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建立两状态价格持续期的非对称对数自回归条件持续期模型,引入买卖价差、交易量、交易规模、指令流等信息交易间接度量变量,在刻画条件期望价格持续期对价格上升和下降两种状态的不对称依赖关系的同时,探讨价格持续期的信息传递机制并检验微观结构相关假说。实证分析表明,在选取样本中,滞后买卖价差与滞后交易量与条件期望价格持续期显著负相关;滞后买一(卖一)指令申报数量与条件期望价格持续期具有显著相关性,其符号由当期价格状态决定;大规模交易比中等规模交易对条件期望价格持续期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即实证结果支持信息交易增加导致交易持续期减小的观点,不支持隐藏交易假说。  相似文献   

2.
基于订单持续期的投资者订单提交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ACD模型,采用2003年12月深成指43只成份股共计1 825 415条的逐笔委托记录,通过对订单持续期的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订单提交策略,研究发现:1)价差假说、深度假说、波动性假说、交易强度假说、信息透明度假说和订单积极性假说被证实,说明市场微观特性、市场状况、信息和订单提交者成交愿望等都影响投资者的订单提交策略;2)涨跌假说得到支持,说明股票价格涨跌影响该股票的订单持续期;撤单是机构投资者制定订单提交策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有关股票价格行为的研究大多数基于价格连续变化的假定.但最小报价单位引起的价格离散性导致价格变化并不连续.依据排序Probit模型原理,建立价格离散选择Probit模型,并利用高频数据,在价格离散奈件下对中国股市价格行为特征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股票价格变化具有"报价回复"和"路径依赖"特征;高市值股票对股市整体走势反映迅速,市场信息能很快被融入到价格中;交易规模对价格变动存在持久的正的影响,非对称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超过了流动性等其它暂时性因素的影响.交易时间间隔对股票价格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买卖价差越大、交易间隔越长,股价变动的波动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王硕  李鹏程  杨宝臣 《管理科学》2016,29(3):123-135
传统资产定价模型假设所有的投资者对于同一种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相同。但是,这一假设很难得到实证研究的证实。在现实市场中,投资者往往存在意见分歧,这样的意见分歧就是异质期望。理解异质期望如何影响资产价格是金融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也颇具争议的问题,这一课题的研究焦点在于,市场中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增大是否产生溢价。实际上,研究投资者意见分歧与资产定价的关系就是研究市场中的信息是如何进入价格的。投资者由市场信息产生或调整自己的预期,通过交易行为体现出来,最终反映在价格中。这一信息的融入和传导过程是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在已有研究中往往被忽视。 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角度就投资者预期和异质期望对定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中国股市交易机制,建立指令驱动系统下的Easley-Kiefer-O′hara-Paperman模型,通过交易活跃度这一参数,以买卖订单交易量为基础,利用带机制转换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信息状态概率,更准确地估计市场中的知情交易比例和不同信息状态下非知情交易者的预期。利用沪深股市29只股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的5分钟高频分笔数据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异质期望衡量指标,利用多因素模型回归研究异质期望与股票定价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投资者意见分歧较大,市场逐渐低迷,交易活跃度从5.149%降至1.357%,其中知情交易比例为28.184%,比例较高;市场转冷时,知情交易量的减小远小于非知情交易量;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中的信息估计不足,但是可以较为准确地从市场交易中判断看涨的走势,却不能在价格下跌时有效止损,这也体现出其投机心理比较严重;垄断优势强的企业投资者意见分歧较小;异质期望水平较高会导致价格被高估,且二者成正比,这一高估会在两个月内得以完全修正。 所建立的模型可为投资者捕捉市场状态和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GARCH-M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人的研究结论一致,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与交易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我们将交易量分解为预期交易量和非预期交易量进行检验表明,非预期交易量对股市波动的解释能力要比预期交易量的解释能力更重要,即中国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主要由非预期交易量所隐含的新信息的冲击产生的.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符合国际上研究量价关系的混合分布假说(MDH)理论,交易量所替代的信息流是引起股市波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过度自信的交易量驱动因素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信息模型框架引入过度自信假设构建理论模型,在考虑信息结构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状态依赖过度自信模型,从信息流动机制和微观机理的角度分析市场历史收益和交易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理论结果提出了私人信息冲击对交易量具有正向作用以及历史收益和交易量呈正相关的两个假说,随后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理论假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超高频持续期序列长记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股市超高频持续期序列,提出了长记忆随机条件持续期模型(LMSCD),并设计了一类基于混沌禁忌遗传算法的谱似然函数模型参数估计方法,通过Monte Carlo模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利用沪市浦发银行股票的超高频数据,分别建立了交易持续期、价格持续期和交易量持续期的长记忆随机条件持续期模型,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超高频持续期序列长记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价格变动与交易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0,自引:14,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怡玲  宋逢明   《管理科学》2000,3(2):62-68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股市的价格变动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 ,并用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中国股市存在不对称的交易量—价格变动关系 ,指出了一般认为股价变动与交易量正相关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并分析了预期交易量与非预期交易量与股价变动的关系 ,对股市信息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和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相似文献   

9.
价格笼子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配套的重要交易制度创新,旨在维护瞬时价格稳定、防范异常波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引入价格笼子对市场微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基于深交所的股票逐笔委托订单和高频价量数据,本文发现引入价格笼子减少了有效报价范围外的订单,降低了价格冲击和买卖价差,但同时增加了买卖订单不平衡的持续性,且订单不平衡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能力也显著增强。这些证据表明,价格笼子的实施既有改善交易流动性的好处,但也带来了价格发现效率降低的成本。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价格笼子实施的市场微观结构效应在股票流动性和信息环境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截面差异。未来可按股票特征实施差异化的交易规则,从而降低价格笼子实施的成本,更好地发挥其价格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广喜 《管理科学》2013,26(1):89-100
股市和汇市的动态关系研究对于宏观金融政策制定和微观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金融时间序列长记忆特征,改进Primiceri时变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给出长记忆动态VAR模型.基于2005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20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日价格数据,利用长记忆动态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汇市与中美股市问的动态冲击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股价收益率序列具有长记忆特征,美国股价收益率具有反持续性特征;存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股市波动的单向冲击影响关系,且汇市对股市的冲击持续期为7天左右,前3天的冲击影响具有一定的时变特征,但这种时变性具体表现为结构突变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股市冲击影响的时变性在短期与汇率机制改革政策有关,在长期与金融环境剧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石油期货收益率的分位数反映了收益率分布特征和石油市场风险特征,有必要建模考察分位数的变化模式与影响因素。针对现有研究在模型方法和分析角度上的不足,本文考虑分位数受市场冲击影响而产生的非线性自回归特征,提出门限CAViaR模型并用以分析石油期货收益率的分位数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998-2009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的研究表明,石油期货收益率的分位数具有自回归特征并受前期油价涨跌的不对称影响,且油价下跌的作用更强。左尾分位数受油价涨跌的共同影响,而右尾分位数仅受油价下跌的影响,二者呈现不同特征。此外,本文通过考察分位数的动态变化模式揭示了油价风险特征,具有重要的风险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地震等灾变性事件对于消费品产业链内价格传递和市场的影响,本文利用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四川省江油市畜产业链进行实证研究,使用向量纠错模型(VECM)和历史分解图(HDG)分析了价格调整的动态效果和沿产业链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价格的调整关于速度和大小都是不对称的,外生震荡对于该产业链的不同层面产生不同影响,导致价格差益的扩大和价格不完全传递。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灾变事件条件下消费品产业链内价格波及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3.
EXcess Idle Time     
We introduce a novel economic indicator, named excess idle time (EXIT), measuring the extent of sluggishness in financial prices. Under a null and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grounded in no‐arbitrage (the null) and market microstructure (the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price determination, we derive a limit theory for EXIT leading to formal tests for staleness in the price adjustments. Empir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ory indicates that financial prices are often more sluggish than implied by the (ubiquitous, in frictionless continuous‐time asset pricing) semimartingale assumption. EXIT is interpretable as an illiquidity proxy and is easily implementable, for each trading day, using transaction prices only. By using EXIT, we show how to estimate structurally market microstructure model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门限ARCH模型研究了我国住宅价格涨跌幅、波动的非对称性与住宅空置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论表明:我国住宅空置量与住宅价格涨跌和住宅价格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住宅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低住宅空置时住宅价格波动大于高空置时的住宅价格波动;同时住宅价格波动具波动聚集性;政府及时披露住宅空置信息和合理调控住宅空置水平,有利于住宅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合理度量中国的金融周期,准确把握其特征与经济影响,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基于GARCH模型对M2、房价、股价、利率和汇率的缺口值进行动态赋权,进而合成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FCI)并以此测算中国的金融周期,为尚处于探索期的中国金融周期测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MS模型分析中国金融周期的特征并首次考察了四区制情形。之后,借助VAR模型考察中国金融周期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各组成变量在FCI中的相对重要性应时而变,采用基于GARCH模型的动态赋权方法来测算中国的金融周期更加贴合现实;第二,中国金融周期在状态转换上具有较强的惰性,还具有扩张多而收缩少、扩张长而收缩短的双重非对称性特征,而且中国总体金融状况的失衡十分常见;第三,中国金融扩张对于产出仅有为时10个月的短期刺激作用,对于物价上涨则有着长达两年之久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区制转移与非线性动态调整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刻画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动态行为特征是预测生猪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的基础,也是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猪价格稳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1994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区制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划分了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序列的区制并实证分析了其区制转移特征;结合多区制平滑转移自回归估计方程的特征根和非线性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探究了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非线性动态调整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猪价格遵从一个三区制的平滑转移过程,猪肉价格则为一个四区制的平滑转移过程。生猪价格仅在低价位区和高价位区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猪肉价格则在价格低迷区、价格坚挺区和价格恢复区均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从区制转移路径上来看,生猪价格很容易从中等价位迅速暴跌到低价位,猪肉价格倾向于由价格下跌区向价格低迷区转移以及由价格恢复区向价格坚挺区转移。随机冲击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持久且具有微弱的"自我调节机制",对生猪价格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但缺乏"自我调节机制";短期内,随机冲击对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在长期,随机冲击对生猪价格主要体现为负效应,对猪肉价格整体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个由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在考虑损耗和新鲜度的影响下,假设产品的市场需求为零售价格的非线性函数,零售商成本为私有信息,研究如何协调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 首先,给出了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协调模型;然后,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下集权式与分权式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再次,研究了在突发事件引起零售商成本分布函数扰动情况下,供应链的最优应对策略。 研究表明,供应链的最优生产计划、最优批发价格和最优零售价格均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当突发事件造成零售商期望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扰动时,三者可以保持不变。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