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杭 《日本学刊》2008,(3):52-64
自2002年起日本经济摆脱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萧条,进入新的复苏阶段.日本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对外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促使日本政府提出了"贸易投资立国"战略.该战略以加强区域内贸易投资合作和建设开放而富有魅力的日本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中长期来看,虽然新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是由于其符合日本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贸易投资立国"战略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贸易振兴阶段,大致为40年代未至60年代初;二是贸易自由化阶段,大致从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三是有节制地出口与充分扩大国内市场阶段,自70年代中期至今。国内学者对后两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的研究倾墨较多,而对贸易振兴阶段的研究则似嫌不足。笔者认为,正是这第一阶段孕育了日本经济日后的飞跃。因此,分析这一阶段的贸易发展过程及相应的贸易振兴政策,有助于理解日本成功的原因,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日本赶超经济的探求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平  李毅 《日本研究》2005,(3):22-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被奉为“成功范例”的日本赶超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对日本赶超经济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求与思考,提出了日本经济正处于从赶超经济向成熟经济、从消耗经济向循环经济、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追求增长向协调发展转型期的观点。认为日本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问题值得借鉴,在转型中实施的一些政策性和体制性调整措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是比较成功的,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从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间接控制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角度来说,日本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日本是一个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更是担挡起保经济增长的重任,在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与20世纪经济赶超期的日本极其相似--同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期,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投资管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今后的投资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靖 《日本研究》2001,(3):31-34
对于一直处于高关税保护状态下的我国各产业而言 ,加入 WTO意味着将面临世界经济浪潮更激烈的冲击。由于五、六十年代日本所处的经济环境与我国现在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 ,借鉴日本五、六十年代“入关”后所采取的产业政策 ,吸收其成功经验 ,对于合理制定我国“入世”后的产业政策 ,准确把握我国产业调整的方向和力度将十分有益。一、日本“入关”后的产业政策走向及其效果   1、日本“入关”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   195 5年 9月日本被接纳加入关贸总协定 ,成为其正式缔约国。根据关贸总协定各成员国应承担的义务 ,日本被迫于 196 4年开…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与日本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展多年,进展不快,与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合作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比较研究中,黑龙江省与日本经济技术合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探讨制约因素的实质所在,抓住合作机遇,全面推进黑龙江省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华 《学术交流》2005,(9):63-67
国际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基本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而形成的"世界工厂"地位,并不能帮助中国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从我国的资源现状与利用能力来看,掌控价值链中的研发环节应该是形成全球竞争优势、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战略目标.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低廉的人力资本成本都为我国掌控全球价值链中的研发环节提供了可能,但首先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确立我国的研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都市圈化:日本经验的借鉴和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新  唐晓平 《求是学刊》2008,35(2):64-69
文章通过对日本都市圈发晨的经验借鉴,将中国沿海地区三大都市圈与日本太平洋沿岸三大都市圈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都市圈化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对近年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的研究发现,我国的人口和经济仍然在继续向三大都市圈聚集.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后半期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处在同期性的繁荣阶段 ,而日本经济则发展得尤为迅猛。从 1986— 1990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GDP)来看 ,日本为 4.7%、美国为 2 .8%、英国为3.1%、德国为 3.1%。而同期日本的设备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 .7% ,为实际经济增长率的 2 .7倍。所以“平成景气”又被称为设备投资主导型经济 ,它扩大了生产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 ,日元有了巨额升值 ,日本金融自由化正处在炽热期间 ,而日本政府的公定利率又降低到了当时的空前低水平。于是 ,日本在“生产过剩”期间又夹杂着金融资本的流动过剩。从19 91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区域融资与风险投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和研究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表明日本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不仅要依靠间接和直接融资,而且需要依靠政策性融资和多元化融资方式共同配合,才能克服各单一融资方式的缺陷,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多种融资需求,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日本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别从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现状、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政策性融资和多元化融资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的对外开放政策——分析与借鉴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张倩怡全相哲一、战后日本的对外开放政策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可谓千疮百孔,但在短短几十年内,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主要是因为战后的日本,逐渐从一个经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开放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日现代农业教育管理现状的比较.从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置、专业及学分管理、数字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与日本在农业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差异.指出要借鉴国外教学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研究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日本每年春季劳资双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春斗",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革要求,从工会强势要求提高劳动者工资发展到劳资双方相互妥协、协商共赢,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历程.其对劳动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超越阶级的界限,从社会理念和公众利益出发,采用非暴力、非罢工的平和方式,以失业与雇用为主要争议课题,谋求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将是"春斗"得以延续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韩爽  王鹤 《日本研究》2005,(4):55-58
合理的钢铁产品结构是一国钢铁产业实现结构优化的关键。通过论述中国和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史,划分了中国和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周期。在此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同期与同发展阶段中日两国钢铁产品结构和进出口产品结构,并预测了中日两国钢铁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而借鉴日本钢铁产业发展经验,指出了中国钢铁产品结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7.
1955年至1973年的20年,是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从国内情况看,或从它同世界经济的关系看,日本经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日本经济经过战后恢复,登上世界舞台,获得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的时期,是为日本今天成为经济大国奠基的年代。本文旨在阐明这一高度增长期相当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并分析该时期对现阶段的日本经济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从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到一条适合正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道路,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美国、日本社会工作这一行业形成的背景、社会工作开展情况、多部门合作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适合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叶琳 《日本学刊》2008,(2):152-156
2007年12月29日,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外交学院联合主办的"日本经济、中日关系与东亚合作"研讨会在外交学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顾问、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王洛林,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孙新,副会长黄晓勇、吕克俭、侯水平、江瑞平、樊勇明、车维汉和秘书长张季风等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因此,近年来,日本借助于国际上的终生教育理论,在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又在全国蓬勃兴起史无前例的“终生学习”活动。这是普及和提高日本整个民族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日本“终生学习”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终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进行探讨,以资我国借鉴。一日本的“终生学习”这一概念主要来源于六十年代初国际上流行的终生教育思潮。从它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一)引进、吸收国际上流行的终生教育理论的阶段早在六十年代初期,终生教育理论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课课长保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