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汉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7-111
唐代太常寺番上乐户中有许多属于官奴婢、官户或杂户,他们一般来源于罪犯的家属和战俘,在法律地位上还远远不及平民。尽管太常寺乐户的法律地位不高,他们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太常寺乐工升任较高的官职,一些乐工与皇帝关系密切,一些乐工在当时颇有声名。即使是普通的乐工,在一定时期内也拥有与其法律地位不相称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唐代有关乐工小说的符号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4):17-23
唐代音乐发达,乐工作为宫廷音乐组织、编排、演奏的主体,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小说中的乐工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艺术修养,而且表现了高尚的艺德和人格品质。在中晚唐战乱频仍、山河日下的社会背景下,他们流落各地,穷困潦倒,往往与一些同样失意的诗人邂逅,共同出现在小说视野中。此时乐工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意义,与失意诗人及其诗作一起生成作品文本的情感特质知音情结和黍离之痛。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梨园弟子是具有高超技艺的乐工,在宫廷主要从事乐器演奏和歌唱、舞蹈活动。他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地位高的相当于平民,低的则为官户和官奴婢。有人认为梨园弟子在某些方面甚至取得了和达官贵人、士大夫一样的权利,这与史实不合。梨园设有称为“部”的内部组织,并分为几处。梨园所演唱的歌词有时采自唐代诗人的诗歌,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诗人的诗歌创作,从而对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铃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6-42
唐代传自西域的琵琶艺术,为当时的中原听众平添了异样的新奇之感,因而博得了文人学士的喜好,写作了大量有关琵琶的诗歌。本文分五类对唐代琵琶诗进行分析,展示唐代音乐的雅、胡交融和进一步与文学相结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吴大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6):26-28
唐代是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科举考试中,唐政府制定并施行了诸如“考功别头”、“结款通保”等一系列廉明的管理措施,相对保持了科举举士制度的纯洁性,为有效地选拔人才提供了保证。唐代科举考试的廉明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强化考试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乜小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341-345
唐代统治者们的畋猎,有帝王的狩猎与地方官员的游猎。帝王的狩猎有多种功效和目的,显示实力,宣扬君威,争取归附是其重要的政治目的,另外也有猎取牺牲供奉宗庙的需要,还可为打击兽害做些示范。地方官员的游猎也有在地方上显示权威和能力的功效,保护当地农牧生产免受兽害侵扰,维持上贡珍稀物品需要都是其重要目的。故对唐代统治者们的狩猎活动,不可一概贬为骄奢享乐之举,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其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7.
上巳节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也是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发达,上巳节发展到鼎盛阶段,尤以娱乐性和狂欢性为主要特点。官方的重视与参与成为唐代上巳节兴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唐代上巳节以水滨祓禊、曲水赐宴、出游踏青和竞射竞渡等习俗为主。这些习俗揭示了唐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情感内涵,丰富了盛唐时期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霍志军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7-81
御史活动对唐代判文文体的成熟具有促进之功:(一)御史在唐代判文写作中具有引领作用。一些御史本来工文,又有司法实践,他们倾力于判文写作,这类"how to"类著作对一般士子学习判文制作实际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张鷟《龙筋凤髓判》是典型代表。(二)唐代司法审判程序对判文结构的影响。御史的司法实践,有助于他们提高营构判文叙事结构的能力。(三)御史的"法律思维"对判文修辞的影响。唐代判文写作中的情感取向、注重修辞、伦理感染等,是传统法律思维模式在判文制作中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略论唐代公主的婚姻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万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4):177-181
通过对唐代公主婚姻生活状况的初步探讨 ,认为唐代她们的婚姻生活充满浓郁的政治色彩 ,并且与唐王朝的兴衰休戚相关。同时 ,通过对唐代公主婚姻生活解剖 ,为研究唐代妇女的婚姻生活可以起参考作用 ,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唐王朝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孙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16-19
从唐代公主择婿的特点,以及其随当时形势的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出,政治是唐代公主婚姻的指挥棒,其唯一标准是它是否有利于强化皇权,是否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20年代初,日本佛教美术学者、净土宗学僧小野玄妙、常盘大定、关野贞先后对山西省五台县唐代佛光寺东大殿内塑像及寺内两座唐代经幢探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于上世纪30年代末对佛光寺经幢题刻、唐人题记甄别爬梳。诸先师于建筑、壁画、雕塑领域发前人未发之覆,功不可没。佛光寺唐人刻记题记"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身份及相关人事无人问津,笔者不揣浅陋,率尔操觚,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郭绍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5-8
洛阳白马寺是东汉由西域引进佛教后建立的第一所佛寺,到了唐代,已经破烂衰败。武则天时期,白马寺得以重修,在政治生活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这里的佛事活动一直在继续,不但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而且对国内其他地区产生影响。白马寺没能作为单一宗派的祖庭而得到本宗的张扬和保护,它是综合性的佛教道场,显示出兼容并蓄的恢宏气势。 相似文献
13.
孙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4):15-19
现存于云居寺的四座唐代石塔——分别为王璬石浮屠(景云二年)、田义起石浮图(太极元年)、李文安石浮图(开元十年)和郑玄泰石浮图(开元十五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且最为集中的一批石塔。在综合考察这四座石塔铭文的基础上,主要对其文例的特点进行辨析,对建塔时间所反映的佛教影响和社会风俗进行了分析,对所涉及的折冲府的正补进行了探讨,对中兴七年的蕴义及唐朝前期的政治形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唐代雅乐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源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9-123
雅乐泛指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礼仪中所用的音乐,起源于周代礼乐制度,政治严肃性、儒家思想正统性是其制作之着眼点。然至唐代,历朝君王重燕轻雅,雅乐制作较之他代尤简;朝廷喜尚享乐,祭祀大乐援引芜杂,民间小调、西域民族音乐、佛道曲调掺杂其中,使雅乐的娱乐性得以凸显,政治功用弱化,形成了大唐雅乐独具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休闲娱乐活动的丰富与活跃。宫廷由于条件优越,宫廷女子在很多宫中娱乐游艺活动中,引领风气之先,参与到女子本不涉及的领域,扩大了女性的娱乐活动领域。以宫廷女子为代表性的女性游娱行为,既丰富了女性的娱乐生活,又凸显出唐代女子开放和豪健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左汉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79-83
唐代宫廷中的内教坊产生较早,除去在战乱中受到一些冲击,它几乎是和唐王朝保持始终。内教坊在组织上可能分为雅乐部分和俗乐部分,最高的乐官由宦官担任,低级的乐官则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等。普通的乐工则称为“弟子”。除了俗乐以外,在内教坊中还有雅乐。俗乐用于宫廷日常娱乐,雅乐则在由皇后参与的礼仪中使用。翰林内教坊是内教坊之外的另一机构,与内教坊无涉。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角度试析唐代牡丹与佛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繁荣昌盛时期之一,士人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乐观浪漫的精神,牡丹花以其丰盈华贵的自然特性迎得士庶喜爱;而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和自由活跃宽松的思想环境也使佛教在传入中国几百年后发展到顶峰,牡丹文化和寺院文化碰撞出斑斓的火花,牡丹花在寺庙的佛事供养、佛教典故方面受到僧人的青睐,对牡丹的种植、培育,更成为增加寺院经济收入和吸引士人学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