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书三题     
申解放 《社区》2010,(2):12-12
好书不怕嫁二夫 在旧书市场上,经常买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书,居然都是崭新的。虽有一些自然折旧,纸张泛黄,但封面和内页都板板正正,一丝不苟,西装革履,打着领带,倍儿精神,好像总不显老的老顽童。我闲着没事瞎想:它们是怎么穿越这二三十年风雨的呢?世事转换,人情波折,都没有影响到它们,它们真是命大。  相似文献   

2.
说旧书     
王稼句 《社区》2008,(14):9-9
旧书的概念,实在很宽泛,旷古久远的是,隔日黄花的也是,它的价值,因其版本、藏主等等而悬殊上下,或贵如瑰宝,或贱如废纸。即以苏州为例,辛亥革命时,乾嘉名人钟校本俯首可拾;抗战初期,又有大批珍本古椠散出,价格低廉得难以想象。至“文革”,愚蠢之事颇多,焚书就是其中之一,许多书都灰飞烟灭,这时的书,包括旧书和新印不久的书,都成了累赘。  相似文献   

3.
吴长海 《社区》2010,(5):10-10
要乔迁新居了,母亲把旧家具、旧衣服等物什卖的卖、送人的送人,处理得差不多了。墙角还有几袋我和弟弟读书时用过的书.母亲不敢擅作主张.说让我回去处理一下。  相似文献   

4.
王焱 《北京纪事》2009,(7):38-40
神保町的现在与过去或许对于偶然路过的旅行者而言,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的神田神保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对于慕名来访者而言,这里却是淘书的圣地。这片外表略显陈旧的旧书街地处神田川的南面。三条并行的南北向大道以"川"字穿过街区,东边的是明治  相似文献   

5.
胡同 《社区》2009,(11):11-11
假如从第一次在网上卖旧书开始算起.就有七年时间了。那是2002年的1月8日,地点是在“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那时代,天涯还是个小网站呢.一个论坛上混的.几乎都是打过招呼的,人情味十足。从“闲闲书话”到“天涯旧书交易所”.再到“天涯书局”,然后是“孔夫子旧书网”。终于到了2004年初.在朋友的支持下,开办了一个真的“布衣书局”.风风雨雨,五年了。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英格兰与南威尔士交界处,有一个建于中世纪的小镇——海伊镇。在这个不足1500人的小镇上,却拥有39家书店。不过,这39家书店中,有38家经营的都是旧书,只有一家经营的是所谓的新书——那些出版商急于脱手的滞销书。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个小镇被誉为“天下旧书之都”。  相似文献   

7.
积雪草 《社区》2012,(26):15-15
在长长的一生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些难以舍弃让人怀念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比如用过的一些物品、小时候抱过的娃娃、上学时穿过的旧衣服.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恋旧情结。我也不例外。那年搬家,不得已,丢弃了很多旧东西,但唯独那些旧书,我却是舍不得扔掉的。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图书馆创办旧书市场的可行性设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兴办旧书市场的方法,并探讨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素养的提高,社会读书人群逐年增多,尤其是名家学者藏书甚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籍外表不断氧化,表面存灰增多,影响了书籍的外观。  相似文献   

10.
阎连科 《社区》2012,(11):15-15
最近读了一本年轻作家葛亮写的《朱雀》,这本书先在香港出版。最近才在内地出版。葛亮是个年轻作家.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人。他的这本书写的是南京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今的事情.时间跨度有七八十年,很长,但是叙述很从容,几乎所有的大事件在书中一一展现.作者把南京看作一个人来写。而不是一个城市,所以他笔下的南京非常的生动。  相似文献   

11.
王稼句 《社区》2009,(11):10-10
旧书的概念,实在很宽泛,旷古久远的是,隔日黄花的也是,它的价值.因其版本、藏主等等而悬殊上下,或贵如瑰宝,或贱如废纸。以苏州为例,辛亥革命时,乾嘉名人校本俯首可拾:抗战初期,又有大批珍本古椠散出,价格低廉得难以想像。至“文化大革命”,愚蠢之事颇多,焚书就是其中之一,许多书都灰飞烟灭,这时的书,包括旧书和新印不久的书,都成了累赘。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举办旧书市场不仅能减少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且能大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利用其优越的技术条件举办旧书市场,可以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普通高校应从政策上和经费上支持建设旧书市场,做好旧书回收利用的宣传工作,建立临时托卖点以及旧书回收数据库网站和建立合理有效的营销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3.
徐雁先生《旧书陈香》一书,涉及《猎书小记》、《猎书记趣》、《买书琐记》、《音尘集》、《围城》、《青春之歌》,以及《过去的中学》、《胡适选专业》等名新而实旧的书,又涉及毕沅、胡适、卞之琳、张中行、何为、鲁彦、艾煊等学人作家,向读者传递了书香,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徐先生深厚蕴藉的“书文化情结”、满溢纸背的古典情怀、情深意长的文学底蕴,是秋禾式书文化随笔文字的“人文三昧”。  相似文献   

14.
仓巷百米之外的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殿宇式古建筑群朝天宫向南至七家湾、仓巷等处,曾是明清时期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这早也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多次提到的一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周毅 《淮海文汇》2007,(6):12-12
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陪朋友去接他不满三周岁的女儿。朋友叫了一辆出租.十五分钟后才到达目的地。我颇为不解地问:“咱单位附近不止一家幼儿园,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朋友笑着回答:“你进去看一下就明白啦!”  相似文献   

16.
刘诚龙 《可乐》2011,(6):13-13
一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王安石却独对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消灭干净了。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夫人聊起王公的嗜好,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王夫人问:"那盘鹿肉摆在哪一边?"朋友说摆在王公面前,王夫人说:"这就是了,下次你把一盘芥菜放在他面前,看他吃什么。"王安石其实不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离他最近,  相似文献   

17.
陈鲁民 《社区》2009,(20):25-25
这世上有些东西。最好别看透,留几分神秘,留一点朦胧,留一丝悬念,可能会更有意思些。魔术,如果让观众看透了手法,知道了诀窍,这门艺术也就寿终正寝了;变脸,正因为迄今为止大伙都没有看透其技术真相,才能屡演屡新,大受欢迎,成为国粹。交朋友,各有目的:或为友谊,志同道合;或为利益,互相利用;或为酒肉,吃喝玩乐——都能好得如兄弟一般。但如果以鹰隼般犀利的眼神,看透每一个朋友的交友动机,你可能就成了孤家寡人,  相似文献   

18.
朱瑛 《成才与就业》2013,(23):12-15
学哥学姐:又到毕业季,那些陪伴了我大学生活的课本该怎么处理?扔掉太可惜,卖废纸不划算,不如就以一折的价格把它们交给“金海攀月”吧,这些书将会在学校里被更多人循环借阅.  相似文献   

19.
江泽涵 《社区》2014,(26):20-20
初春的一日,一个西安朋友来宁波,我带他去游天童寺。到了大雄宝殿,我看见供桌的右侧置着一个脸盆大的木鱼。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执起槌子敲起来,“笃、笃、笃……”接下来似乎什么都不知道了。朋友拍了我两下,我才回过神,尴尬地一笑,我说:“木鱼是空心的,敲打会出声,若实心的就无声;而做人要务实,远离空虚和缥缈。那到底是空好呢,还是实好?”  相似文献   

20.
王磊 《社区》2012,(29):43-43
苏轼一生有三大嗜好:一是文章,二是美食,三是游览大好河山。一次,苏轼兴之所至,与朋友谢景温出游。两人且说且笑.一路相谈甚欢。途中猛然见到一个黑影从树上跌落下来。苏轼与谢景温都被吓了一跳,两人定睛一看.才发现这黑影不过是只受伤的小百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