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你知道有一只叫"年"的宠物吗?从小年年听"年"的传说,其实它就是个肥肥,属饕餮一族——来点茅台吧,它说:"不错";来点德国啤酒吧,它还说:"不错"。来点蛋糕吧,绝版的,它说:"好";来点蔬菜汁吧,绿色健康的,它说:"好";来点海参吧,它说:"海黄瓜啊?我吃一根,扔一根,吃一根,扔一根……"无论"年"的口味如何,我们都誓将办年货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2.
翁本泽 《东西南北》2008,(12):35-35
躲避危险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从前有一条鮈鱼,老鮈鱼临终前告诫它说:"如果你想平安快活地过日子,就得时刻警惕!"这条小鱼非常聪明。它开始思考问题,却发现不论到什么地方都危机四伏。在水中,四面八方游来游去的都是些大鱼,随便谁都能把它吃掉。还有那些阴险狡诈的人,为了让鮈鱼断送性命,什么鬼点子都想得出来!鱼网、捕鱼篓,还有钓竿!  相似文献   

3.
或许此时你正奔波在回家的旅途上,只为能与家人吃一顿吉祥年夜饭;或许此时你正腰扎围裙杀鸡宰鱼,只为让家人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又或许你工作繁忙,正苦思冥想去哪里能吃上一顿既具传统吉祥之境界,又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犒劳一年来忙碌的身心。不管你来自天南海北,年夜饭就是这样牵动每个人的心,它是抗拒不了的美味,是合家欢聚的音符,是吉祥来年的期盼,是无法忘怀的"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笑话     
钓鱼有个人到河边钓鱼,先穿了个树叶,半天没鱼上钩;他又换了块面包,一样半天没鱼上钩;没办法他只好又换蚯蚓,一样还是半天没鱼上钩。他气愤之下,掏出100块钱摔入水中大叫:"小样,要吃什么!自己买去!"  相似文献   

5.
建筑的气质     
罗迪 《青岛画报》2011,(12):34-35
当有一天,你评价一个建筑的时候,不再仅仅说"居住在它里面是如何的舒适和宽敞",而是说"它的空间设计是如何带来流动的光影而这光线是怎样的柔和"……当我们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建筑的"味道"而不仅仅是建造的"技术",当我们不仅仅要求居住而且开始渴望体验光线和空间的变化,从那时候起,建筑就有了内涵,有了它的艺术元素,并有了用这些艺术元素来表达它所谓的"气质"和"理想"的企图。在我们接触到的艺术形式中,电影电视是三维艺术,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和画面本身的不断运动来把握整个事件。仿佛是三点定位,任意一方的缺失并不直接影响我们对整个过程的体验;音乐是二维艺术,我们通过"听"和音乐本身的变化来品味它带来的忧伤或激荡;或许在这之  相似文献   

6.
这世界上可以供人类食用的鱼类,海水也好,淡水也罢,林林总总,也有几千几万种之多。这所有的鱼,我们未必能够吃到,也未必能够见到。但是,平常常吃常见的那一些,你又是否知道它们的前生今世。这每一种鱼,它们的身体,都会给你带来非同寻常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年龄、族裔、收入、所处地区、购买模式、口味等定制商品已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在不同国家,为迎合当地人口味而更换配方,或者为了增加利润而使用便宜原料,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东欧人不喜欢吃垃圾"每当回想起德国酒吧里那些像奶油般丝滑细腻的巧克力,捷克人蒂博尔·费尔科就再也忍受不了当地超市买来的"劣质"商品。和他居住在同一  相似文献   

8.
朋友圈     
正今日辽宁微信公众号一招鲜|杨春风:饶阳湾的船餐原创2016-8-23杨春风今日辽宁张明:就吃而言,"餐"也包括吃的氛围和讲究,绕阳湾的船餐,真的没谁啦!作者回复:此言不虚。尤其是今天,吃什么固然重要,怎么吃、在哪吃、和谁吃,似乎更重要了。苑晓明:鱼很多人都吃过,但是怎么吃才有过去的味道?能让我们回味过去,回忆小时候捕鱼摸虾  相似文献   

9.
最近疯狂迷上了吃鱼,中午晚上常常去闽江路新开的一家餐厅吃饭,因为那里有很好吃的家常炖鱼和鱼汤,因为那里环境整洁干净、菜品口味地道、量大价格实惠,因为那里是我喜欢的“小城故事”餐厅新开的第三家分店,还因为,这家店有个很吉祥的名字,叫“鱼来鱼旺”。  相似文献   

10.
豆瓣鲤鱼、西湖醋鱼、红烧黄鱼、清水鱼、煎鲅鱼……鱼是中国人最爱的吉祥食材,又是年夜饭上最讨喜的压轴菜。道不尽的做法、说不完的营养,还有年年有余、好运连年的彩头,一盘一盘的鱼味料理,在岁末让人吃得欢喜赛神仙。  相似文献   

11.
编辑工作,从广义上说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从狭义上说,是“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它包括书籍、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图片等等的编辑,而每一种具体的编辑工作又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与任务。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编辑工作,是就一般的意义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12.
王汶成 《求是学刊》2004,31(5):93-94
眼下许多人都在讨论网络文学的问题,有拍手叫好的,也有喝倒彩的.叫好的,无非是说网络文学比起传统的纸介文学更有优势,诸如自由、共享、"即时性"、"超文本"、"多链接"、"互动性"等等,因而前途无量;喝倒彩的则认为网络文学质量低下,多属文字垃圾之类,自生自灭,无法与出版的纸介文学等量齐观.应该说,无论是肯定派的观点还是否定派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对我们认识网络文学有一定的参照价值.但这两派观点又似乎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前提,这就是它们都把网络文学看作是一种文学,即使是否定派,也没有否认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只不过强调它是一种不好的文学而已.这里,我们不禁要追问,网络文学真的是一种文学吗?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男人     
陈彤 《东西南北》2008,(7):46-46
没有责任心的男人,不配做男人!知道自己得的是晚期肝癌后,杜兄甚是平静。他对妻子说:"这是绝症,没有什么治疗意义了,还是回家吃点中药什么的吧!不要浪费钱了。"妻子不同意,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投入99%的努力。我们家还有18万的积蓄,花了再说吧!杜兄摇头:"人财两空有什么意思?这钱留给你和女儿,我心里也踏实。以后我不在了,收入少了,有这点积蓄,你们就多了点保障。"妻子哭了,坚持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我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次吃"鳟鱼",是在北京。那时刚念大学,一天突发奇想,揣着管外地同学借的几百块钱和俩个闺蜜一起踏上了前往首都的列车。突发奇想的后果就是,我们三个女生在火车上站了一宿站到了北京站。穿梭于南锣鼓巷和大栅栏的时光实在令人怀念,但我们也有点小遗憾。一是当时胆子小怕事,时时为老师点名而发愁;二就是兜里银子薄,每天都是在北京高校边上买几个茶蛋粽子作为一整日的口粮。回程的日期定了,我们决定吃顿大餐为自己的英勇之举画上句号。走街串巷后,我们将目标定位当时在沈阳还没开始流行的锡纸烤鱼,鱼的品种就是我们并不熟悉的虹鳟鱼。大快朵颐之后,那  相似文献   

15.
正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山河小岁月》姊妹篇,一部色香味俱全的民国故事集;在客厅谈真学问,于厨房窥真性情。食物是探寻民国岁月的一把钥匙,有了它们,我们和那些闪光的名字之间,仿佛有了一座桥。作者从"吃"下手,切入张爱玲、张大千、吴宓、黄侃、钱钟书、张恨水、周氏兄弟等二十余位民国时代文化大师的私生活,细数各位大咖的口味、嗜好、趣闻、雅事,并以此理出我们所熟悉的印象中难得的"陌生"。款款细述间,将这些大师再  相似文献   

16.
春晚是个娱乐场,说学逗唱魔术小品无所不包;春晚是个大机器,轰隆隆一转,造出很多喜庆的泡泡,老百姓乐了,电视台赚了,广告商笑了;春晚又像个停不下的陀螺,转红了一个又一个艺人,转老了一代又一代主持,转走了一茬又一茬导演;春晚更像一盘菜,苦辣酸甜,个中滋味做菜、吃菜的人各有体会. 如今,除夕夜的央视春晚就像过年的饺子一样,不可或缺,却乏善可陈.作为一道娱乐"年夜饭",不管口味如何翻新,春晚都难以勾起人们堪比当年的兴奋和热情了.而明星们光纤靓丽的装扮和外表如同的色泽和香味,虽然愈加精致、浓烈,但也不过是充一下台面,再也无法炮制出曾经那种新奇、欢喜的味道了.  相似文献   

17.
小镇上     
桥头我们觉得吴叔叔可以把声音再放大一点,镇上唯一的一家KTV里——其实也可以叫音乐茶座或者烧烤店,但分开叫不符合实际,就干脆合起来统称为"音乐茶座烧烤店"。我们私底下是这么喊的。来这儿消遣的都是山上的几个青年,老年人也有,他们老的喝茶吃东西,小的吃东西唱歌,把这家好不容易在外面流行到这儿的KTV搞得烟雾缭绕、满屋子麻辣味。我们当然就是吃烧烤啦。"小孩子唱什么歌!鬼叫鬼叫的!"他们就是这么跟我们说的。然后他们自己鬼叫鬼叫……好像说远了。再说回来。  相似文献   

18.
诵诗 《东西南北》2008,(7):48-48
我们总会因为与人分享而得到更美好的幸福。稍不注意,一只猴子把我的包抢走了。着实吓了我一跳,庆幸的是包里没有贵重物品,除了吃的还是吃的。导游说那是一只很有心计的猴子,外号叫猴精。猴精跳到高处,立刻把我的包翻了个底朝天。它把最好吃的苹果、香蕉"孝敬"给威风凛凛的猴头领,把其它食物分发给兄弟姐妹。它好像很懂得友爱,完全不像导游说的那样狡猾。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有时真令人担心。我们不知道豆浆是不是转基因大豆碾磨的,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更不知道吃下这些东西之后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我们也不知道生病之后医生给我们开的药会花多少钱——看个感冒要上千元已经不是新闻,因为还有医生敢把一位患者一天输液的剂量虚开达一吨;我们同样不知道,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量汽车进入平常百姓家后,  相似文献   

20.
《青岛画报》2014,(1):46-47
这是一位眼睛里始终有笑意的老师;这是一位可以在课堂上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老师;这是一位可以和学生一起跑步游戏的老师……提到她,同学们说:"我们喜欢语文课!我们可以在欢声笑语中得到知识,得到启示!""我们的老刘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爱老刘!"……提到她,教研员说:"这个老师的气场很大,她创设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她的掌控之下,全班学生在都认真的在跟着她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