃两个“大锅饭”的弊病,严重地阻碍着企业以及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因此,这种工资分配制度必须改革。《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同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实行两级分配,多层次决策和间接管理。实现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是这一模式的核心。本文拟就国营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预付分配”和“余额分配”两个概念的剖析,阐明了按劳分配的余额性质及其采取全社会余额分配和企业内部余额分配这两个层次的原因,同时指出,在现实经济过程中,全社会余额分配采取了预付分配的形式。文章认为,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劳动者的收入仍以预付分配为主,但余额分配的比重将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我国建国后30多年来工资制度和工资工作沿革,探索进行工资制度全面改革的理论基础,并遵照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针,对工资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和改革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我国社会劳动保险体系,直接对深化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福利劳动保险事业,调动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正确认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性质和特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有计划的发展了社会生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还特别重视了发展我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险事业,关心提高了职工们享受养老保险金的待遇。我国实行社会劳动保险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根据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原理所设想的分配模式:是以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商品货币关系消亡为前提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直接分配,脱离经营成果、排斥价值作用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形式。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形式同马克思所设想的模式不同。正如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要搞好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正确了解按劳分配的理论。为此,本文拟就怎样认识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是什么,按劳分配如何实现及其实现的形式,以及我国的工资制度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怎样认识按劳分配 关于按劳分配的性质问题,经过拨乱反正,算是基本上解决了。但在经济改革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酬付劳;有的把股金“分红”说成是按劳分配或者“接近按劳分配”;有的认为,把按劳分配看成是按个人劳动能力与贡献大小来分配,理论上有“缺陷”;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又有人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归结为“向钱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国家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从1986年起,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充、改善措施,初步理顺了工资关系,使工作人员职级不符和工资偏低的现象得到初步改变。但是现行工资制度是从原来工资制度的基础上脱胎出来的,难免吸淀多年积累的种种矛盾。同时,工资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新的制度本身设计也不完善,在新旧工资制度交替过程中,也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对此,必须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才有利于工资制度深化改革。笔者认为现行工资制度存在的突出矛盾是:  相似文献   

17.
论新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及实现方式许东波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必须贯彻这一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在工资制度改革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也仍存在许多问题,平均主义分配现象还很严重,还没有完...  相似文献   

18.
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目前学校根据国家及江苏省有关工改文件精神,正在实施工资改革。学校工改的主要特点是在工资构成中设立了“活工资”部分津贴,这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体现“按劳分配”的组成部分,也是与国家机关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改革固定工制度的迫切性随着企业经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化,原有的固定工制度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深化企业的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对固定工制度实行改革。我国现有的固定工制度,是五十年代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用行政办法把劳动者统一分配到企业,以固定工的形式使劳动者和企业保持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这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劳动制度,当时对保证劳动就业和经济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加上长期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劳动制度没有随着情况变化进行相应改革,以致存在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方面的改革要同机构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相结合,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党的十四大的召开,际志着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务之急,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势在必行。一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要靠人去做。因此,只有用人得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取得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