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李畲新任监察御史,掌管宫廷百官考察.一次,官仓小吏送来俸禄米,家人量过后发现多了 15斗,小吏说:"历来送米只多不少,这是仓官的安排,下次注意便是."李畲吩咐:"下不为例."李母闻讯道:"畲儿,多收的米娘一粒也咽不下.这次下不为例,下次还会下不为例,人心不足蛇吞象,能贪米就能贪金."李畲顿悟,连忙向母亲谢罪,让小吏把多送的米带回.李畲身居高位,但李母这个终身"老师"依然不忘教儿戒贪,体现了古人对"贪"字的深刻认识.李畲也因此得以善终和赢得人们对他的称道.  相似文献   

2.
立威信     
明朝初年,一位监生出身的官员当了都察院的都御史.科第出身的御史们看不起他,约了几个即将出差到外省去巡按的,一同去请他做训示,想试试他的斤两. 谁知他竟毫不推辞,立即接见,放大声音讲的重话却只有两句:"从这里出去,不要使人害怕;回到这里来,不要让人笑话."  相似文献   

3.
正袁世凯一世奸雄,惯于使贪使诈,有史家称:"他一生的本领,就是使贪使诈;他最大的罪恶也是养成社会贪诈之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有人说他挑选、组建的幕僚班子、秘书团队也都是贪诈骄奢之  相似文献   

4.
康熙皇帝励精图治,开创“康乾之治”。他重视吏治,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在惩贪与奖廉之间,尤重奖谦。故其一生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 最先受康熙扶植奖励的清官是于  相似文献   

5.
某日,同廉政文化有关的“贪、贿、赂、败、赃、吃、忌、欲、忍、狱”等十个汉字,相约聚会说贪腐。它们各自“说贪解字”,自我解读,对于反腐倡廉有警示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从历史上看,巡视制度发轫于西汉,成熟于唐、明。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13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13个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唐代中央下去巡视的官员,由监察部门的监察御史担任。唐高宗时担任过这一职务的韦思谦很有体会地说:"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后来,唐朝又在地方依山川地理形势划分为10个监察区,也叫"十道",由中央派遗十道巡按使在各自的  相似文献   

7.
季天琴 《领导文萃》2012,(11):69-72
"御史在途"是他的微博ID,他是新浪的认证用户。陆群的真实身份,是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也是刚刚成立的湖南省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副主任。今天的反腐败机关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御史台,在陆群自己看来,御史是清流、言官。在微博上,他给自己贴了三个标签:反  相似文献   

8.
谁逼官贪?     
一个做官的朋友来电,说他要完了——他的贪污案已东窗事发。问他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何要走贪污之道呢?他叹曰,谁愿当贪官呢?有人逼呀,不贪不行呀。从古至今,人皆知有官逼民反,不知有人逼官贪。看来确有必要探寻一番谁逼官贪。近几百年,似乎  相似文献   

9.
慎初     
《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在初任御史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王廷相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讲了个乘轿的见闻。他说,昨天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从灰丁到长安街时,这个轿夫还择地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督查制度在古代可以理解为"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而"谏",则是谏官。前者是监督百官的,后者则是对皇帝进言,也可以说就是监督皇帝的。秦朝御史:既能督查百官,又能监督皇帝。  相似文献   

11.
偶读《晋书·吴隐之传》,始知“贪来”源出于此。文中说富庶的广州成了当时贪脏纳贿的渊数,朝延派来的官吏无不变成贪官污吏,时俗把广州北面的石门之泉叫做贪泉。意思是说官吏们之所以贪婪成性,是因为来广州途中喝了此来水的缘故。朝廷欲革其弊,以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吴隐之立志刹住这段贪风。他认为官吏们是由于物后引诱、刺激而贪污堕落的,壬。果策性清廉,坚持节操,是能够抵制环境侵蚀的。他喝了贪来之水,仍愿行清提如故,“处可欲之地,而不改其操”。尤其在当有人诬蔑他做作时,他仍不为所动,用自己的行为作了有力的回去,并创…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1月13日,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以贪污、受贿罪被执行死刑。临刑前,记者问他“最悔什么”,他的回答是“贪欲”:记者问他“最恨什么”,他的回答还是“贪欲”。李真临死才明白,是贪权、贪财、贪色毁了他。他说:“世上哪一个人没有良知?哪一个人不知是非?别人的是非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到了自己的身上就糊涂颠倒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就是‘贪’迷住了眼。‘贪’根深了,心被‘贪’占满了,跟中就没有了法律,也就没有天理。”  相似文献   

13.
贪者如鱼     
贪者如鱼。贪者,自古几乎无人能逃出被“钓”之劫。“鱼因贪饵遭钩系,鸟为衔虫被网羁”。作为一种低等动物,一些鱼为了不劳而饱肚,不借前“鱼”之鉴,不顾被钓之险,奋而吞饵,死不足惜。作为灵长类的高智能者,某些人也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混同于鱼类,贪嗜“饵料”,落得同样可悲的下场,实在愚不可及。翻开浩瀚的史册,殁于饥寒的官吏鲜有所闻,死于贪贿敛财的官吏却不胜枚举。大量的事例反复阐明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无论尊卑,无论贤愚,无论长幼,只要沾上“贪”字,没有不以悲剧告终的。人因为贪“饵”,或被钓去了江山社稷,或被钓去了爵位俸禄,或被…  相似文献   

14.
<正>宋代欧阳修先生的著名政论文《朋党论》,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意思是说,君子交朋友以同道为前提,小人交朋友以利益为前提。小人所爱的是薪俸,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  相似文献   

15.
牛余庆 《领导之友》2014,(12):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就意味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官员,只要涉嫌贪腐,不论躲到哪里,不论在职还是退休,都难逃法律制裁。深刻理解"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内涵反腐有没有震慑力、能不能得民心,关键就看是否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  相似文献   

16.
韩立坚 《领导科学》2007,(21):52-53
明太祖朱元璋在治贪方面是异常坚决的,其责贪之烈、律贪之严、惩贪之狠、反贪之久、治贪之效,在封建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称他为"反贪一帝",一点也不为  相似文献   

17.
张标 《经营管理者》2009,(9):107-109
一位老秀才说:“骗人和被骗,都是一个贪字啊!”诚如是。比如本故事主人翁,历经大喜大悲,最终落得一无所是,就因为逃不过贪婪二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我国官场屡次上演了"蛇吞象"的事情,看似级别不高的"小官",却涉及重大贪腐案件。频频出现的"小官大贪"现象警示我们:只要有实权,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即使级别不高的"小官",也会成为"大贪"。  相似文献   

19.
《决策探索》2008,(5):84-85
官多房少,亟需改革 地方官连同随任家属免费享用机关住房的传统,一直维持到清朝覆灭.相反,京朝官的住房问题,却经历了较多的变化.前文说过,两汉时官员多居机关大院,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称:"府廷之内,吏舍比属",足见规模之大.<后汉书>卷六十四记赵岐的祖父官任御史,故其"生于御史台,因字台卿",又可知同居的家属中,甚至包括成年的儿子、媳妇.  相似文献   

20.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的黄昏,北京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一名男子企图闯宫袭击太子。此案经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初审后,拿出一个初步意见:“罪犯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