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从美国学者伯利和米恩斯首先提出“两权分离”的命题以来[1],如何解决作为失去控制权的所有者和作为拥有控制权的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便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出现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笔者就代理理论进行阐述,指出该理论在确立法学意义上公司治理时存在的基础性缺陷,并提出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公司权利结构理论。一、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1.代理问题的产生哈特认为,产生代理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2]其中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能了解的有关代理人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代理人则掌握信息优势。契约不完备是指委托…  相似文献   

2.
三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for their analyses of market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先就信息不对称做一概述,进而简要介绍三位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成果,并用实际的问题加以说明,使读者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内容与现实应用有一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 ,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分析研究了有关不对称信息、最优税制设计、柠檬市场、信号传递、逆向选择等信息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 ,从而揭示出不对称信息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它为当代许多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红一 《学术研究》2006,5(8):70-75
政府管制在现代公司法上的定位是各国公司立法政策的重要内容。理论与实践都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公司法中的政府管制具有正当性和效率。本文对政府管制的正反理论及论争进行了梳理,分析探讨了政府管制理论对公司立法政策的影响以及政府管制的效率及评估问题,并针对我国《公司法》修订与未来发展提出了理论借鉴与立法借鉴的价值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 ,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同时通过对中西方管理层收购的比较 ,重点考察了中国管理层收购的特殊性。基于此 ,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转让价格、信息不对称、融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辉 《社会科学》2012,(9):90-98
上市公司的相对独立存在以及上市公司法律规范在公司法之外的体系化使得中国公司法制结构性改革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中国公司法应当打破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分类,以上市与否作为公司类型化的标准.针对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功能弱化的现象,应通过法律技术的处理解决证券市场监管性立法的合法性问题.以闭锁性公司的概念统一非上市公司,并在闭锁性公司内部再区分立法.肯定关联关系的经济价值,并通过公司法规范的形式有限度地给予承认,以单体公司为模型的公司法结构面临调整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信号效应、讨价还价模型与我国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对称信息的市场理论作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在解释现代市场中的许多现象方面 ,有着新古典经济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就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中“信号效应”和“讨价还价”模型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消减不对称信息对劳动力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信息披露与金融市场信用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与交易紧密相连.交易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核心.但交易在时间和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得一些人(委托人或代理人)为了自利而掩盖偏好,歪曲事实,混淆视听,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信用问题.以金融市场为例,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是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论公司合并之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合并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我国现行<公司法>中规定了公司合并制度,但很不完善.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司合并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司法>的修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在修订公司法时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规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结合公司法承认一人公司合法地位后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中国一人公司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运行规律的反映 ,其效力贯穿于公司法的始终 ,是贯彻公司运行始终、调整公司内外部关系的根本准则。其具体种类包括 :利益均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自治原则、股东股权平等原则、股东有限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公司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单个投资者的意思与财产相互分离 ,并与业已分离的其他投资者的意思与财产分别融合 ,形成公司的意思与财产 ,构成公司的自然实体。公司自然实体因法律的确认而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取得法律人格  相似文献   

13.
张宁 《兰州学刊》2007,(8):115-116,150
在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大股东代理问题.事实证明,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明显高于未上市的公司;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国有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的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成员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而损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各国《公司法》都采取相关的公司监控设计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监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公司监控的现状,提出对监控模式改革的建议,以作为我国相关立法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勇 《兰州学刊》2005,(3):179-180,178
本文从股东派生诉讼产生的背景分析,指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股东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建议我国应在公司法中规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并借鉴英美等国立法例结合我国实际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前置程序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法人目的范围之意义——私法和公法的不同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企业法人目的范围的限制作了多角度的分析。从公司法来看 ,早期确立的“越围原则”在后来的发展中已被证明对于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之不力。从民法的一般原理看 ,对企业法人目的范围的限制 ,本质上是对企业法人之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的限制 ,与企业法人行为之效力无关。站在公法的角度 ,目的范围之决定是企业法人的当然权利 ,国家权力的过多干预将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作用,对企业的创新有着双重影响。网络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存环境,使企业置身于一个高度开放、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网络环境下企业文化创新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吸收性和民族性特点,其内容包括:诚信与民主、学习与创新、竞争与合作、民族性与开放性等相结合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集团规模发展的特点和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企业集团规模与效益关系的实施对策。包括:确立规模扩张应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观、科学合理确定企业集团的适度规模、增强集团核心企业的竞争实力、集团企业应重点走专业化道路、通过联合与重组扩大企业集团的单体规模、注重发挥企业集团的聚集效率、构建有利于企业集团规模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 ,理所当然地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战略行为 .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意图的基础上 ,就中国企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若干建议 .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公司法》在我国初步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规定了对股东资格的限制,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以及提起诉讼所依据的理由。但是有关一些问题并没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亟待澄清。有必要结合域外经验与诉讼法理论的新发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