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陈靖,春坦干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们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胃”、“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  相似文献   

2.
文萃与信息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三先人 陈靖、春坦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著文说: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们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先人,这就是历史上有确凿记载而实际上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了的大名鼎鼎的蚩尤。蚩尤虽然不是“天子”,没有被称为“帝”,但他在当时确实是与炎黄二帝不相上下的,某些方面甚至是超过黄帝、远远强于炎帝的。文章认为,几千年来“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思想和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使蚩尤一直处于被贬低、遭损毁的地位、今天,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蚩尤逐鹿中原与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上古神话和古史典籍中将黄帝、炎帝同视为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和古代文明的创始人。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受到中华各族人民的顶礼膜拜和敬奉。翻开历史,无论古代修史专家或近现代史学家都忽视了与黄帝炎帝并驾齐驱,独具英雄、传奇色彩的量尤的存在。有的完全忽略甚至否定了量尤及其所统率的远古苗族先民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古代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籍此,有必要对量尤的历史地位作出历史的、客观的评价。据史载并推测:量尤逐鹿中原,迄今已有四五千年,为我国上古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4.
<正>(三)研究炎黄文化的重大意义1.炎黄文化对确立中华民族龙图腾至关重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文化中,龙文化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国究竟走什么道路问题的争论。尤其是每当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这一争论更为激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浪潮一次次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走对了”的问题尖锐地提出来,要求人们作出严肃的回答。马克思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性,把它与其他历史进程相比较。”按照这一方法论原则,我们不仅应该从中国近代本身的历史发展中,而且应该从当时的世界历史这一广阔背影中来考察中国的前途问题。这样的考察,至少可以给我们开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世…  相似文献   

6.
从苗族民间传承文化看蚩尤与苗族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蚩尤与苗族族源的研究关于苗族历史,过去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记载,汉文献对明清以来的苗族历史记载还稍多一点,但对古代特别是远古的历史记载很少。然而,苗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历史资料(神话、传说、祭祀、信仰、歌舞、服饰及各种习俗)却记载得很丰富。这是苗族古代文化“遗留物”、“活化石”,是研究苗族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把苗族历史源头追溯到“三苗”和蚩尤九黎时代。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民间文化传承资料能不能印证历史?如何运用这些资料来说明历史?我们认为,民间传承资料不完全是信史,它们在传承过…  相似文献   

7.
詹长麟 《金陵瞭望》2005,(14):54-55
编辑手记:1939年6月10日,在南京日本总领事馆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毒酒案”事件。然而,除了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毒酒案”的真相一直如谜一般不为人所知。岁月如梭,66年过去了,“日本总领事馆毒酒案”事件的主角詹长麟现今已经是92岁的老人,但当他回忆起60多年前的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日历史时,依然心潮澎湃、异常激动,尤其对“毒酒案”事件的种种,记忆犹新。他说:“今天,我要把事件的真相全部公诸于世,我希望现代的人们能记住,中华民族坎坷的经历和坚不可摧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这是人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和忠于祖国的坚贞信念,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几千年来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阻的严峻考验,一直保持着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命力。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具有时代赋予的鲜明特点。认真总结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的历史经验,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赵有田 《东方论坛》2009,(2):23-26,35
中华民族具有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主要表现在追念祖先、崇尚“古训”、重视“藏往”、维护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和坚持历史评判的崇高性五个方面。这种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延绵不断的史学传统,是维系中国文化连续不断、百世流传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0.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爱国主必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光辉悠久的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苍桑变化、王朝更迭而一直保持蓬勃生机的内在推动力。特别是近代,“我们国家,民族历尽劫难而不死,屡遭侵略而未亡”,越  相似文献   

11.
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这三个“注重”,是中国人千百年来遵行的优良传统,也是维系中华精神的一块文化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重视家庭建设以及三个“注重”,带给人们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8,(20):22-22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 数万生命惨遭陨灭,美丽家园变成废墟,这不是神州第一次遭遇浩劫,也不是炎黄第一次面对噩耗,但是,它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却将留下最为浓重的一笔。因为悲剧中一个个悲壮的“第一次”让我们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民族皆禁止异性同胞之间的性关系,遑论婚配。而古埃及人却让我们大跌眼镜:被称为“埃及艳后”的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皇克里奥巴特拉便是她同胞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的妻子。这件事以及它的主人公仿佛具有穿越时空与文化鸿沟的力量,千百年来,它们为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津津乐道,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不同民族问如此显著的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炎黄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创建了一批团体,形成了一支队伍,整理了大量资料,召开了系列会议,出版了一批论集,产生了大量成果,取得了若干共识,服务了文化建设。今后炎黄文化研究的突破口是:炎黄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关系;炎黄文化与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炎黄文化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炎黄文化与海外华人的关系;炎黄文化与考古文化的关系;炎黄文化与中国新文化的关系。炎黄文化研究要在理论构建、成果整合及宣传普及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有过和平与统一,各民族之间或因战争而导致的大迁徙加速各族交往交流与融合,或因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自然交融。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强大凝聚力,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情感纽带,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基石。我们通过把握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发展史,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整体向好;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大势,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在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16.
儒家元典(尤其是十三经)中虽然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样的语词,但并不等于没有这样的意识和理念。本文钩稽儒家元典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十个词汇“天下”“九州”“四海”“四方”“四国多方”“四岳”“万邦”“万方”“万民”“万姓”,总结儒家元典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有五个方面:(一)以相互尊重形成共同体;(二)以密切交流稳定共同体;(三)以仁爱王道建设共同体;(四)以“中”“正”“和”“平”“安”“柔”理念巩固共同体;(五)以“大一统”思维铸牢共同体。文章最后指出:在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牵强附会,六经注我,断章取义,郢书燕说,将元典中并无此义的文句过度阐释;一种是割断历史,不敢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尤其是儒家元典在这一方面的开拓性贡献。我们需要在元典及注疏阅读基础上、在文献整理考证基础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实事求是,归纳演绎,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部扎实厚重、博赡详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四世纪八十年代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楚国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总结这一历史现象,一方面要弄清变法产生的背景,即楚国国情之所然,另一方面又要弄清既是符合楚国历史发展的一场改革,为什么时仅一年就夭折了,以求“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上阐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是各个历史时代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所共有的思想情感,是我们的”中国心”和民族魂,是最有号召力和感化力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激发青年一代爱国热情,让情感上升为信念,帮助他们树立献身于…  相似文献   

19.
包拯与中华民族精神郭学信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包拯可以说是一位声名喧赫、影响深远、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一直成为人们所称道的对象。包拯同代人吴奎在《包公墓志铭》开头这样讲:“宋有劲正之臣,日‘包公’……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  相似文献   

20.
1 我们中华民族,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她发源于黄河流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取本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博大精深、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体系,即举世瞩目的炎黄文化。同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相比较,她是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我们高兴地看到,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发祥地和它所创造的辉煌文化,随着历史的嬗变,而先后渐趋式微。只有炎黄文化能绵延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流之中,象黄河长江一样,能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